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朵金花》到《冰山》:雷振邦——把民歌写进中国电影的骨髓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07:10 2

摘要:在中国电影音乐的璀璨星空中,雷振邦无疑是一颗耀眼的巨星。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民族情感,为多部经典电影谱写了不朽的乐章,让《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等影片的音乐传唱至今,成为了几代人心中永恒的旋律。

在中国电影音乐的璀璨星空中,雷振邦无疑是一颗耀眼的巨星。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民族情感,为多部经典电影谱写了不朽的乐章,让《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等影片的音乐传唱至今,成为了几代人心中永恒的旋律。

雷振邦1916年出生于北京,满族。优渥的家庭环境让他自幼便与音乐结缘,七八岁时就能哼唱京剧小段,还能用胡琴拉奏京剧及各类歌曲。在沈阳奉天公立学校和南满中学就读期间,他受音乐老师熏陶,学会了吹口琴,还成为学校口琴队的指挥,常将歌曲改编成口琴合奏并指挥演出,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

1939年,雷振邦前往日本东京求学,进入日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系预科。凭借天资聪颖和勤奋好学,不到半年便完成预科专业,校长允许他跳级,次年成为作曲系本科学生。194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该校作曲科毕业。1943年回国后,他先后在北平女子中学和惠中女子中学担任音乐教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组织起一个五十多人的业余交响乐团,并将中国古曲《悲歌》改编成管弦乐供乐团演出,这是他公开演出的第一部作品。

1949年6月,雷振邦进入中国电影乐团从事专业作曲,从此踏入影坛。1950年,他与黄准合作,为电影《民主青年进行曲》作曲和制作音乐。1955年4月,他被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工作,此后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雷振邦始终坚信“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编成曲子而已”。为了获取最鲜活的音乐素材,他的足迹遍布20多个省、市、自治区,长期与十几个少数民族人民共同生活。他曾十下云南省,六进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搜集云南民歌;还多次前往新疆,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体验生活,为他的音乐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电影《五朵金花》是国庆10周年的献礼影片,雷振邦在片中为男女主人公分别设计了音乐主题。他将云南采风时搜集到的民歌《剑川白族调》加工后用作主人公金花的音乐主题;将另外一首在大理搜集到的洱源民歌——《西山调》,做了速度和节奏上的调整,用作主人公阿鹏的主题曲调,创作出了表达片中男女主人公爱情的《蝴蝶泉边》。

“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桩?”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大理三月的美景和阿鹏、金花之间美好的爱情。雷振邦在为影片谱曲的过程中,注重音乐与不同角色、不同环境的关系,将白族民间音乐与剧中情节巧妙结合,无论是高亢嘹亮的采药老者的山歌,还是戏谑调侃的挤奶姑娘的斗嘴,都在音乐中非常生活化地表现出来,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苍山洱海之间,感受到了白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雷振邦创作了多首经典插曲,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改编自塔吉克族婚礼上的舞曲,雷振邦将原来适合跳舞的速度和节奏放慢,变成一首表达友谊和爱情的抒情歌曲。他以玫瑰花开的意象和深情的歌词旋律,贯穿于人物和情节的描写之中,使影片平添了诗情画意和神奇的艺术效果。

《怀念战友》则是一首带有塔吉克风格的音乐,雷振邦深入民间,走遍天山的各个角落,与牧民交朋友,用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调和乐器,将天山南北、帕米尔高原的苍凉,我军民对敌人的仇恨,以及对牺牲战友的怀念之情,展现得惟妙惟肖。这首歌曲多处采用了类比手法,充分地表现出了对牺牲战友的深切怀念,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1955年至1980年间,雷振邦共为40余部电影创作了百余首经典歌曲,代表作除《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外,还包括《刘三姐》《芦笙恋歌》《达吉和她的父亲》《金玉姬》《董存瑞》《马兰花开》《花好月圆》等影片的配乐。这些作品以动人的旋律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中国电影音乐史上的璀璨篇章。

1997年9月20日,雷振邦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追悼会上,没有哀乐,只有他生前录下的《蝴蝶泉边》手风琴版。

雷振邦用他的音乐才华,为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时代精神。从《冰山上的来客》到《五朵金花》,他的音乐如同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中国电影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不断前行。

【各位亲爱的朋友,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娱文娱视”将与您一起向经典致敬,忆影人辉煌,共同重温我们曾经的美好时光!欢迎关注!欢迎留言!(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感谢!)】

来源:娱文娱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