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长影厂早期20位反派演员 演技精湛 却大多被遗忘 如今仅一位健在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7:34 1

摘要:长影厂,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曾经闪耀着时代的光辉——《白毛女》、《上甘岭》、《平原游击队》、《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刘三姐》、《铁道卫士》、《英雄儿女》等无数经典在此诞生。

长影厂,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曾经闪耀着时代的光辉——《白毛女》、《上甘岭》、《平原游击队》、《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刘三姐》、《铁道卫士》、《英雄儿女》等无数经典在此诞生。

同时,从长影厂的大银幕上,又走出了太多电影表演艺术家,仅“22大明星”,就有一半都是从长影起步,开启了自己的光影人生,他们分别是——陈强、张平、于蓝、于洋、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田华、王心刚和王晓棠。

但我们在重温昔日长影厂的经典影片时,却发现有一群很特别的演员,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全都脍炙人口,但他们的名字,却最容易被忽略。

那就是昔日长影厂的那些反派演员们。

他们甘当绿叶,以精湛的演技诠释人性复杂面貌,用生动的表演成就反面角色,用“阴险”的形象,衬托英雄形象的高大辉煌。

我觉得他们,同样不该被忘记。

所以今天,雅清就想专门对昔日长影厂早期的20位“反派演员”,做一次较为完整的盘点。

当这些熟悉的面孔,再次出现,又会唤起各位怎样的回忆?

周文彬1953年调入东影厂做演员。他长了一张憨厚的脸,但他演起反派来,却同样惟妙惟肖。

其中《边寨烽火》中的匪团长、《甲午风云》中的方伯谦、《党的女儿》中的匪军官等角色,都很经典。

我发现他的表演具有细腻的层次感和鲜明的戏剧张力,所扮演的角色,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深度。

在《边寨烽火》中,他通过粗犷的肢体语言和阴沉的眼神,凸显出了角色的残暴和野蛮。

而在《甲午风云》中,他又以细微的表情变化和犹豫的台词处理,刻画出了角色的懦弱、自私与虚伪。

还有《党的女儿》中的匪军官,没有过度夸张的表演,却以从容的语调、冷峻的仪态、冰冷的凝视暗藏杀机。

1981年,老演员周文彬在广州去世,享年74岁。

田烈出道很早,30年代便开始拍电影。1955年调入长影厂做演员,以塑造反派角色为主。

其中在1955年上映的惊险片《神秘的旅伴》中,他所扮演的特务萧五,阴鸷诡谲似毒蛇盘踞,眼角眉梢皆藏算计。其标志性的阴冷笑容和突然爆发的凶狠,令人不寒而栗。

而在1958年上映的惊险片《古刹钟声》中,他所扮演的老和尚,表面慈悲实为蛇蝎,袈裟之下暗藏杀机。

还有在1960年上映的反特片《铁道卫士》中,他所扮演的九宫道主,又通过装神弄鬼的台词和夸张的肢体动作,将封建迷信头目的愚昧与狡诈完美融合。尤其是“九宫娘娘显圣”的独白戏,成为影片最令人难忘的桥段之一。

田烈所饰演的反派,一是注重生活细节,二是善于通过眼神传递角色复杂心理。棱角分明的演绎,将反派角色塑造得令人生畏又耐人寻味。

可惜他1976年就去世了。

李景波演艺生涯的最后几年,是在长影厂度过的,这期间,他在银幕上留下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反派角色,那就是《虎穴追踪》中的崔希正。

他的表演细腻而富有层次。他在细节呈现和台词把控等方面,都呈现了深厚的表演功底。他将这个特务头目表面的伪装和内在的阴谋,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完成了时代所需的意识形态任务(揭露特务的危害性),更而且通过精湛的演技,赋予了角色鲜活的生命力。

可叹演完这个角色不久,李景波就被打成“右派”,赶出了电影厂。1981年3月21日病逝,享年67岁。

车轩是长影厂最早的配音演员,同时也曾在长影厂早期拍摄的故事影片中,塑造过反派角色。

其中《寂静的山林》中的美国间谍皮斯利,给我们的印象最为深刻。

他对反派气场的拿捏,是那样精准,对表演细节的提炼,是那样到位,而他低沉的嗓音和狡诈的眼神,更将角色的傲慢与多疑展现得惟妙惟肖。比如审讯王心刚饰演的冯广发时,他刻意放缓的台词节奏和突然的冷笑,都强化了角色的压迫感。

只是车轩出演的电影并不多,而且他早在1995年就去世了。

浦克是长影厂资格最老的演员之一。

他1939年就开启了自己的银幕之旅。在60多年的光影岁月中,他在众多电影中成功塑造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他扮演的几个“反派角色”,是那么栩栩如生,散发着别样的光彩——

