威尼斯和戛纳归来,即将平遥首映的《日掛中天》《狂野时代》会大卖吗?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2:29 2

摘要:三部备受期待的华语新片,一部在威尼斯获奖后准备冲击院线,后两部在戛纳展映后即将揭开真容,“三大”光环无疑推高了大众的期待。《日掛中天》在平遥可谓“一票难求”,《狂野时代》战况或同样激烈,《风林火山》预售已经开启。

时光编辑部 |keva

电影折射时代。

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在即,有影迷戏称今年平遥颇像“中国戛纳”。在这座远离喧嚣的小城里,佳片云集,星光熠熠,热爱电影的人儿齐聚一堂。

先后在威尼斯和戛纳载誉归来的电影《日掛中天》和《狂野时代》即将在平遥举行中国首映,这也是今年整个影展最受影迷期待的时刻之一。

届时,时光网将第一时间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一手影评,敬请期待。

同样值得期待的是,今年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亮相的华语电影,准备与国内观众见面的不止《日掛中天》和《狂野时代》。

曾于今年戛纳电影节午夜展映单元亮相的《风林火山》即将于国庆档上映。

三部备受期待的华语新片,一部在威尼斯获奖后准备冲击院线,后两部在戛纳展映后即将揭开真容,“三大”光环无疑推高了大众的期待。《日掛中天》在平遥可谓“一票难求”,《狂野时代》战况或同样激烈,《风林火山》预售已经开启。

闯过国际影展后,电影会更好卖吗?它们将写下新的答案。

区别于许多入围“欧三”电影节后选择冷档期 “悄悄”上映的作品,将目标瞄准国庆档的《风林火山》在档期选择上颇为“高调”。全年热门档期里,国庆档的“能量”仅次于春节档与暑期档,宣发预算往往高于常规档期。片方需要对影片质量抱有一定信心,才会加入这场大片云集的争夺。

《风林火山》开发至今接近10年,终于要在国庆档揭开神秘的面纱。很多观众都在期待,这部“都市传说”最终会写下一个怎样的结局。

早于2017年,《风林火山》就传出开拍的消息,原计划投资1.5亿港币,后因场景搭建、特效制作等需求,预算飙升至4亿港元。拍摄横跨内地、香港及海外多地,最终在2018年春天杀青。

导演麦浚龙曾透露过后期制作期间赶上疫情,导致上映日期一再拖延。

跟大多数香港电影不同的是,这部电影投资大、周期长、阵容强,剧情和班底都相当吸睛,曾连续多年在“最值得期待的华语电影”提名中榜上有名。只是期待归期待,截至发稿,《风林火山》想看人数在国庆档电影排名里不算靠前,可见将影迷期待转化为实际票房时,电影向前冲的势头似乎不太乐观。

国庆档宣发逐渐白热化,强大的演员阵容与戛纳展映的经历这两大亮点似乎未对《风林火山》起到加持作用。据知情人士透露,《风林火山》“项目预算特别少,暂时没有听说有线下宣传活动”。

要知道,从吸引观众的层面上看,主创路演向来是拉动热度的重要手段,主创与观众的直接互动不仅能够强化话题性,路演场口碑扩散也有利于拓宽大众对电影认知,而缺乏线下宣传的《风林火山》或会有点“吃亏”,难以依靠主创力量触达更广泛的群体。

雪上加霜的是,影片在戛纳释出的口碑颇为两极。外媒批评其缺失情感与叙事连贯性。据悉,影片最初剪辑版本约7小时,后来缩减至3小时,戛纳展映版为132分钟,删掉了部分情节和人物支线。《每日银幕》评价称:“现在放映的版本缺失了很多情感与叙事线索,导致在观看过程中很费劲,难以沉浸。”这对于苦等多年、抱着极高期待的影迷而言,或难以满足心理预期。

在竞争激烈的国庆档,《风林火山》势必要经历一番考验。

除了《风林火山》,今年亮相“欧三”的华语片,比如在柏林角逐金熊奖的《生息之地》,在戛纳获得评审团特别奖的《狂野时代》以及刚刚在威尼斯主竞赛单元登场的《日掛中天》和《女孩》,或都有希望陆续与更多观众见面。

尤其是聚焦南方小城故事的《日掛中天》助力辛芷蕾斩获最佳女演员奖。华语影人借此第三次获得威尼斯影后殊荣,更推高了市场对于《日掛中天》的期待。

日前,出品方之一的广州薄荷糖影业董事长陈有方表示,正在积极筹备宣发及上映工作,电影预计年内在院线公映。

回顾过往,入围戛纳、柏林、威尼斯的作品,在票房表现上往往参差不齐。不少影片虽在国际舞台上载誉归来,回国后却未能在市场上掀起波澜。以今年为例,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想飞的女孩》,国内票房止步1697.3万元,未因国际影展的光环而实现商业突破。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际影展与国内观众的审美取向存在差异。电影节侧重影片的艺术创新、作者表达与社会议题的深度挖掘,而观众往往更青睐剧情紧凑、娱乐性强的类型片。

