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首映票房破2亿,于东来一句话激怒网友,胖东来恐陷入危机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6:30 2

摘要:曾深受大家喜爱的企业家胖东来,因一部电影《731》的评论,一夜之间跌落神坛,引发网友的众怒,这不仅重创了他“商业圣人”的形象,更让胖东来品牌深陷信任危机。

[吐舌]曾深受大家喜爱的企业家胖东来,因一部电影《731》的评论,一夜之间跌落神坛,引发网友的众怒,这不仅重创了他“商业圣人”的形象,更让胖东来品牌深陷信任危机。

“爱与美好”曾是胖东来和于东来的金字招牌,但在《731》电影票房狂飙、全民共情历史伤痛之际,于东来一句“传播美好而非仇恨”的言论,瞬间引爆网络。

于东来是无心之失还是故意为之?商人没有民族大义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在商界,于东来和他一手打造的胖东来,几乎成了一种现象,他所倡导的“爱与美好”的企业理念,不仅让他的商业帝国备受推崇,也让他本人收获了近乎“圣人”的光环,然而,这套看似无往不利的价值观,最近却在复杂的公共舆论场上撞了墙。

于东来的公众形象,绝非一日之功,他的声望,是建立在长年累月看得见摸得着的善举,以及一套符合大众逻辑的价值观,这套价值观的核心,就是被无数人津津乐道的“爱和美好”。这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口号,更是胖东来运营的核心。

他的爱国情怀,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早在创业初期,他就曾为航母建设慷慨解囊五万元,每当国内发生天灾,他的捐款也总是及时出现,这些行为,为他塑造了一个有社会担当的实干家形象。

更难得的是,他本人始终保持着一种接地气的风格,这种亲民感与他庞大的商业版图形成了奇妙的反差,反而拉近了与普通人的距离,久而久之,于东来似乎也把这一切的商业成功,看作是自己那套“美好哲学”的必然胜利,并倾向于认为,这套方法论放之四海而皆准。

一把尺子量所有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当一个人习惯了用自己那套标准去衡量世间万物时,一旦遇到复杂议题,就会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引发强烈的反弹,这套在他商业帝国里畅通无阻的简单标准,在公共舆论场上失效了。

比如之前罗永浩和西贝因为预制菜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公众正在激烈讨论消费者的知情权,于东来却选择了下场,他公开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称它们提供了“相对放心可口”的选择,这番话,无形中将自己摆在了广大消费者的对立面,还暗示了那些非连锁餐厅可能不那么靠谱。

他接着表示,企业家创业不易,外界不应该“毁掉一个企业”,这种论调,被很多人批评为利用“创业艰难”进行道德绑架,完全忽视了普通劳动者的不易,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因为力挺某个争议人物而引发抨击了。

而这次的电影事件,将这种错误推向了顶峰,一部关于731部队暴行的国产电影近期上映,影片直面历史创伤,观影后,“难受”、“后劲大”成了高频词,许多人当场哽咽,认为这是“值得每个中国人观看”的电影,其意义在于铭记历史、警示后人,而非单纯煽动仇恨。

影片的商业成绩也极为亮眼,预售票房过亿,上映后不久总票房便突破2亿,首日排片占比超过70%,创下影史纪录,部分影院甚至特意将首场放映安排在上午9点18分,赋予其特殊的纪念意义。

就在这样一股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历史反思的浪潮中,有网友呼吁于东来发声,他回应了,但内容却是:“传播美好远比传播仇恨更能引领人们走向光明”。

这句话瞬间点燃了舆论,在公众看来,他将国人铭记历史伤痛的沉重呼声,轻飘飘地解读为了“传播仇恨”,并试图用他那套“传播美好”的万能公式来消解一切。

这种表述,严重误读了公众情绪的本质,触碰了民族记忆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站队失误,而被视为一个涉及民族立场的原则性问题。

这背后,或许是他因个人巨大成功而产生的盲目自信,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可以建立在一切问题上,也可能是他本人文化水平不高,线上文案有时确实表述不那么精确,但无论原因如何,他再次激怒了网友,站在了大众的对立面。

删帖拉黑躲风头

争议发酵后,于东来的处理方式更是让事态雪上加霜,他没有选择进一步沟通或解释,而是直接删除了引发争议的文案,随后更是将自己的个人社交账号设置成了私密状态,外人无法查看。

这一系列操作,在很多网友眼中,无异于“认怂”、“玩不起”,这种回避的态度,与他平日里展现出的那种真诚、坦荡的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反而加剧了公众的负面观感,人们开始带着审视的眼光,去他旗下的胖东来影院。

有网友发现,胖东来影院在未来几天的排片表里,那部备受关注的电影竟然只有寥寥5场,尽管有人指出,周日前的排片数量其实是正常的,未来的低排片量很可能只是系统暂未更新或者显示问题,但在当时的情绪下,公众对他的信任,已经开始动摇。

小编认为一个公众人物,在享受话语权带来的光环时,也必须承担起言论可能引发的社会责任,任何个人化的道德标准和成功经验,都不能凌驾于复杂的公共情感和深刻的历史共识之上。

信息来源:

来源:陌上史无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