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30日,由陈凯歌执导的《志愿军》三部曲最终章《志愿军:浴血和平》将登陆全国院线,献礼国庆档。作为系列收官之作,影片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1951-1953年)“边打边谈”的历史阶段,通过战场与谈判桌的双线叙事,全景式再现志愿军以血肉之躯捍
2025年9月30日,由陈凯歌执导的《志愿军》三部曲最终章《志愿军:浴血和平》将登陆全国院线,献礼国庆档。作为系列收官之作,影片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1951-1953年)“边打边谈”的历史阶段,通过战场与谈判桌的双线叙事,全景式再现志愿军以血肉之躯捍卫和平的热血史诗。
1951年,历经五次战役的殊死对抗,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钢少气多”的顽强意志将美军逼上谈判桌。然而,这场历时747天的停战谈判成为世界军事史上最漫长的外交较量。影片以上甘岭战役的惨烈攻防与板门店谈判的智斗为核心,揭开“战为和、和为战”的历史命题。面对美方炮击施压、颠倒黑白的6万页荒谬文件,以李克农(朱亚文饰)为首的中方代表团以专业与坚韧寸步不让;战场上,志愿军则在“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狂轰滥炸中死守阵地,用鲜血为谈判争取筹码。
前线战场——硝烟弥漫中,志愿军发起上甘岭地表阵地反攻,机枪扫射、手榴弹爆破与白刃战的交织,谱写“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金城战役更成为终局之战,志愿军以雷霆之势粉碎敌军防线,用胜利宣告“打,我们奉陪到底”的宣言。
谈判桌上——美方代表屡次耍尽流氓手段,甚至以细菌战威胁,中方则以158次大会、733次小会的博弈,用意志与智慧击破“不可战胜”的神话。两条战线遥相呼应,诠释“能战方能止战”的铁律。
影片延续前作的家国叙事:战地记者李晓(张子枫饰)穿越炮火记录真相,战士李默尹(辛柏青饰)一家在战场重逢,一顿战壕中的团圆饭承载着深沉亲情。新角色谈判专家林殊(宋佳饰)以缜密逻辑拆穿美方陷阱,炊事班长王大钢(郭涛饰)则在枪林弹雨中为前线输送“精神食粮”。从将军到士兵,从外交官到平民,每个角色都在诠释“用生命换来今日歌声嘹亮”的牺牲精神。
陈凯歌耗时5年筹备,终章拍摄周期达399天,1:1实景搭建战场与谈判厅,单场戏调度超600名群演,以电影级质感复刻历史的厚重。冰封的战壕、焦土遍地的上甘岭、谈判桌上的剑拔弩张……每一帧画面都在追问:“是谁用胸膛堵住了黑暗,让阳光洒满今天的山河?”
9月30日,走进影院,感受这场血与火铸就的和平之路,致敬那群“躺在历史中,托举起我们今日盛世”的英雄!
来源:雪花放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