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6日,成龙主演的新片《捕风追影》在院线扎扎实实地上映了。数据量很快飙升,好像一切都在预期之内,热度爆表。成龙本人看着首日的票房成绩,心里可能有点沾沾自喜?现场照片里的他笑得挺畅快。团队觉得占了先机——怎么就没人料到,仅过了两天,另一部电影《731》横空出
8月16日,成龙主演的新片《捕风追影》在院线扎扎实实地上映了。数据量很快飙升,好像一切都在预期之内,热度爆表。成龙本人看着首日的票房成绩,心里可能有点沾沾自喜?现场照片里的他笑得挺畅快。团队觉得占了先机——怎么就没人料到,仅过了两天,另一部电影《731》横空出世,舆论一夜之间就变了天!
头条的热搜上,“何家劲带全员看《731》”画面炸开了锅。有人开始质疑成龙的态度,更多是把爱国话题搬出来掰扯。毕竟大家眼睛是雪亮的。成龙这些年常在国际舞台活跃,奖金、捐款往国外流,里里外外都是新闻,网友用脚投票。何家劲这边很安静,突然又很热闹,带全体员工穿定制衣服,看电影,带薪,不用自己掏钱,路线安排、饮品、小红旗样样周到。有人觉得他在蹭热点,结果翻出他近十年没怎么公开露脸,实打实退隐多年。舆论就这样转弯了。
到底什么是真爱国?有人说花头太多就是炒作,其实对于何家劲来说,他不缺热度,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的年纪他早就退出去了。那些低调的日常,才最像现实中的中国人。譬如每年清明,在工厂召集全体员工去烈士陵园献花,路上没有媒体,没拍照,也不发朋友圈。企业家不说大话,连微博都懒得更。这种氛围,不像明星,更像普通人。人们讨论他,都是拿细节说事—看阅兵,是一起去的;看电影,大家同样穿着衣服,没人落下。有人说他不声不响,这样更像真的心里有点什么东西。
成龙这次,算是“意外翻车”吧?他本以为藉由电影又能在今年掀起一波讨论。没想到负面新闻来得比宣传还快。2011年日本震灾时,他捐了大笔钱,后面还在北京搞日本料理店,部分利润直接给到日本,网友爆料还是基建专款。法国基金会也得到了成龙捐的拍品钱。对于国际形象,他很大方。可是对比国内,他总显得没那么在乎?有人扒出他说过一些让人心里不痛快的话,但也有人觉得大明星在国际场合本该多做交流,捐款也不算稀罕。其实两边声音都大,不必过分挑刺。
何家劲做的事情,倒也简单。工厂一直扩张,食品品牌“劲家庄”从小做到大,如今一年流水三亿多,还建了厂区景区,让员工也能带家人看看山水。出售健康食品,坚持本地生产,坚持天然无害。有媒体说,他在选厂址时,宁愿舍弃香港的优惠,专门把总部门店落在广东。也许是种习惯,也许是认同感,没有标准答案。招聘员工,他不太看学历,最关心的是对方愿意不愿意一直留在国内。好像看似随意,其实反复权衡过。
这些年大灾面前,捐物资、现场跑,都是自己开车出发,一住就是十来天,不拍合影。有员工说曾见他把自家库存清出来,赶赴河南水灾救援。公益界里,大家都认识他名字。说到底,何家劲没把这些挂在嘴上。从不主动宣传。碰上阅兵放票,他能抢到一张,早上在门口等就是了。进场时,没有开直播,拍了点照片,回头只发了个工作群,连好友都没见到,工作结束就收起来。
