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给初三孩子做规划,发现一个普遍现象:白天课多、作业多,真正能自由支配、用来查漏补缺的,就只有晚上那点时间。谁能把晚上利用好,谁就能在最后几个月悄悄逆袭。
前几天给初三孩子做规划,发现一个普遍现象:白天课多、作业多,真正能自由支配、用来查漏补缺的,就只有晚上那点时间。谁能把晚上利用好,谁就能在最后几个月悄悄逆袭。
我邻居家孩子去年就是这样,白天跟着老师节奏走,晚上回家用对方法,三个月后成绩稳步提升,最后中考发挥出色。他的秘诀其实很简单:
1. 先啃 “硬骨头”,脑子越用越活
晚上刚开始学习时,精力最充沛,这是啃难题、攻薄弱环节的黄金时间。千万别一上来就刷简单题 “热身”,那是浪费时间。
邻居儿子把数学压轴题和物理的力学计算题放在晚上 7 点到 8 点攻克。他不是盲目刷题,而是:
啃例题:先把课本和笔记上的经典例题看懂、吃透。
做变式:再找 2-3 道同类型的中档题练习。
写反思:最后用几句话总结这类题的通用思路。
他说:“把最难的啃下来,后面学啥都觉得轻松。”
2. 再做 “知识闭环”,让学过的不再丢
攻克难题后,就该巩固当天所学,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
快速复盘:用 10 分钟,像 “过电影” 一样回顾今天课堂重点。
高效刷题:针对今天的内容,做 10-15 道 “小而精” 的题,重点是检验是否真的掌握,而不是追求数量。
整理错题:准备一个 “错题本”,只记两类题:
不会做的:记下完整思路。
会做却做错的:重点分析是粗心还是概念不清。
这个环节的核心是 “闭环”,确保当天学的当天消化,不欠债。
3. 最后 “轻记忆”,给大脑温柔补给
临睡前,大脑更适合做 “输入” 而非 “运算”。这时用来背东西,效果特别好。
背啥? 英语单词、语文古诗文、化学方程式、历史时间线……
怎么背? 可以试试 “间隔记忆法”:晚上背一遍,早上起床后再快速看一遍,记忆会更牢固。
他会把第二天要默写的内容,睡前看一遍,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再看一眼,记得特别牢。
记住这 3 个关键点:
别熬夜:效率比时长重要,保证睡够 7 小时,第二天才有精神。
会求助:自己卡壳 20 分钟还想不出来,就赶紧请教老师或同学,别死磕。
不焦虑:晚上的目标是 “每天进步一点点”,而不是 “一口吃个胖子”。
初三的晚上,就像一块能自由开垦的 “自留地”。只要方法对,这块地就能长出你最想要的 “分数果实”。
来源:音乐小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