在1956年上映的反特片《国庆十点钟》中,他以藏而不露的表演,精准刻画了秘密潜伏在西北某省城的特务何占彪,那狠毒与阴鸷的面孔,于平淡举止中暗藏杀机,堪称反特片反派塑造的典范。

在1956年上映的反特片《寂静的山林》中,他又通过外露的嚣张与谄媚姿态,将孙威廉作为帝国主义附庸的奴性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1973年上映的电影《艳阳天》中,浦克又以极具欺骗性的朴实外表,演绎了马之悦的伪善与算计,将这个暗藏在革命群众中的阶级敌人,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的表演深刻而内敛,所塑造的角色真实可信,是长影厂早期“反派演员”中极具分量的存在。

2004年3月17日,浦克病逝,享年88岁。

高平1948年随东北文工一团调入东影厂做演员,在多部电影中出演反派角色。

其中《赵一曼》中的敌特务、《葡萄熟了的时候》中的奸商刁金、《寂静的山林》中的郭执权、《患难之交中的汉奸屯长等,都呈现了他的表演特点——他常常通过外放式的表演,将角色的蛮横、狡诈与残忍直接写在脸上,让观众能迅速建立起对角色的负面认知和情感对立。

1965年8月12日,48岁的高平去世。

崔超明是60年代从上影厂调入长影厂的著名演员。然后就成为了“反派专业户”。

他在《独立大队》中演过匪军连长、在《三进山城》中演过黄队长、在重拍版《平原游击队》中演过杨老宗等。

我发现崔超明进入长影厂后,在表演风格上有了很大不同。这时他以塑造阴狠冷峻的反派形象见长,善于通过细腻的面部表情与眼神变化刻画人物奸诈狡猾的特质。比如皮笑肉不笑的虚伪、目光凌厉的威慑、兼具傲慢与残忍的双面性等,他都拿捏得十分到位。再配合精准的肢体语言,将敌军官、汉奸、地主等角色都演绎得活灵活现。

2010年崔超明因病去世。

陈强于1947年到1952年期间在东影厂(长影厂前身)做演员,是长影厂最早的电影演员之一。

他在1950年上映的经典影片《白毛女》中,通过对社会底层生活的长期观察,提炼出了“恶霸地主”黄世仁的典型神态与动作逻辑,再以鹰钩鼻以及斜睨的眼神构建视觉符号,将一个伪善与残暴并存的反动地主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陈强1953年调入了北影厂。此后他在银幕上又塑造了一个经典反派,那就是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他以形神兼备的极致演绎,将南霸天的残暴、凶狠与狡诈,都刻画得层次分明。

他的表演既有戏曲程式化的夸张张力,又注入真实可信的阶级压迫者特质,使其成为了我国影坛“反派表演的开拓”。

2012年6月26日,陈强在北京病逝,享年94岁。

贺汝瑜也是长影厂“元老级”演员,一生都在出演小配角,但塑造的角色却全都栩栩如生,人各有貌。

咱们看他在《平原游击队》中扮演的地主管家,将那副欺软怕硬、谄媚阴险的奴才相刻画得入木三分。

再看《虎穴追踪》中的小特务,根本没有几个镜头,但却利用“贼眉鼠眼”的微表情,和突然的结巴台词,精准呈现出了这个“小人物”的慌张与蠢笨,与李颉饰演的黄云梦形成“一明一暗”的反派层次。

而最令我们难忘的,还是要数《刘三姐》中的莫进财莫管家了,他赋予了角色“阴阳怪气”的语调,和搓手踱步的细节,将莫管家的刁滑与可笑感拿捏得恰到好处。尤其在面对刘三姐的山歌嘲讽时,那种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的滑稽反应,成为影片中调节节奏的亮色。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贺汝瑜真是体现了这句话的真谛。所以他的戏不多,但我们还是喜欢他,不是没有原因的。

1988年,贺汝瑜因病去世,享年67岁。

白玫真像一朵美丽的白玫瑰,长得端庄漂亮,气质温婉娴静。

但她在长影厂早期的大银幕上,却塑造了《寂静的山林》中的女特务李文英,和《甲午风云》中的慈禧太后这两个“反派角色”。

《寂静的山林》中的李文英,白玫充分利用了自身美丽优雅的外形优势,以“眼波流转”的媚态和“疼爱子女”的母性反差,将李文英塑造成了“贼心不死却有人性”的复杂反派,极具迷惑性。

而《甲午风云》中的慈禧太后,她又凭借端坐时威严的仪态,和冰冷的眼神,以及克制的台词节奏,精准传递了角色的专横与权谋。哪怕是静态表演,也通过“气场压制”,凸显出了历史人物的压迫感。

白玫在演艺生涯的后期以在幕后配音为主,但还是凭借这两个反差巨大的反派角色,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笔。

