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4年西沙海战结束后,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编剧陆柱国接到任务,要将这场海战搬上银幕。他前往西沙永兴岛实地采访,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仅用10余天就完成了剧本创作,最初剧本名为《飞翔吧,海燕!》,后定名为《南海风云》。
老电影《南海风云》以西沙海战为背景,展现了中国海军和渔民捍卫南海主权的英勇事迹。
1974年西沙海战结束后,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编剧陆柱国接到任务,要将这场海战搬上银幕。他前往西沙永兴岛实地采访,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仅用10余天就完成了剧本创作,最初剧本名为《飞翔吧,海燕!》,后定名为《南海风云》。
1975年底,剧组前往西沙拍摄,与北影厂的《西沙儿女》剧组一同住在西沙唯一的主楼,剧组的道具还占用了主楼外类似“碉堡”的建筑。从三亚到西沙的途中,剧组遭遇大风大浪,众人轮番呕吐。当时西沙的饮用水靠送水船供应,岛上的水只能用于冲凉洗衣,且没有蔬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电影几乎全在海上拍摄,耗时6个多月。主演唐国强等演员面临严重晕船问题,还要应对各种危险状况,如唐国强曾需爬上高桅杆,稍有不慎便可能坠落。
海军南海舰队对拍摄大力支持,片中的舰艇、打仗场面等,若无舰队配合很难拍好。影片中抢滩登陆的情节,是根据真实海战场景改编,原本拍摄的抢滩登陆戏画面很美,但回北京洗印底片时样片全报废,后来补拍的效果不如前者。
为创作电影插曲,吕远深入海南渔村收集渔歌素材,并邀请永兴岛驻军宣传科的苏圻雄填词,最终创作出《西沙赞歌》《飞翔吧,海燕》《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等插曲,其中《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深受观众喜爱。
影片拍摄期间,传来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剧组继续拍摄直至杀青。做完后期准备首映的前一晚,唐山大地震发生,首映式未能举办,但电影后来还是顺利发行。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