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最新解密的文件显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为发动细菌战,进行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甚至用携带病菌的炮弹攻击数百名中国人,以计算感染率、确定致病菌“质量”。
电影《731》海报上“震惊全球,绝灭人寰”的字样刺目而震撼,这部将于9月18日全球上映的影片,正在掀起一场历史认知与现实反思的浪潮。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最新解密的文件显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为发动细菌战,进行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甚至用携带病菌的炮弹攻击数百名中国人,以计算感染率、确定致病菌“质量”。
这份专函标题为《关于日本准备对苏联实施细菌战》,详细记录了731部队对各种类型的鼠疫、炭疽、气性坏疽、鼻疽、伤寒等细菌进行研究和实验的罪行。
电影《731》选择在9月18日这个承载着中国人集体记忆的日子公映,有着特殊意义。导演赵林山表示:“我们以铭记之名回望历史,不是为了揭开疼痛的伤疤,而是要让和平的光照耀在人类文明的征途上。”
影片讲述了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以“给水防疫”为名,秘密进行细菌战研究,大肆抓捕平民进行活体实验的故事。
通过小贩王永章等人被强行抓入“特设监狱”的经历,揭露了日军以“配合健康检查与防疫研究即可换取自由”的虚伪承诺,欺骗受害者遭受冻伤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等极端折磨的暴行。
与部分日本官方势力回避、模糊历史的态度形成对比的是,不少日本网民主动在社交平台上发声,呼吁《731》能够在日本上映。
这些声音表明日本民间仍存在一批勇于直视历史、追寻真相的力量,他们拒绝遗忘,也拒绝被单一叙事蒙蔽。正如一位日本网友所言:“为了防止人类再次发生这样的悲剧,全世界都应在教科书里郑重地讲述这段历史。”
这种民间呼声难能可贵。日本社会对战争罪责的认识仍存在深层次的矛盾:政府层面态度暧昧,教科书审查制度屡遭批评,右翼势力持续散布历史修正主义论调。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公共关系中心在该局官网发布的解密文件显示,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与日本关东军作战过程中,超过60万日本军人投降。
1945年至1948年,苏联国家安全机关对被俘和被扣押日方人员中参与过研制细菌武器的军职和文职人员进行审查。
解密文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1948年2月,苏联远东地区赤塔州内务局通过审问日本细菌研究者加藤常则得知,日本加茂部队(731部队曾用名)在哈尔滨附近一个乡镇用中国人做细菌实验。
日军曾把数百名中国人带到田野里,随后向他们发射填充鼠疫、炭疽或霍乱菌的炮弹。一段时间后,日军会收集尸体和染病者并计算感染比例,以此确定致病菌的“质量”。
为最大限度还原史实,导演赵林山付出了十年时间进行筹备。他不仅深入研究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731部队档案,反复观看原队员证词影像与幸存者口述,还亲赴日本搜集第一手材料。
影片主演姜武、王志文、李乃文等人更是零片酬出演——他们共同的心愿是,为历史做一件事,为正义发出声音。
影片团队深入哈尔滨平房区731部队本部遗址调研,走访多地,从史实核对到场景复原,每一环都力求严谨。这种严谨态度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受害者的告慰。
《731》全球发行的终极价值,在于将地域性创伤转化为人类共同警示。当各国观众看到冰天雪地里的活体实验,讨论片中的人体冻伤数据,731罪行就脱离了中日关系的特定语境,升格为检验现代文明底线的标本。
731部队进行的活体实验,主要通过人体染菌观测、活体解剖检测和病理解剖诊断等方式进行,这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他们甚至将一个13岁左右的孩子抓来解剖,取出肝、肾、胃等内脏放入标本瓶中。有的女性先是被强奸怀孕,后被那些恶魔残忍解剖。
这种转化需要创作者与观众的共谋。家长被建议谨慎带儿童观影的提示,恰是主创对历史痛感传播的克制态度。正如导演赵林山所言:“不是要播种仇恨,而是要种植疫苗。”
电影《731》在北美定档9月19日——正是安倍晋三在任期间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期。这种时空对照让电影成为戳破历史修正主义的银幕利剑。
正如《辛德勒名单》重构了西方对犹太大屠杀的认知,这部中韩合拍片可能重塑全球对东方战场暴行的理解维度。
影院散场灯光亮起,每个观众携带走的应是守护人性底线的决心,而非简单的民族情绪——这才是血色记忆穿越时空的真正意义。
来源:杨子观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