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朝阳区是首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20年起,朝阳区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战略定位,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五年来,投资领域更加开放透明,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要素流动保障更加顺畅,探索出多个“全国领先、北京首创”的开放模式。
朝阳区是首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20年起,朝阳区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战略定位,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五年来,投资领域更加开放透明,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要素流动保障更加顺畅,探索出多个“全国领先、北京首创”的开放模式。
探索出多个“全国领先、北京首创”
五年来,朝阳区聚焦国际金融、数字经济、商务服务、文化影视等重点领域,深化自主开放试点工作。
据统计,“两区”建设以来,朝阳区推动150余项先行先试改革试点政策实施,落地109个在全国、全市具有首创性突破性的项目和试点,累计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果,15项原创性改革举措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数量居全市首位,9项改革举措向全市复制推广,开放创新引领作用显著。“两区”入库项目4473个、已落地2644个,其中预计投入外资总额居全市首位。吸引阿里巴巴北京总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和睦家国际医院、曼福再保险、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穆巴达拉QFLP基金等一批示范性、标志性重点项目落地。
五年来,朝阳区深化制度型开放,打造高水平开放新引擎。
投资领域更加开放透明。以“两区”建设为契机,朝阳区积极拓展金融领域开放深度,落地全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渣打证券。落地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获批业务种类和数量全国领先。推动文化领域扩大开放,支持英皇电影成为全国首家CEPA修订协议二(关于修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电影制作开放政策受益企业,鼓励自贸区内外资企业在内地投资设立电影制作公司,开展电影制作业务。
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完成中国—新加坡首个全环节跨境贸易数字化实单试点,将更多贸易方纳入其贸易数字化网络,国际贸易数字化合作模式进一步扩面增效。设立“北京CBD—天津港 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让企业享受天津港“海上门户”的枢纽功能和便捷服务。
要素流动保障更加顺畅。在资金跨境流动方面,朝阳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国际收支便利化全环节改革试点工作,壳牌集团、中粮财务、中航工业财务开展全市首批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在全市率先开展首批资本金线上结汇支付业务,橡树资本子公司获得全市首批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资格,跨境投融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北京CBD跨国企业数据流通服务中心”和“北京朝阳国际数据跨境服务枢纽”先后设立,初步形成数据跨境流动“一南一北”双平台服务体系,落地全国首个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和首例人工智能领域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备案案例。在人才跨境流动方面,率先为外籍人员提供“两证联办”一窗受理服务。实施出入境“扬帆”服务计划,为企业外籍人才提供签证和停居留便利。
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区设立56个外语服务窗口,实现外国自然人、香港非自然人投资主体登记业务全程网办。成立全市首个影视服务中心,在8家影视特色园区试点设立广电政务审批帮办窗口,下沉七大类共20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集中攻关试点落地,核发全国首张全程网办跨省迁移营业执照。落地全市首个特医食品规范化管理政策试点,破除特医食品进医院壁垒,垂杨柳医院为患者开具了全市第一例特医食品治疗单。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逐步完善《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从1.0升级至3.0版本,轻微违法行为免罚事项达187项。蓝色港湾提升国际化支付便利水平,建成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打造20个特色产业园区
中关村朝阳园是北京市“两区”建设重点园区之一,是朝阳区科技创新主阵地。朝阳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发展战略,目前已推进建设了20个特色产业园区,覆盖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互联网3.0)、数字医疗等特色细分领域,其中9个获得北京市级特色园区认定。
在元宇宙(互联网3.0)领域,深化与中国香港、新加坡元宇宙产业国际合作,落地香港理工大学创意科技创新中心,共建京港、中新两个互联网3.0创新孵化中心,累计落地企业50余家;分别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成立“朝阳区国际科创会客厅”,持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场景应用落地的商业化闭环,开展国际开放的应用场景创新实践。目前,朝阳区元宇宙(互联网3.0)已在全市形成领跑态势,集聚了元宇宙(互联网3.0)产业企业超1400家,朝阳区元宇宙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北京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首个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与798·751园区联动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元宇宙(互联网3.0)产业集聚区。
数字医疗领域建成运营全市首个数字医疗特色园区—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区内集聚AI+新药研发、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智能化高端装备等细分领域240余家企业,产业集聚度持续提升;依托区内重点企业打造数字医疗概念验证平台服务矩阵,区级概念验证中心2025年首批支持88个优质院企合作项目转化,产业影响力持续扩大;落地国家医疗装备中试验证平台、数智中医产业发展研究院等一批专业技术服务和场景对接平台,举办“走向全球”中英精准医疗跨境创新对接沙龙、AI医汇出海等特色产业活动,搭建高质量跨境对接平台。
