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9年初,总政治部要求各部队开展文艺创作活动迎接国庆十周年。湖南省军区为此成立文艺献礼办公室,邀请革命前辈和地方作家创作反映湖南革命斗争题材的作品,包括三部电影剧本,湖南平江籍的省军区副司令员吴自立响应此事,他熟悉平江革命斗争历史,正撰写回忆录,便打算将其
老电影《怒潮》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革命战争历史片,于1963年7月1日上映。
1959年初,总政治部要求各部队开展文艺创作活动迎接国庆十周年。湖南省军区为此成立文艺献礼办公室,邀请革命前辈和地方作家创作反映湖南革命斗争题材的作品,包括三部电影剧本,湖南平江籍的省军区副司令员吴自立响应此事,他熟悉平江革命斗争历史,正撰写回忆录,便打算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
吴自立找来青年诗人未央协助创作,后来八一厂编剧郑洪也加入。初稿由未央根据吴自立提供的素材写成,剧名最初叫《平江怒潮》,后改为《湘江怒潮》,定稿时定为《怒潮》。郑洪认为写秋收起义教育意义更大,于是将故事背景提前,增加了农民支援北伐军等情节,让剧情更丰富,矛盾冲突也更深刻。三位作者花费两年多时间,先后写了八遍稿本。
1961年10月1日,《怒潮》在平江开拍 。影片外景全部放在平江实地,重场戏农军“扑城”,从路线到实物均仿照当时,城墙、浮桥以及农军使用的松树炮等,都是专门批调材料搭建复制的。
导演史文帜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增添了马家爹爹让孙子长生重新跟随邱金、罗大成揭竿而起并持刀下跪起誓的情节。他还与作曲巩志伟密切协作,精心创作了六首插曲,如《送别》《一支人马强又壮》等,这些插曲随着影片上映迅速流传,成为经典。
1963年“七一”《怒潮》在全国公开上映,引起热烈反响,被认为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影片,罗瑞卿称赞它是八一厂那一时期“最好的影片”。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