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电影《731》公映,首日3.4亿、4天破12亿,刷新近五年历史片纪录。
一、票房一路向北,评分却“高台跳水”
9月18日,电影《731》公映,首日3.4亿、4天破12亿,刷新近五年历史片纪录。
诡异的是:评论区一夜之间冒出700多条“复制粘贴”——
“俘虏吃鸡蛋苹果,把鬼子拍成五星级待遇!”
连“苹果”被打成“萍果”的错别字都整整齐齐,网友直接做成#连连看大赛#,最高赞评论:这届水军不太行。
二、扒皮“差评工厂”:15国语言、同一套DNA
我顺着热搜摸到@数据侠 的爬虫结果,看得后背发凉:
1. 注册时间高度重叠:9月10—15日,5天批量上线;
2. 行为画像:只给《731》打分,其余观影记录空白;
3. 文案重复率87%,IP却跳遍东京、大阪、新加坡、洛杉矶,活脱脱一场“跨国打卡”。
更离谱的是,有人把差评直接翻译成英文、西班牙文、甚至越南文,再回帖刷赞——这不是在讨论电影,是在打一场“舆论淞沪会战”。
三、外网同步带节奏:同一晚,雅虎头条也“加班”
日本雅虎热榜出现一条高赞:“牺牲者推动医学进步,不该被消费。”
ID地址:东京都涩谷区。
半小时后,一名在早稻田留学的中国女生甩出史料截图回怼:“既然这么伟大,怎么不拿你爷爷测干燥实验?”
配图是731部队《木村报告》原件。
这条回帖被搬回微博,2小时点赞破百万,话题#我们在等道歉他们在等遗忘#直接冲顶。
四、导演赵林山直播“掏家底”:删得最狠的不是血腥,是真实
面对质疑,赵导在头条开了一场无滤镜直播,拿出三份案卷:
1. 前苏联伯力审判速记:第137页,炊事班证言——A级“原木”每日配给白米300克、鸡蛋1枚,只为“实验数据准确”;
2. 1945年关东军预算表:731年经费1000万日元,相当于当时日本一艘驱逐舰;
3. 森村诚一1984年原版《恶魔的饱食》,书脊用胶带粘了三道,书签贴满彩色便签。
“最被诟病的那场瓷砖实验室,不是我臆想,是伯力法庭照片第8张。”
导演把镜头对准书页,弹幕瞬间安静。
五、年轻人把“差评区”玩成打卡景点
9月20日起,豆瓣短评画风突变:
“二刷完毕,五星平衡一下,差评模板麻烦更新谢谢。”
“说太干净?来哈尔滨平房区,地砖缝里的暗红色我替你拍了。”
配图是观众深夜排队,手里电影票根当通行证。
哈尔滨文旅连夜官宣:凭《731》票根免费进731罪证陈列馆,讲解员加班到21:30,预约量三天翻三倍,00后占七成。
有人调侃:水军把差评刷上去,却把观众送进博物馆。
六、92岁证人亲自“压阵”:我怕我死了,就没人作证了
首映礼当天,一位穿旧军装的老人被工作人员扶进场——林玉生,原东北抗联卫生员。
电影结束,他摸着耳朵说:“冻伤实验那场景,我扒过真尸体,耳朵一碰就掉。”
被问为何坚持来,老人喘着气答:“我怕我死了,就没人作证了。”
15秒短视频上传头条,播放破2亿,最高赞评论只有五个字:
“爷爷别怕,接棒。”
七、写在最后:今天的票根,就是明天的呈堂证供
《731》并不完美,剪辑略显仓促,配乐偶有出戏,但它做了一件大事——
把“遗忘”两个字,硬生生撕下一角。
有人在等我们再睡一觉就忘,我们就偏要再刷一次;
有人想把黑洗成白,我们就偏把票根留好,将来当作文物。
历史不会自己说话,它需要观众、票房、票根、博物馆,以及此刻看到这篇文章的你。
记住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有一天,日本教科书上能堂堂正正出现三个字:
“对不起。”
来源:影视百晓生jzy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