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等电视剧与《东北抗联》《七三一真相》等纪录片共同构成了一道壮阔的影像记忆长城。这些作品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历史复述,而是以多元视角和深刻思考,构筑起一个民族面对历史、现在与未来的精神坐标。
原创 王禹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等电视剧与《东北抗联》《七三一真相》等纪录片共同构成了一道壮阔的影像记忆长城。这些作品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历史复述,而是以多元视角和深刻思考,构筑起一个民族面对历史、现在与未来的精神坐标。
(一)
冰天雪地中,抗联战士鲁长山俯身捡起路上的马粪,掰开食用其中未被消化的玉米粒——这是电视剧《归队》开篇令人震撼的场景,将观众带回到80多年前东北抗联最艰苦的岁月。
硝烟散去八十载,历史回声愈显铿锵。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精心指导推出了《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风与潮》《八千里路云和月》《反人类暴行》等抗战主题重点电视剧,以及《东北抗联》《七三一真相》等纪录片,这些作品从不同维度呈现了抗战历史,弘扬了伟大抗战精神。
从叙事角度看,这些电视剧抗战题材作品能够看到叙事范式的转向,那就是从宏大的战争叙事转向个体命运的关注。
已经播出的电视剧中,《我们的河山》山东崮城青年党员庄埼风的抗战成长经历,《归队》中普通士兵的挣扎与抉择,《阵地》中知识分子的流亡与坚守,还有待播出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国民党抗日将军张云魁走上新道路的历程,《风与潮》中澳门爱国华人的抗战事迹,《反人类暴行》中日本制图员荒川良平的良知觉醒……
这些作品无不将镜头对准了历史洪流中的具体生命,而“微光叙事”不再将人物简化为符号化的英雄,而是通过有血有肉的个体经历,展现出战争环境下人性的复杂与光辉,使历史记忆获得了应有的温度与厚度。
这些触底人心的作品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收获一众好评。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电视剧《我们的河山》在CCTV1播出,收视率持续高居全国榜首,单日最高收视率达到3.616%;在爱奇艺、咪咕视频、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的多项榜单中也排名第一;电视剧《阵地》同样在CCTV1推出,首播两集平均收视率3.059%,成为今年第一部首集收视率即突破3%的革命题材剧;电视剧《归队》则以2.8%的首播收视率刷满荧屏。
(二)
纪录片作为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同样在此次重要节点表现出色。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纪录片《东北抗联》于9月18日在央视九套黄金时段播出,9月19日起在辽宁卫视黄金时段及相关省级卫视与重点网络视听平台轮播展映。该片以十四年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为主线,通过十集叙事,全景式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的壮阔史诗。作品以白山黑水为背景,聚焦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赵一曼等英雄人物,展现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长城的悲壮事迹。
该片的亮点之一,就是对东北抗联精神的新时代阐释,通过新发掘的文献材料与口述史料,以历史真实为根基,融入前沿学术成果,首次披露国联报告、抗联将士书信、日军战报、伪满档案等文献档案,将文献考据与影像叙事深度融合。
9月1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黑龙江、河北、山西、辽宁、吉林、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重庆、四川等14个省级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及所属新媒体客户端、账号矩阵,以及学习强国、中国视听APP、腾讯视频、B站等重点网络视听平台同步播出纪录片《七三一真相》,以日本细菌战战犯在法庭上的供述录音为主线,从全新的视角,真实、客观地还原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灭绝人性的罪恶。
视听中国
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的12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洪流》,首次以影像形式全景展现山东抗日武装起义全过程,全方位聚焦1937年7月至1938年12月齐鲁大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十多起抗日武装起义,全面展现各个起义武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唤醒民众、打击侵略者、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辉煌历程。
北京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卢沟桥:我们的纪念》,以“一件文物、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为叙事逻辑,首次披露大量珍贵文物与历史影像,并采用“抢救式拍摄”方式记录多位百岁抗战老兵珍贵影像。山西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六集纪录片《兵民是胜利之本——山西敌后抗战纪事》,聚焦山西敌后抗战历程,分集呈现八路军与人民群众并肩作战的壮阔史诗。
这些纪录片以冷峻的镜头语言,构建起历史的实证体系,通过大量档案材料、实物证据和亲历者口述,不仅还原了历史真相,更形成了强有力的历史证据链。显然,在当前国际环境下,这种影像实证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它既是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反击,也是对全人类“勿忘历史、珍爱和平”的深刻提醒。
(三)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电视剧和纪录片在青少年群体中引发了观看热潮,当抗战亲历者逐渐老去,影像成为代际传递历史记忆的主要载体。
这些抗战主题电视剧和纪录片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通过激活“后记忆”机制与互文叙事,有效地将历史中的英雄故事与精神内核传递给远离战争岁月的年青一代,实现了历史记忆的现代表达与传承,构筑起跨越时空的“记忆共同体”。
面对当前复杂国际局势和不断涌现的挑战,这批抗战题材影视作品超越了单纯的历史回顾,不仅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同时构成了一个民族面对自身历史的严肃思考,它们既是回溯性的记忆工程,也是前瞻性的文明启示。
在记忆与遗忘的永恒博弈中,这些作品将历史的烽火穿透荧屏、照亮现实,也让英雄的精神跨越时空,直抵人心;当80年前的硝烟化为荧屏前的光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苦难与当今的辉煌,更是一个民族面向未来的智慧与勇气。
来源:广电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