到底为什么同样是成龙、何家劲,评论区全都偏向后者?有一说一,不是成龙做得不好,只是对外的光鲜和国内的默默,有本质区别。很多人有时候对明星身份有误解,觉得有钱就该有责任。其实商业行为和个人信仰未必划等号。但也不绝对。网友分得清,不是每个人都能忍着不露面躲在幕后做公益。更多人觉得,何家劲这种细水长流的风格,大概才是他们想要的、并认同的。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质疑。何家劲带团队看《731》,定制服装,组织看阅兵,清明去祭扫,做公益,有人觉得太刻意,是在把自己包装成“高尚者”。也许吧,这种说法偶尔有存在。可看累计数据,他工厂每年捐出的钱和物,和公开曝光次数比,一年还不足两次。有人说这说明他低调,也有人觉得是不爱宣传。但不能一概而论。疯狂捐款其实也没啥,牌面不过是牌面。真正能左右人心的,还是动机。
成龙从来不缺大爱,他的形象里,慈善成分本身没少过。只是面对“爱国”这道题,他也许没有考得那么完美。不是没有付出,而是网友心里打的分数,最后总会觉得差点什么。真要说具体多少分,这没人能说清。有人觉得他其实心里还是有祖国的,也有人反过来调侃说他是“国际明星不爱国”。问题到底对不对,暂且不论,现实是何家劲的行动正好踩在网友的高点上,舆论导向很快一边倒。
这时有个细节不太容易发现。何家劲的工厂这两年扩容过程中,曾遇到原材料涨价,外部投资出现拖延,他差点转移资产到外地,最后又硬着头皮扛住。有人说这也算爱国,宁愿不赚钱,也不外迁。但其实经济利益面前,这种选择本身就很矛盾。有员工说,如果不是政策补贴提前批,他未必真的能坚持下去。所谓“坚持”,未必都靠理想,更多可能就是没得选。这话可能听着不太顺耳,但也不是故意找岔。
同样成龙,2019年参与国内某公益项目时,因为合作模式和账务不清,被网友挑刺了不少,甚至小范围公开发言说“捐款拿不出来”,后面又澄清说因为信任问题,最后不了了之。说到底,大明星本就站在风口浪尖,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放大。有时捐款做善事,反倒被质疑用作人设营销。舆论就是这样,谁都没个定数。有些事其实很难绝对划分孰好孰坏,可能只是某场景下网友的认同度多一点而已。
对企业家的身份,其实外行看热闹,内行门道更多。何家劲工厂里,员工不少是北漂来的,有一个小姑娘是去年刚加入,连身份证都没办齐,不问学历,只问愿意留下来干。有人说这有点随意,真的靠谱不?后来她三个月就升了主任,结果跳槽到其它厂,还推荐了几个同事。人员流动性大,没什么保留,这种细节看起来像是管理缺失,其实也像是大度。
还有一个点藏得很深,成龙的家族在香港早年和宜华地产有合作,曾参与几次资产置换。后面被查出账目异常,虽然他没直接参与,但模式本身让人遐想连篇。于是网友又打上标签,说明星都是两面派。其实这类事谁都逃不掉,艺人、企业家本就是靠曝光度活着。你说做公益全无瑕疵?或者全是热爱祖国?说得太绝对了有没有点勉强?现实总是复杂的,很多人愿意信细节,未必信结论。哪怕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都是两张脸,这也很正常。
哪有那么多完美的英雄。偶尔有瑕疵,有点犹豫,有点自相矛盾,这才像是人。网友一边说喜欢谁,一边又挑毛病。这波“成龙与何家劲之争”,其实躲不开背后的社会情绪。有人就是不买明星的账,也有人觉得企业家靠的是实际行动。谁也不比谁强,谁也不比谁差——不过,《731》排片已飙到香港日场200+,网上有台湾观众还专门组团去现场。何家劲的工厂员工发圈的时候,有人专门提了一句:“不用我们掏钱,老板还送水,衣服都是新的。”这种画面看多了,好像也没什么说服力,偏偏就很暖。
前后矛盾又算什么?现实里本来没人能保持立场永远一致。做慈善实在做不完,口号喊出来再多也还是无用。爱国情怀,不用教,也不用宣传,可能就是随手的一个举动。
最极端的口号,反而没人关注,你不觉得吗?
来源:你的澜朋友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