深沉的作者表达和平静的叙事风格让大多数文艺片即使顶着国际电影节的光环,票房也多在千万量级徘徊。

比如贾樟柯执导的《风流一代》(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1029.7万)、娄烨执导的《兰心大剧院》(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170.7万),乃至文晏前作《嘉年华》(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262.6万),管虎执导的《狗阵》(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3268.8万),这些电影的艺术品质在国际影坛获得认可,但国内市场反响平平。

千万量级的票房尚且需要建立在主创阵容相对亮眼的情况下。

如果阵容缺乏号召力,成绩可能更显黯淡,比如张律执导,辛柏青和黄尧主演的《白塔之光》(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收709万,刘健执导的动画电影《艺术学院1994》(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仅收72.8万。

另一方面,宣发策略与上映档期同样影响着一部电影的命运。

获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提名的《燃冬》在七夕档铩羽而归。彼时片方试图在这个特殊档期将其包装成为适合情侣观看的爱情电影,似乎想复制《地球最后的夜晚》的营销神话。可惜文艺调性与节日氛围格格不入,最终不仅票房遇冷,部分情节还被观众不断二创或调侃。

陈可辛执导的《酱园弄·悬案》(戛纳非竞赛单元,3.75亿)在暑期档中的表现也未及预期。章子怡领衔群星主演一度让这部电影被寄予厚望,可惜全明星阵容营销不够奏效,戛纳释出的首波口碑颇具争议,公映后的口碑更未尽如人意,导致电影票房成绩遭遇滑铁卢。

此外,入围了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并帮助

导演周璟豪角逐“金摄影机奖”的《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在暑期档显得有些被动。口碑不俗的它原本或能争取更多排片空间。可惜7月底正面撞上《你行!你上!》《长安的荔枝》《罗小黑战记2》等,首日排片占比仅7%,次日排片更是可怜,最终票房为2892.1万,堪称暑期档“遗珠”。

艺术电影在国内市场的接受度,受制于观众审美习惯和档期宣发策略等因素。能在艺术与商业间实现平衡的可谓凤毛麟角。

入围过“欧三”主竞赛单元的作品里,票房颇为出色的当属刁亦男执导、胡歌主演的《南方车站的聚会》(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78亿)。

刁亦男构建出一个充满张力的犯罪世界,胡歌又赋予底层人物鲜活的生命力,《南方车站的聚会》在艺术表达与商业元素结合的处理上,既满足了影迷对质感的追求,又吸引到普通观众走进影院。可见,类型元素和明星阵容的融合仍是电影连接影展和市场双边的重要桥梁。

郑保瑞执导、古天乐、林峯和刘俊谦主演的动作爽片《九龙城寨之围城》(戛纳电影节午夜展映单元,6.86亿)和魏书钧执导、朱一龙主演的悬疑电影《河边的错误》(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3.09亿)之所以能够叫好又叫座,也是遵循了这条路径背后的逻辑。

闯入“欧三”的电影固然能获得更高的关注度,但这未必等同于迎来了票房的保障。

在戛纳,陈凯歌的《霸王别姬》首夺最高奖项“金棕榈”;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让梁朝伟荣膺最佳男演员;侯孝贤凭借《刺客聂隐娘》获得最佳导演奖;

在柏林,刁亦男的《白日焰火》斩获“金熊奖”,主演廖凡获封最佳男演员;《地久天长》同时收获了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王景春、咏梅);

在威尼斯,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获得过最佳影片金狮奖。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不仅获得金狮奖,还帮助巩俐斩获最佳女演员殊荣。

无关票房表现,这些作品都为华语电影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衡量一部电影成功的标准不仅可以着眼于票房,更重要的是聚焦其为中国电影发展做出的贡献。

谈及中国电影的发展,贾樟柯早前接受时光网采访时坦言,“年轻导演没有断代”。

他列举《河边的错误》导演魏书钧、《小白船》导演耿子涵。这些青年导演在艺术与人文维度上“是有进步的,是非常优秀的”。与贾樟柯依靠《小武》开始闯荡国际影坛的轨迹相似,《河边的错误》导演魏书钧和《小白船》导演耿子涵也透过在戛纳亮相收获了更多的关注。

由管虎监制,耿子涵导演、梁静出演的《小白船》曾于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展映,当时收获不少好评。影片今年7月在内地上映后,总票房却仅为89.1万。耿子涵坦言影片没有收回成本。

由于宣传资金短缺,电影几乎裸宣,她曾预测票房可能只有5万,80万已经远超预期,“能拍完这部电影,已经非常幸运,至少是被业内看到了”。

入围戛纳的履历曾让耿子涵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橄榄枝,“认识了更多的人,接触了更多的资源。”但她觉得创作还是需要靠自己,不想扭头就去拍商业片。“因为市场需要多样性,现在大家不愿意进电影院的原因很多,有一种可能是电影院放的电影,类型相对单一了”。

中国电影需要百花齐放,需要群策群力。

如何在保持表达的同时拓宽受众边界,是创作者需要面对的课题。与此同时,传统院线排片机制高度依赖于商业回报预期,艺术院线的建设,精准的营销策略,仍需要行业同步探索......

来源:Mtime时光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