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成绩下滑,第一反应就是 “是不是没努力”,然后就是报补习班、买一堆练习册。但很多时候,成绩问题的根源不在 “学不学”,而在 “怎么学”—— 也就是学习习惯。
初中成绩不理想?别只怪孩子,先把这 3 个习惯立起来!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成绩下滑,第一反应就是 “是不是没努力”,然后就是报补习班、买一堆练习册。但很多时候,成绩问题的根源不在 “学不学”,而在 “怎么学”—— 也就是学习习惯。
我见过不少孩子,资质不差,就是因为几个坏习惯,把自己的潜力全 “内耗” 掉了。相反,养成了好习惯的孩子,学习效率高,后劲十足。
想让初中成绩稳步提升,先从这 3 个核心习惯入手:
1. 预习习惯:带着问题去上课,效率翻倍
很多孩子上课像听 “天书”,老师讲到哪跟到哪,被动又吃力。根源就是课前没预习。
怎么做? 每晚花 15-20 分钟,快速看一遍第二天的新课。
看什么? 不是要你全看懂,而是找出:
关键词:比如数学的定理、定义。
看不懂的地方:用铅笔打个问号。
大致框架:这节课主要讲什么?
带着这些 “问号” 去听课,你会发现注意力特别集中,老师讲到关键点时,你会有种 “哦,原来是这样!” 的豁然开朗。
2. 复盘习惯:当天知识当天消化,不欠债
孩子最常见的问题就是 “学了就忘”,这是典型的 “只进不出”。每天花一点时间复盘,是对抗遗忘的最好武器。
怎么做? 每天睡前用 10 分钟,像 “过电影” 一样回顾今天学了什么。
复什么?
数学:今天学的公式、定理是怎么来的?用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语文 / 英语:今天积累了哪些新词句?
其他: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不懂的还没解决?
这个习惯能帮你及时发现知识漏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到期末一起爆发。
3. 时间管理习惯:先难后易,拒绝拖延
拖延是成绩的最大杀手。很多孩子不是不会,而是把时间都浪费在了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最后草草应付作业。
怎么做? 试试 “番茄工作法” 或 “清单法”。
番茄法:专注学习 25 分钟,休息 5 分钟。
清单法:每天早上写下今天要完成的 3-5 件最重要的事。
核心原则:先做最难的事。把最耗脑子的科目(比如数学、物理)放在精力最充沛的时候解决。
把这三件事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孩子的学习不再是一团乱麻,而是变得有条理、有节奏。成绩的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来源:银时的小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