1999年5月26日,白玫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

马陋夫1950年进入东影厂担任配音演员,1958年调入长影厂演员剧团。

在他的演艺生涯中,出演过《前哨》、《昆仑铁骑》、《自有后来人》、《特快列车》等影片,但最令我们难忘的,还是《冰山上的来客》中的特务头子阿曼巴依。

他的表演很具“迷惑性”,通过刻意放低的姿态,来掩盖特务头目的阴险,与最终枪杀卡拉时突然的凶狠眼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超越脸谱化的角色塑造,使得“阿曼巴依”成为了60年代大银幕上的经典特务形象之一。

1999年5月18日,马陋夫去世,享年77岁。

说到罗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观众都已经将他给忘记了吧?

但如果咱们说到反特片《铁道卫士》中的特务马小飞,我想广大影迷的眼前,立刻就会出现他那双狡黠的眼睛,和深藏不露的神情。

《铁道卫士》中的特务马小飞

这一形象,深深地印刻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除了《铁道卫士》中的马小飞之外,罗泰作为长影厂最早的电影演员,还曾在反特片《无形的战线》中,出演了特务周少梅,和在抗战电影《赵一曼》中出演了敌司法科长。

《无形的战线》中的特务周少梅

《赵一曼》中的敌司法科长

罗泰拥有娴熟的演技,但他之所以后来鲜少出现在银幕上,是因为他转型成为了编剧和导演,执导了《小字辈》、《小城春秋》、《风云初记》等电影。

2005年7月,罗泰在澳大利亚去世,享年81岁。

李颉起步,是在《神秘的旅伴》中饰演特务魏福。由此成为长影厂早期的“反派专业户”。

他的表演特点是能够精准捕捉到每个角色的不同特点。

比如《神秘的旅伴》中的魏福,他通过细微的表情变化和眼神传递出角色的双重性——看似敦厚老实,实则暗藏算计。

而《国庆十点钟》中的白松亭,他又注重用肢体语言塑造角色的压抑感,微微佝偻的背部、刻意放缓的步态,以及总是藏在阴影中的侧脸,强化了其“暗处行事”的特质。

还有《虎穴追踪》中的黄云梦呢,他则通过“表演中的表演”展现角色伪装与真面目的切换,面对群众时笑容可掬、言语恳切,独处时则瞬间变得阴沉狠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身份暴露后的反应——从强作镇定到眼神逐渐慌乱,最后爆发歇斯底里的挣扎,都层次分明地呈现了反派溃败时的心理崩溃过程,极具戏剧张力。

此外,他在《画中人》中所扮演的巫臣、在《七天七夜》中所扮演的敌旅长、在《长城新曲》中所扮演的老地主等反派,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

2016年10月1日,李颉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2岁。

他是昔日长影厂最著名的“反派演员”,以冷峻的面部轮廓、鹰隼般的眼神和极具张力的表演,将反派角色的阴鸷、狡诈与偏执刻画得入木三分,其精湛演技堪称中国影史反派表演的教科书。

比如在1955年上映的抗战片《平原游击队》中,他用抽搐的嘴角与鹰隼式的斜视,塑造出了教科书级的日军中队长松井的形象,其标志性冷笑令人不寒而栗。

而在1960年上映的反特片《铁道卫士》中,他又成功塑造了那个以药店老板身份为掩护的潜伏特务吴济春。

还有在1962年上映的战争片《甲午风云》中,他以克制的傲慢姿态,和穷凶极恶的眼神,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的刚愎自用,演绎极具说服力。

而在1965年上影厂抗战片《三进山城》中,虽然所扮演的角色“小野”,又是一个“日本鬼子”,但他却又通过反复擦拭眼镜等强迫症动作,外化了角色的偏执性格。

此外,他还在长影厂演过《松花江上》中的日军伍长、重拍版《平原游击队》中的松井、《山寨火种》中的白山魈等众多反派。这一系列角色,共同构成了中国电影画廊中最为深刻的“反派”形象,达到了反派表演美学的极致。

1994年11月7日,方化因病去世,终年69岁。

安震江1955年进入长影厂做演员,在长影厂三年期间,他在多部电影中扮演了反派角色,成为了长影厂早期“反派专业户”之一。

比如《平原游击队》中的杨老宗,27岁的安震江演绎六七十岁的老地主,他以佝偻的体态、颤抖的双手、踉跄的脚步、阴鸷的眼神,体现了“老坏蛋”的狠毒特质。

再比如《红孩子》中的肖振五,他通过夸张但又不失真实的表演,既体现了角色的残忍与愚蠢,又充满了滑稽的喜剧色彩。

还比如《暴风中的雄鹰》中的“狗眼睛”营长,他在外形和气质上贴近角色,突出了其作为军阀部队军官的蛮横、冷血和嚣张气焰。

安震江的表演特点,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赋予了反派角色鲜活的生命力和复杂的人性深度。尽管他一生大多饰演配角,但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使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位值得铭记的表演大师。