聚焦智能机器人细分领域,综合谋划“一赛、一园、一区”产业生态布局。推进国家速滑馆及周边区域功能优化,打造高水平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谋划建设奥林匹克中心区机器人创新公园,机器人研发创新、产教融合、国际交流;加紧编制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全域机器人场景开放,打造机器人与现实交融并存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中关村朝阳园搭建了企业“双向”跨境服务平台。启动科技新航海“雨燕行动”构建覆盖全球的创新服务网络。目前已建成12个国际科技服务站点,覆盖全球20个国家,服务创新企业超200家,扩展国际科技生态网络,促成国际合作数十项。服务数据要素跨境流通。建设朝阳数据跨境服务枢纽,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一站式数据跨境综合服务。联合欧洲汽车流通协会举行汽车领域数据跨境流通研讨会。支持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累计打造高质量数据集300余个,全国首个数据交易系统集聚数据商超过3000家。
在全球密织招商网络
朝阳区高度重视吸引服务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一直以来,坚持以制度型开放破除发展堵点、以要素流动便利化优化发展环境、以务实的产业政策措施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以来,朝阳区新设外资企业2398家,占全市28.4%。实际使用外资174亿美元,占全市30.6%(568.87亿美元)。货物进出口总额7.16万亿元,占全市45.4%(15.76万亿元)。2025年1-7月,朝阳区新设外资企业316家,同比增长24.4%,占全市22.8%;实际使用外资13亿美元,占全市43.7%,居各区首位;完成货物进出口总额7239.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9.8%。五年来,持续推动实施“总部成长计划”,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认定173家,居全市首位。
以制度型开放打造国际经贸“新枢纽”。五年来,推动了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等一批试点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在金融、电信、文化等领域进一步开放了外资准入准营。渣打证券、安顾方胜、宝马汽车金融、德电中国、英皇电影等一批企业先后基于开放政策新设项目或者实现了业务拓展。在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上加快探索。慧贸天下携手合作伙伴打造的我国与DEPA成员国之间首单全环节贸易数字化实单开拓了国际贸易新范式。
以全球化网络构建国际资源“引力场”。朝阳区进一步拓展国际招商网络,组团赴中东、英国、法国、德国等地进行招商引资,与重点招商目标企业代表座谈,促成在金融投资、商业贸易、科技创新、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领域的合作。深化国际商协会的沟通联络,联合中国欧盟商会、中国美国商会等国际商会组织开展朝阳“两区”会客厅专题活动、举办外资圆桌会议,就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问题和政策落地诉求展开了交流研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助力外资企业长足发展。高质量参与和举办各类展会及推介活动。承办全市“亲密伙伴”人才、数字经济等主题专场政策推介活动,举办北京CBD论坛、服贸会“魅力朝阳之夜”主题活动和进博会朝阳主题交流活动,以及北京中阿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中外氢能产业链投资合作交流会等高规格国际化经贸交流活动,展示朝阳区营商环境和投资机会。
以便利化政策和服务打造企业发展“新舞台”。持续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依托区级产业政策体系,制定并出台《朝阳区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对总部经济、外企新设和增资及金融、文化、研发类外资机构进行支持奖励。加强存量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总部的服务,落实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和外资企业“闭环式”诉求响应机制。推动修订区级总部政策,除保持对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政策支持外,从总部企业能级提升、推动特色化发展、发展功能性总部等方面明确各类总部企业的奖励政策。助力存量企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对区域重点外资企业加强总部政策的宣传和兑现,指导准总部企业做好认定,实现企业能级提升。
全面提升国际服务能级
朝阳区使馆林立,外资众多,同时也在打造首都“入境消费第一站”。近年来,朝阳区围绕支付、旅游、医疗、教育、政务、人才、涉外环境7大领域,在场景创新、融入机制、国际传播等领域精准发力,持续提升区域国际服务能级。
如今,外籍人士在北京感受到了更多的便利,领略到一个充满魅力的现代化古都。
打造“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推进无障碍支付服务商圈建设。建立品牌服务绿色通道,支持商业体引进国内外高端品牌、国潮品牌首店、旗舰店和首发首秀活动。打造首都“入境消费第一站”,国贸商城纳入首批市内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推进外币代兑点授权,为境外消费者提供“无障碍”的消费体验。与泰国曼谷巴吞旺区正式缔结友城关系,为25个国家31座城市的“国际朋友圈”再添新员。支持泰国驻华使馆举办2025泰国风情节,共吸引超过1.5万人次参与。邀请外国驻华使节乘船感受亮马河治理成果,联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开展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驻华使馆共植中拉友谊林活动。
朝阳区持续擦亮文化交流名片,举办北京朝阳国际茶香文化节、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等朝阳特色品牌活动,邀请多国驻华使节及夫人、国际友人、国际媒体参与,搭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展示中国文化魅力、感知中国文化活力。
朝阳区同步推进便利化与精细化升级:制作英文版《北京朝阳外国人手册》,印发4000册实体手册并投送至多个涉外服务点位,线上在多个平台同步推广电子版手册,线下在区内多个重点商圈轮播宣传海报;优化文旅服务体验,全区21家等级景区、80家博物馆均实现无预约便捷入场,同时丰富完善景区内双语导览标识与服务设施;强化居住与生活保障,正式启动望京国际人才公寓配租项目,打造国际化宜居社区环境。此外,还发布涵盖国际化服务的医疗机构清单,优化外籍人士就医流程。完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信息宣传册,全方位提升区域宜学、宜业、宜居的国际化环境。
朝阳正如其名,是一轮永远跃动在地平线上的太阳。
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开放已经呼之欲出。在这里,每一天都在写下开放和活力的故事,是首都构建高水平开放新高地的生动注脚。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