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播客被种草这部夏日气息超浓的电影《摇摆少女》,赶紧在夏天的尾声观看。看完只想惊呼:老天奶,怎么能拍出这么元气、可爱、明媚、治愈的青春片啊!这才是我心中青春片最理想的样子!
听播客被种草这部夏日气息超浓的电影《摇摆少女》,赶紧在夏天的尾声观看。看完只想惊呼:老天奶,怎么能拍出这么元气、可爱、明媚、治愈的青春片啊!这才是我心中青春片最理想的样子!
那时候的上野树里、贯地谷诗穗梨、平冈佑太、高桥一生都太青涩纯朴了,满脸的胶原蛋白,浑身的冲劲与朝气,看着看着不禁感慨岁月不饶人(虽然他们现在也很有气质)...
整部电影就像夏天最简单的“老棒冰”,没有科技、色素和糖精,它的画面是那么的洁白清透,在炎炎夏日下透着晶莹耀眼的水光,它的滋味是砂糖那样自然的、淡淡的清甜,它的氛围像还未融化的薄薄冰霜散发出的凉爽,富足的氧气像鼓鼓的气泡飘入闷堵的鼻腔,在里面“啵”的一声轻轻绽开,润湿了夏天的记忆。它带不来感官的刺激,只是单纯地用真诚与童稚带你找到花季的喜悦与悸动。
电影讲述了暑假补习班的无聊课堂上,铃木友子(上野树里 饰)和好友们为逃避数学补习,主动请缨为校管乐队送便当。不料在火车上偷吃便当后集体睡过站,顶着烈日步行数公里送达时,变质的饭菜已让管乐队全员食物中毒。唯一没吃到便当的铙钹手拓雄(平冈佑太 饰)威胁她们:要么参加临时乐队顶替演出,要么被举报食物中毒。
从未摸过乐器的女孩们硬着头皮上阵。拓雄灵机一动:既然凑不齐管乐队,不如玩爵士乐!于是这支杂牌军在废弃教室开始魔鬼训练。
正当渐入佳境时,康复的管乐队成员回归,女孩们被扫地出门。
友子偷偷卖掉妹妹的游戏机,用换来的钱买了支锈迹斑斑的二手萨克斯。在河边练习时,她隔着芦苇丛撞见拓雄弹钢琴,两人会心一笑,用跑调的《Take the 'A' Train》开启了隔河合奏的浪漫夏日。
为凑钱买乐器,女孩们上演荒诞赚钱计划:在超市搞烹饪示范触发消防洒水系统,上山采松茸却遭遇野猪袭击。
关键时刻野猪意外身亡,她们因为民除害获得一笔奖金,从二手店淘来破损乐器,又靠摇滚乐手的前男友修好,开启了“摇摆少女”乐队的演出生涯。
寒冬时节,她们带着修好的乐器报名音乐节,却因友子忘记寄录像带被拒。在开往会场的火车上,大雪封路的绝望中,班主任伊丹老师驾驶巴士及时赶到。
当Jazz的旋律响起,穿着自制演出服的女孩们在舞台上尽情摇摆,从最初的紧张错拍到渐入佳境。这一刻,青春的热血与爵士乐的自由完美共鸣。
极少看到一部青春片不以情窦初开的爱恋为主线,但我想,许多人的青春里都有过心动的初恋,懵懂的暗恋,但大多数羞于挑明或碍于家规校训不敢开口,像我这样的社恐甚至很少与自己的crush有交集,能修成正果的估计是少之又少了。所以,仅在我个人看来,没有大篇幅恋爱情节的青春片才更接近平凡的生活,更容易放松地沉浸其中。
它的剧情一波三折,但不会让人揪心,一切困难都很快就迎刃而解,故事的进展顺利通畅。起初我会默默吐槽这也太戏剧化、理想化了吧?!但看到后面,似乎自己也变回了那个青春期坦率不羁的少女,抛开了无谓的“理智”与“逻辑”——青春不就是个人类的乌托邦,就一帆风顺了,就为所欲为了又怎样???
而让我最喜欢的情节有两处,一个是她们第一次吹出“乐曲”(就这么叫吧)时流露出的,用傲娇的神色害羞遮掩却又盖不住的惊讶、满足与窃喜,一个是四个少男少女恍然之间被交通信号灯的等待音乐击中,大受启发,随后便穿梭在大街小巷,默契、整齐地跳出轻快的爵士舞步,旁若无人地在这个秘密的音乐小天地里游荡。
这两个片段的共同点就是它们精确地传递出了一种稀罕珍贵的,年轻鲜活的,让语言显得如此苍白匮乏的感觉——“怦然”的感觉——这是一种疯狂甩掉麻木与空虚的强烈冲动,是生命破土而出那一刹那奇迹般的庞大能量。
我第一次觉得青春不是文艺忧郁的成年人老生常谈的“迷茫”。路人棒球队员三次提到了“世界上分为两种人”,努力完成的和半途而废的,及时行乐的不懂的,最后一次是在听到“摇摆少女”的爵士演出时大喊出的“懂得摇摆的和站在原地不动的”。
最后一次与前两次最大的区别,前两次完全将人生符号化,本质是迷茫不安的。而最后一次则是发现了青春的真容:青春不是奋斗口号与个性格言的堆砌,青春是一种正在进行时的状态,不是一个开始,也不是一个结果。
摇摆少女们在热爱中找到了自己状态,这是一件幸运又幸福的事。那是最美好的状态,那是摇摆ing的青春,坚定、昂扬又明朗。这是让我这个真的迷茫、疲惫、功利的大人最感动的地方。
来源:霖子的秘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