1977年9月12日,他因突发心脏病和脑血栓,而猝然离世,年仅49岁。

葛存壮1949年9月随齐齐哈尔市文工团调入东影厂做演员。他首登银幕就是饰演反派角色,那就是在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饰演汉奸杨守业。

他首次实现了“与角色融为一体”的表演体验,将角色的“奴才相”以及他的嚣张气焰进行了精准拿捏,与安震江饰演的杨老宗,形成了父子反派的戏剧张力。

而这一人物形象成为了葛存壮“反派专业户”的起点。随后便调入北京电影演员剧团做演员,出演的更多角色令人印象深刻,如在电影《红旗谱》中,他将地主冯兰池从青年演到老年,年龄跨度与性格层次均得到了精准刻画。

而在《小兵张嘎》中所扮演的龟田队长,他又通过眼神、动作和语言设计,打破程式化模式,展现了角色的多个层面。

2016年3月4日,葛存壮因脑梗引发心脏衰竭而去世,享年87岁。

段斌1955年进入长影演员剧团,在此期间出演过《猛河的黎明》、《如此多情》、《悬崖》、《烽火列车》、《冬梅》等电影,不过他最令人记忆犹新的,却是一个反派形象——电影《铁道卫士》中的顾调度顾野平。

他的表演,妙就妙在,以质朴的气质凸显了顾调度铁路调度员的职业特点,使他潜伏特务的真面目更具隐秘性。但同时他又用压低的嗓音,和刻意放缓的肢体动作,将特务的狡猾和狠毒给具象化了。

段斌大概在60年代初便调入了珠影厂做演员,2001年因病离世。

叶琳瑯是昔日长影厂当之无愧的“银幕女反派专业户”。当年从北京电影学校分配到长影厂的青年女演员有很多,但只有叶琳瑯独辟蹊径,在“女反派”这条赛道上,取得了耀眼的成绩。

在1956年上映的反特片《虎穴追踪》中,她以温婉知性的外表做伪装,以木讷沉稳的神情做掩护,将女特务资丽萍的狡猾与阴险展现得活灵活现。

而在1960年上映的反特片《铁道卫士》中,她又通过冷峻眼神和利落动作,刻画出了女特务王曼莉的机警与顽固,再以细微表情变化展现阴鸷本性,使其演技获得影迷的普遍赞誉。

此外,她还在《南海的早晨》、《十月的风云》等电影中出演反派,表演既有时代特色又具有人性深度,是广大影迷最为难忘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之一。

2025年4月8日,叶琳瑯在长春去世,终年93岁。

陈汝斌长得非常帅气,面庞俊朗,五官明晰。

但他在长影厂所拍摄的好几部电影中,都以反派的形象出现。

比如在1956年上映的反特片《寂静的山林》中,他以“金翻译”的面目,首次亮相大银幕。

陈汝斌和王心刚在电影《寂静的山林》中

然后在1979年上映的谍战片《保密局的枪声》中,他以细腻的微表情和阴冷的气场,诠释了叛徒黄显才那唯唯诺诺的嘴脸,每一个眼神都藏着算计,每一句台词都带着阴险的试探。

《保密局的枪声》中的叛徒黄显才

还有在1980年上影厂电影《黄英姑》中,他又成功塑造了敌军马团长的形象,显示出了他宽广的戏路。

《黄英姑》中的马团长

2012年6月5日,陈汝斌在长春去世,享年80岁。

顾谦50年代调入长影厂,以塑造反派角色著称。其中最为影迷津津乐道的,应该是他在1973年上映的电影《艳阳天》中的地主马小辫。

关键是他的表演避免了当时常见的脸谱化倾向,而是通过表面谦恭的躬身姿态与暗中算计的斜睨目光,来揭示这个暗藏的阶级敌人的仇恨心理。因为顾谦表现出了一名专业演员的深刻洞察力与表现力,所以使得这一银幕形象至今仍为影迷所铭记。

顾谦今年101岁,应该是今天咱们说到的这20位演员中,唯一健在的老艺术家了。

从40年代末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到1966年,长影厂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反派演员。可是时间进入80年代之后,虽然长影厂陆续举办了好几届的演员训练班,但却再无一个优秀的“反派专业户”脱颖而出。也真是遗憾。

20位长影厂早期的“反派演员”,他们成为了长影传奇中不可或缺的篇章。他们演的虽然都是反派,但精湛的演技却令人叹服。他们凭借各自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观众的由衷赞誉,成为我们记忆中,永远难忘的璀璨记忆。

来源:DJ雅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