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窗外是蓝星》是中国首部在太空拍摄的实景电影,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使用8K超高清摄影机创作拍摄,影片将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中国人的太空旅程,感受壮美奇景、空间站生活与航天员真实的内心世界。
9月8日,济南百丽宫影城举办了《窗外是蓝星》见面会,影片导演朱翌冉与观众分享了电影背后的故事。
《窗外是蓝星》是中国首部在太空拍摄的实景电影,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使用8K超高清摄影机创作拍摄,影片将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中国人的太空旅程,感受壮美奇景、空间站生活与航天员真实的内心世界。
见面会上,朱翌冉首先透露了他和济南乃至山东的不解之缘,他表示自己是地道的济南女婿,而这部电影的主角之一,也是叙述者航天员王亚平也是山东人。这次他能够带着作品“回家”,非常高兴。
随后,他为大家带来了与电影有关的几个道具。首先是一幅卷轴《窗外是蓝星》,这是翟志刚返回地球以后为影片写的片名墨宝,他在家写了好几幅,这幅是翟志刚最满意的。另外两个则是在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小道具,一个是王亚平的女儿最喜欢的一个小玩偶,小玩偶代表了女儿陪伴她去太空,是妈妈对孩子的牵挂。另外一个是一只山东非遗手作小老虎。朱弈冉表示,这两个小道具在电影当中要表达的是,终有一天我们会在太空过日子。现在有一批人在替我们尝试,如何在太空当中生活。无论时间多长,在太空中的时间多长,我们生活的方式不会变,我们的传统的文化不会变。当小布老虎在太空中飞翔的时候,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又有了一个新的传递。
在映后交流中,有观众对电影中最后返回舱返回地球的画面是否为实拍存疑。朱弈冉解释,这部电影的主体拍摄是在空间站实景完成的,但为了给大多数没有去过太空的观众带来真实的沉浸感,电影采取了实景合成的方式,即在某些无法实地拍摄的情况下,使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提供的最准确数字模型进行后期制作。例如,电影中的返回舱的火球场景是模拟飞船进入黑障区时的真实情况,而非实景拍摄。
朱弈冉表示,电影拍摄的初衷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历史已经走到了这个时间的节点上。2021年,中国的空间站即将要升空,而这意味着中国人在太空,或者说,我们在地球以外的地区驻留的时间和可以活动的空间和之前完全不一样。同时,美国、俄罗斯包括法国一些世界航天大国都准备在太空拍摄电影。“我们当时就想,如果我们今天不去拍,还不知道要推后多久。如果我们今天拍了,也许未来就能有更多的中国电影可以到太空去取景”同时,朱弈冉透露,遨游太空也是他童年的梦想。
在被问及为什么要以王亚平为视角来叙述故事时,朱弈冉说,当时考虑既然是沉浸式的太空旅行,就一定是真的去过太空的人来讲述,才更有可信度。另外,人类探索宇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硬核的东西。而女性的视角可以给我们这趟太空之旅更多柔和温暖。王亚平既是一个妈妈,又是一个女儿,我们在电影里看到她的妈妈、爸爸和她的女儿。“以前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的飞船有多大、速度有多快,但是其实最后人类去太空还是要过日子,所以我们选择了王亚平”。
有观众问,这样一部电影为什么会用到8K50帧全画幅的摄影机来拍摄?朱弈冉表示,这是希望能够为历史留下更长的时间来保存这段影像。他说,杨利伟2005年在太空拍摄的一些镜头,现在再使用就需要修复了。(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张晓涵)
来源:阿宝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