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影院看《731》时,有个镜头至今想起来仍让人心脏发紧:手术灯惨白的光线下,石井四郎戴着无菌手套,慢慢拿起解剖刀对准孕妇的腹部。他没有丝毫犹豫,甚至在刀尖触碰到皮肤时,嘴角还微微上扬了一下,像在欣赏一件即将完成的“作品”。散场后翻演员表才发现,饰演石井四郎的是
在影院看《731》时,有个镜头至今想起来仍让人心脏发紧:手术灯惨白的光线下,石井四郎戴着无菌手套,慢慢拿起解剖刀对准孕妇的腹部。他没有丝毫犹豫,甚至在刀尖触碰到皮肤时,嘴角还微微上扬了一下,像在欣赏一件即将完成的“作品”。散场后翻演员表才发现,饰演石井四郎的是日籍演员平田康之——那一刻突然懂了,为什么导演赵林山非要让日籍演员来演这些角色。
其实平田康之在中国观众眼里已经是“老熟人”——从《走向共和》里的伊藤博文,到《伪装者》中的藤田芳政,他演了20多年日军角色,被网友戏称“鬼子专业户”。此次他在影片《731》中的表演再一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估计很多看完电影的观众都会对他饰演的石井四郎气得咬牙切齿。
这种“令人不舒服的真实感”,在影片里处处可见。演731部队军医太田的日籍演员涩谷天马拿起解剖刀,对着受害者的身体比划,嘴角没什么表情,只有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不耐烦,像在处理一件麻烦的旧物。日军士兵闲聊时,用日语随口调侃“马路大不够再抓一些就好了嘛”,那种自然流露的轻蔑,没有刻意的凶狠,却比大喊大叫更让人窒息。
从创作角度来看,启用日籍演员确实为影片增色不少。他们的表演让影片中的日军角色更加立体、真实,观众仿佛真的看到了当年那群泯灭人性的侵略者。比如在一些日军内部会议和日常交流的场景中,日籍演员们自然流畅的对白,搭配他们精准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营造出了强烈的真实感,使观众更能身临其境感受那段黑暗历史。
要知道,《731》拍摄正值疫情期间,从日本调集大量演员,这一行为难度近乎天方夜谭。但导演赵林山团队仍组建了一支80余人的日本演员阵容。赵林山曾解释其中缘由:“我不愿让中国人扮演日本人。因为日本民族具有鲜明的双面性,其独有的样式是外人难以演绎的,只有日本人自身才具备这种特质。”
在他看来,日本演员从自身文化根源出发,能够精准演绎出那种在礼仪表象下潜藏的残忍、在秩序感背后隐藏的疯狂。而且,在人民网专访中他还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部电影堂堂正正地走进日本市场。
如今《731》热映,关于日籍演员的讨论还在继续。但不管是认可还是质疑,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演员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历史更真实的一面。当石井四郎擦眼镜时的冷漠、太田解剖时的麻木、士兵闲聊时的轻蔑,一一呈现在银幕上,我们感受到的不只是愤怒,还有对历史的敬畏。
《731》的上映,从来不止是一部电影的亮相,更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它意味着我们终于有底气、有能力,将这段曾被刻意掩盖的黑暗历史,以最真实的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这份底气,源于国家的强大:是如今的中国,能顶住外部干扰,让历史真相不被扭曲;是如今的我们,能以理性、客观的视角回望苦难,既不回避伤痛,也不渲染仇恨。
当我们走出影院,微风拂面时,抬头看见街道上万家灯火如昼,车流平稳穿梭,孩童在街角嬉笑奔跑,老人们悠闲散步,万家灯火如昼,国泰民安——这便是电影《731》最好的“彩蛋”。
来源:蘑菇姑娘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