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看《731》无法平静不断抹泪握拳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20:24 6

摘要:2025年9月18日,这个承载着民族伤痛与历史警醒的特殊日子,电影《731》在全球多地同步上映。首映当日,哈尔滨的影院内座无虚席,当灯光渐暗,银幕亮起的那一刻,观众们便被带入了一个充满血腥与绝望的黑暗世界。随着影片推进,抽泣声此起彼伏,有人紧攥拳头,指节泛白;

观众看《731》无法平静不断抹泪握拳,历史伤疤在银幕上灼痛人心

2025年9月18日,这个承载着民族伤痛与历史警醒的特殊日子,电影《731》在全球多地同步上映。首映当日,哈尔滨的影院内座无虚席,当灯光渐暗,银幕亮起的那一刻,观众们便被带入了一个充满血腥与绝望的黑暗世界。随着影片推进,抽泣声此起彼伏,有人紧攥拳头,指节泛白;有人以手掩面,泪水从指缝间不断渗出。这场跨越时空的集体情绪爆发,不仅是对银幕上暴行的本能反应,更是对历史真相的深切共鸣。

一、首映现场:泪光中的历史审判

9月17日,《731》在哈尔滨举行全球首映式,导演赵林山携姜武、李乃文等主创团队现身。当影片结束,灯光亮起时,全场观众仍沉浸在压抑的氛围中,久久无法起身。赵林山含泪哽咽道:“这个首映必须在哈尔滨,它是对逝去者的告慰,也是对正义的宣判。”他强调,电影不仅是历史的证据,更希望将影院化作“正义的法庭”,让每位观众成为审判者。

这一场景迅速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一位带着孩子观影的父亲在采访中几度哽咽:“看到人体解剖那段,我忍不住落泪,心里像被重锤击中。”网友的评论更直击人心:“没有人能平静地看完这部电影”“银幕上的每一滴血,都是历史在呐喊”。据灯塔专业版统计,影片首日预售票房突破1亿元,创下春节档后首部单日预售破亿的纪录,印证了公众对这段历史的强烈关注。

二、银幕暴行:被揭开的民族伤疤

电影以二战时期日本731部队的罪行为核心,通过平民王永章(姜武饰)的视角,展现了这支“恶魔部队”的滔天暴行。影片中,日军以“防疫研究”为幌子,将无辜百姓诱捕至“特设监狱”,进行冻伤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等非人折磨。

• 冻伤实验:受害者被强制暴露在零下40℃的极寒中,手脚逐渐冻僵,日军却冷漠记录数据,随后用热水浇灌,观察组织坏死过程。银幕上,受害者扭曲的面容与痛苦的惨叫,让观众如坠冰窟。

• 毒气实验:密闭空间内,母亲在窒息中紧紧护住女儿,日军却在观察窗外记录死亡过程。这一场景,成为首映式上观众泪崩的“重灾区”。

• 活体解剖:手术刀冰冷地切入鲜活躯体,生命在非人折磨中消逝。导演通过0.3秒的快速剪辑与血迹特写,避免了血腥猎奇,却让暴行的残酷直击灵魂。

这些情节并非虚构。据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证实,直接死于731部队人体实验的人数约3000人,因细菌战丧生的民众超过20万。影片中的每一帧画面,都有历史档案与国际审判材料作为支撑。

三、艺术表达:在克制中迸发力量

与传统战争片不同,《731》摒弃了暴力美学与说教式叙事,转而通过细腻的意象与微观视角传递历史重量。

• 意象化表达:飘落的血漆、颤抖的手指、隐约的红色指纹,这些细节替代了直白的血腥镜头,却让暴行的阴影如影随形。例如,王志文饰演的日本军医在活体解剖时,手术刀划过“非致命”解剖线的颤抖动作,将加害者的内心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

• 儿童视角:影片通过木板缝隙拍摄731成员搬运实验体的画面,白大褂如搬运稻草人般冷漠,婴儿般的观察视角无声强化了暴行的残酷。这种手法让观众直面历史,却不被血腥分心。

• 角色塑造:姜武饰演的劳工领袖从个体仇恨升华为保护实验数据的群体意识,林子烨饰演的孤儿以纯真视角串联故事,孙茜饰演的护士在无麻醉下缝合伤口……这些角色让历史创伤更贴近人心。

导演赵林山历时八年筹备,查阅超百万字史料,甚至在哈尔滨图书馆找到原始实验报告。剧组邀请金成民馆长担任历史顾问,确保每一件道具、每一处场景均有史可依。例如,姜武手持的铁锹是1943年出土文物的复刻版,四方楼场地的全景搭建精确还原历史。

四、历史回响:从银幕到现实的警钟

《731》的上映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其意义远超电影本身。

•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击:影片上映后,日本网友呼吁在日公映,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实验之一”。在国内,部分势力曾试图歪曲731部队罪行,而电影用影像力量击碎了不实言论。正如赵林山所言:“历史不是你不提它就不存在,面对历史是我们作为民族能否成熟的试金石。”

• 对和平的守护:影片结尾,孙茜饰演的护士为隐藏疫苗秘密而决绝,温碧霞饰演的慰安妇在屈辱中为孩子送药……这些情节凸显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复杂与坚韧。导演希望通过电影唤醒国际社会对战争伦理的反思,警醒世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防悲剧重演”。

• 对青少年的教育:尽管有家长以“画面残酷”为由要求影片下架,但更多人认为,历史不应被“净化”。正如网友所言:“如果下一代连分辨‘系统性邪恶’的能力都没有,未来的世界是否比这些画面更可怕?”《731》正是通过直面伤痛,培养年轻一代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和平的珍视。

五、观众心声:在泪水中重获力量

首映式后,一位大学生在社交媒体写道:“电影里的王永章藏起实验记录时,我突然明白,历史不仅是事实的堆砌,更是对记忆的激活。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守护者。”另一位观众留言:“走出影院,哈尔滨的雪落在旧址上,像1944年一样白。我们至少该做到一件事:不让那堵挂着无名受害者照片的墙,永远沉默。”

《731》的震撼,不仅在于它揭露了暴行,更在于它让观众在泪水中重获力量。当银幕上的“实验室”化作人性的照妖镜,当历史的伤疤在眼前灼痛,我们终于懂得:唯有铭记伤痛,才能守护好眼前的和平;唯有直面真相,才能让未来的世界不再重蹈覆辙。

结语

2025年的这个9月18日,《731》用一场集体泪崩完成了对历史的告慰。当观众抹去泪水,握紧拳头走出影院时,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对暴行的愤怒,更是对和平的坚守与对正义的信仰。正如影片宣传语所言:“你若记得,我便活过。”——那些在黑暗中消逝的生命,终将在我们的记忆中永生。

来源:西北大舞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