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事要从1998年说起,为了给国庆50周年献礼,北影厂副厂长史东明看中了《马兰草》的剧本,交给擅长拍主旋律片的陈国星执导。
1999年,中国拍电影,竟然惊动美国17颗卫星,究竟拍了什么?
竟然连美国都惊动了?
故事要从1998年说起,为了给国庆50周年献礼,北影厂副厂长史东明看中了《马兰草》的剧本,交给擅长拍主旋律片的陈国星执导。
导演一琢磨,这题材得拍得有气势,决定把取景地选在真正的核试验旧址——罗布泊。可谁也没料到,这片荒凉的戈壁滩,会因为一场电影拍摄,引来国际关注。
当时剧组要拍原子弹试验基地建设的戏份,需要还原当年千军万马扎营戈壁的场景。
为了追求真实感,剧组申请调动部队协助拍摄,每天都有士兵穿着当年的军装在沙漠里搭建帐篷、开挖工事,远处还有老式卡车来回穿梭。
到了晚上,营地的灯光一排排亮起来,加上为了模拟试验场景准备的烟雾装置,整个区域热闹得不像废弃基地。
更惊险的是航拍镜头的拍摄。那时没有先进的无人机,摄像师张黎为了拍出震撼的大全景,提出要用退役的直升飞机。
两架早就该入库封存的直升机被临时调出来,工作人员拆掉舱门,把13.5米长的摄像大炮架在减震架上,摄影师半个身子探在机舱外拍摄。每天飞机轰鸣着在沙漠上空盘旋,尘土飞扬的画面,从高空看格外显眼。
可剧组一门心思拍电影,压根没注意到国际局势的变化。当时正好赶上北约轰炸事件,全国军事力量都处于一级战备状态。
罗布泊本就是敏感区域,突然出现大规模人员聚集、频繁的飞机起降,还有夜间持续的灯光和烟雾,很快就被美国的侦察卫星捕捉到。
没过多久,剧组就接到上级通知:“赶紧对外说明情况,别让人家误会了!”
原来美国军方看到卫星传回的画面,以为中国在罗布泊有新的军事动作,不仅加派了卫星监控,还通过外交渠道暗中打探。
直到得知只是电影拍摄,这场卫星风波才平息。后来陈国星导演回忆起这事还调侃:“当时真怕国外卫星盯着我们加班的灯光,以为是搞什么秘密研究,给国家添麻烦。”
只是之后的拍摄中,每次使用烟雾和探照灯,都会提前报备,尽量降低存在感。
其实拍摄过程中,类似的冒险还有不少。为了拍好直升机从营地起飞的镜头,张黎想了个大胆的主意:扛着摄像机站在直升机正下方,等飞机起飞时从下往上拍。
飞行员一听就拒绝了:“直升机起飞的气流能把人掀翻,太危险了!”
剧组软磨硬泡,前一天晚上请协助拍摄的团长吃饭,终于说动对方。
实拍时,张黎死死抓着机器趴在地上,飞机从头顶掠过时,沙子打得脸生疼,可最后拍出来的镜头,那种磅礴的气势至今没人能超越。
如今再看《横空出世》,镜头里的戈壁、帐篷、士兵,每一处都透着真实的力量。
而那些被17颗卫星盯梢的日子,也成了《横空出世》最独特的幕后记忆。或许,这就是这部影片能超越时间,至今仍被观众铭记的原因吧。
来源:西橙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