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731》聚焦的是侵华日军731部队的历史。这支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人体实验,犯下了严重的反人类罪行。
9月18日,电影《731》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纪念日全球同步上映。
截至上映日上午9点18分,该片综合票房已达1.3亿元,创下中国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冠军纪录。
它不仅是一部影片,更像是一场关于民族记忆的仪式。
这部作品为何能引爆观影热潮?是历史的沉重打动了人心,还是观众对现实的焦虑在投射?
电影《731》聚焦的是侵华日军731部队的历史。这支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人体实验,犯下了严重的反人类罪行。
导演赵林山用了11年时间搜集史料,走访历史现场,1:1复原了冻伤实验室、毒气室等场景,细节从实验器械型号到建筑结构都尽量还原真实。
在影片制作过程中,姜武、王志文、李乃文等多位演员全员零片酬出演。他们的共识是:这部电影不是商业项目,而是一次历史责任的表达。
石井四郎作为731部队负责人并为受到审判。在战争结束后并没有被送上法庭,而是通过向美方提供细菌战研究资料,换取了豁免。
电影中明确呈现了这些内容,并未虚构,也未渲染。在日本政府长期否认731部队罪行的背景下,观众需要一个更直接的渠道了解历史真相。
一个社会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会影响它如何看待当下和未来。《731》让观众感受到的,不仅是战争的残忍,更是和平的来之不易。
这不是第一次中国电影关注731部队,但这是第一次采用如此严谨的方式、大规模面向公众讲述这一段历史。影片计划全球同步上映,不仅是为了让中国人记住过去,也希望让世界看见这段历史,理解那段时间对整个民族带来的创伤。
影片中没有高声呐喊,没有刻意煽情,更多的是冷静、克制的叙述与画面。
电影结束后,有观众表示,虽然震撼但并不愤怒,更多的是一种沉重和反思。这正是这部电影希望达到的效果: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记住,记住才是对和平最深的尊重。
历史不是教科书上的一行字。它是发生在真实土地上的事件,是一代代人共同记忆的一部分。
电影《731》把这个记忆搬上银幕,不是为了情绪宣泄,更不是为了打破什么,而是一次对历史的回应,对正义的追问,对和平的坚定立场。
牢记历史,警钟长鸣!
来源:妇产科医生小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