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了电影《731》,铭记历史,一言难尽!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00:41 3

摘要:这部许多人期待已久的电影,最终呈现的却是一部“非典型”历史题材作品。它没有延续《黑太阳731》那种近乎纪录片的真实暴行还原,反而选择了一条用艺术化叙事冲淡历史沉重感的路径——而这,恰恰成了它的争议之源。

刚刚看完《731》,心情复杂,如鲠在喉。

这部许多人期待已久的电影,最终呈现的却是一部“非典型”历史题材作品。它没有延续《黑太阳731》那种近乎纪录片的真实暴行还原,反而选择了一条用艺术化叙事冲淡历史沉重感的路径——而这,恰恰成了它的争议之源。

风格失衡:历史惨剧≠文艺抒情

电影中确实存在虐杀与残害场景,但占比不大,更像是男主回忆中的碎片化插叙。全片主线,实际上是一场“越狱式”的抗争逃生。

导演试图通过受害者的反抗,传递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初衷值得肯定。但问题在于:“写意”过度,削弱了历史原有的冲击力

那排高耸入云的中药柜、结尾处如舞台布景般的深坑木阵、众人托举小男孩奔跑的“诗意镜头”……美则美矣,却让人恍惚:这到底是731部队,还是某种抽象的意识流剧场?

真正的历史悲剧,不需要美的滤镜,它需要的是真实的分量。

剧情失实:人间地狱≠传销窝点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剧情上的“软性处理”。

男主仿佛具备“超级英雄”体质,随意进出机密区域、手刃日军看守如履平地,组织越狱后惩罚轻微……主角光环太重,工具人设定太明显

而日军对俘虏“相对文明”的待遇,也引发强烈质疑:历史上的731,是彻头彻尾的人间地狱,电影却拍出了“城乡结合部传销窝点”的既视感。

苦难不值得美化,真实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控诉。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历史电影?

《731》没有沦为血腥暴力的B级片,是一种克制;但它也未能成为另一部《南京照相馆》,是一种遗憾。

导演或许想用艺术升华苦难,用写意替代纪实。但有些历史,不需要“创意”,只需要尊重

观众并不抗拒创新,但这类民族创伤题材,任何创作都应是基于历史的深刻反思,而非美学的轻巧覆盖。真正的勇气,是直面黑暗,而不是点亮装饰性的灯。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选择这类题材,就必须接受更严格的审视。

写在最后

我不愿简单粗暴地否定这部影片,但它的确让人失望。历史题材创作可以多元,但核心永远应当是:忠於历史,傳遞真實,致敬生命

或许我们更应思考:在娱乐至死的时代,如何讲述沉重历史,才能不让轻浮消解苦难,不让美感替代反思?

这不仅是一部电影的问题,更是一种历史观的体现。

互动话题 -

“你认为历史题材的电影,应该更真实,还是可以更艺术?你怎么看《731》的这种处理方式?”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小亮仔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