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终于帮她获得戛纳影后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4-11-28 20:16 7

摘要:三段式结构之于《凭空而来》的剧情似乎略显多余,冠以「家人」、「正义」、「大海」的三幕故事严格遵循线性时间向前推进,没有花哨的打乱剪辑,也没有复数主角相互碰撞的阴错阳差因缘际会,只在三幕开头各插入一段渲染往事的录像,算是提纲挈领式的内容指引。

文|盛昊阳

三段式结构之于《凭空而来》的剧情似乎略显多余,冠以「家人」、「正义」、「大海」的三幕故事严格遵循线性时间向前推进,没有花哨的打乱剪辑,也没有复数主角相互碰撞的阴错阳差因缘际会,只在三幕开头各插入一段渲染往事的录像,算是提纲挈领式的内容指引。

这三段家庭录像暗藏伏笔,但与各幕的副标题无内容上的直接关系,大可以统一命名为「家庭」。

录像第一段是女主角卡提亚和丈夫努里结婚时的场景,也是全片黛安·克鲁格唯一展现美貌的一幕,第二段是婚后一家三口的家庭日常,儿子收到的遥控汽车礼物后来被卡提亚改装成炸弹的控制器,最后一段是躺在沙滩休息的卡提亚注视父子俩在海滨嬉闹,与片尾遥相呼应。

电影把卡提亚和嫌犯同归于尽的场所特意安排在海边,实际上,这个与往昔交叠,让她更加痛不欲生的地点可以是游乐园,也可以是汉堡王,选择风景如画的希腊景区只是因为行人稀少,免于误伤他人。导演法提赫·阿金用心良苦,导致主题严肃,剧情上却有过多巧合的本片未免有形式主义之嫌。

但这并不是说,《凭空而来》沉闷僵气,看得人恹恹欲睡,恰恰相反,电影的剧情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最长的第一幕也只有40分钟,对爆炸事件没有正面描写,但足以完整交代相关人员的态度。

第二幕的法庭审判戏主要发生在同一场景内,在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中道出事件全貌,第三幕时间最短,而独角戏拍得太闷极易吓跑观众,女主角心念复仇的高密度情绪却能让人精神一振,阿金充分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卡提亚在希望和绝望中循环打转的心情也调谐着观众的情绪波段,推延至最后的一场高潮戏突然爆发,在玉石俱焚的轰然巨响中陡然收尾。

精准的节奏把握配合爆点十足的剧情,其跌宕起伏不逊色于相似题材的商业剧情片,黛安·克鲁格也凭借这个情绪丰富的角色获得戛纳影后。

单以片中提到的社会议题来看,《凭空而来》应该更符合金熊的口味,但若只看出反新纳粹反极右翼或「以暴制暴」的主旨,实在是辜负了阿金的一番苦心。

卡提亚夫妇是一对经过精心设计的组合,妻子是土生土长的德国白人,丈夫是土耳其移民,两人不是按部就班毕业就业的中产阶级上班族,而是通过毒品相识。

努里曾因贩毒入狱,出狱后与辍学的卡提亚结为伉俪,生下儿子,看似已经回归正常生活,但他人无可避免会带有偏见,甚至不是全不合理。当警方质疑努里的交际圈和工作时,谁又能保证,卡提亚知道全部事实?连她自己都要靠毒品排遣心中的压抑。

卡提亚在法庭表示努里是「一个很好的人,好父亲、一个正直的人」,依各国法律对大麻合法化的态度差异,观众心中自有一把度量尺来判断她的言语,放在国内的环境中,我们只会对此嗤之以鼻。即使在德国本土,辩方律师固然利用此前科赢得官司,这种个人偏见也绝不止限于他一人。

卡提亚的母亲对她发怒,「瞧瞧你丈夫把你变成什么样了?」语气中积怨已深,是怪罪贩毒的女婿害自己女儿辍学?还是憎恶外来移民搅乱社会秩序?与努里父母要将儿子和孙子的骨灰带回土耳其的态度异曲同工,尽管子女已结合多年,双方家庭从未认可过彼此,卡提亚一家不过是移民和本土居民之间重重矛盾的缩影。

《凭空而来》中的法庭辩论之所以失败,是证据不足及卡提亚夫妇有前科使然, 并非法庭故意偏袒新纳粹分子,也就是说,即使对面的仇人真如警方所言,是因为帮派斗争或宗教恩怨,卡提亚也只能走上同样的复仇之路。

而电影中,她先于所有人一口咬定是新纳粹所为,也因为来电放弃了自杀,显得她好像只对新纳粹束手无策,不得不选择如此惨烈的方式,这当然是电影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

《凭空而来》的第二幕全在讨论社会和政治问题,第三幕却又绕回了卡提亚个人的道德危机,杀人就是杀人,这既和被杀者的种族、国籍、履历、罪行无关,也不能冠以复仇之名就理所当然获得鼓励。一个真正不偏不倚的叙述者会把结局拍成另一种样子,而阿金显然是偏心的。

他铺垫了女主意图自杀的伏笔,嫌犯的父亲也早已不与他们来往,于是,当卡提亚与仇人在偏僻的海边同归于尽时,事情看上去终于可以一了百了,在这个故事里,仇恨的循环到此为止。

这个结局如此可怖又理想化,以至于我们不知道该不该庆幸,这只是一部电影。

来源:虹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