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史上最黑暗的画面,被拍了出来,这部电影到底在隐喻什么?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0 00:54 3

摘要:在中国影史上,很少有一部影片像《731》这样,从未上映就已经掀起滔天的热度和关注。

文 | 安青

编辑 | 9527喵咕君

在中国影史上,很少有一部影片像《731》这样,从未上映就已经掀起滔天的热度和关注。

早在今年七月,影片原计划在“7·31”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节点上映,却临近撤档。

坊间传出各种猜测,有人说是因题材过于敏感,有人说是因画面尺度太大,也有人提到电影遭遇“举报”,很可能通不过审查。

毕竟,涉及731部队的内容,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最难直视的部分,活体解剖、冻伤实验、鼠疫传播,这些骇人听闻的事实,即便放到今天,也会让人头皮发麻。

撤档后,《731》一度被传“无限期搁置”。

很多网友遗憾叹息,难道连讲述真相的机会都没有了吗?

导演赵林山和团队却没有放弃。

根据片方透露,影片拍摄之初就遇到过无数困难,资金中断、投资人退出、拍摄场地难找,但导演咬牙坚持了11年。甚至赵林山还分享,曾经尝试写731部队剧本的同行,失踪三年。

如今,影片在多方的支持下,迎来了一个象征性的档期,2025年9月18日。

“九一八”这个日子,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疤痕。

1931年的这一天,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

从1931到1945,中国人在战火和屠戮中煎熬了十四年。而731部队,正是在这片苦难土地上制造了人类史上最残忍的实验。

如今,《731》选择在九一八上映,本身就是一种“铭记”的宣告。

剧情与真相,血淋淋地揭露

《731》并不是一部宏大叙事的战争片,而是通过一个“小人物”的视角切入。

故事主角是一个普通的东北青年,他因为饥荒与战乱被迫卷入战局,最终成为731部队实验的受害者和见证人。

通过他的遭遇,观众看到了那段黑暗历史的全貌,被抓来的平民、被迫实验的俘虏、冷酷无情的日军军医,以及惨绝人寰的实验现场。

预告片已经让人心惊胆寒。

狼狗狂吠、孩子哭喊、无辜百姓排队进入“地狱之门”,这种压抑感扑面而来。

画面一转,姜武饰演的角色双手沾满鲜血,痛哭失声。

王志文冷漠的表情中透出一种压抑的疯狂。

孙茜饰演的角色被捂住口鼻带走,挣扎却无能为力。

李乃文的表情更是让人揪心,他在预告片里被吓得面目扭曲,甚至尿裤子,那一刻,人性的尊严被碾得粉碎。

影片真实还原了731部队的诸多实验场景。

冻伤实验,把活人放到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中直至血液冻结。

细菌实验,让老鼠、跳蚤、病菌成为“武器”,再将受害者丢进感染的牢房。

活体解剖,不打麻药,直接切开活生生的人体,只为研究器官反应。

电影预告中的每一个片段都像一把刀,剜在人类的良知上。

而这部电影并没有选择回避,相反,它把血淋淋的事实摊开给观众。

赵林山说:“这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让大家记住,战争和侵略带来的不是胜利的荣耀,而是人性的堕落与毁灭。”

演员的痛苦与执着,比观众更煎熬的是演员

《731》是一部极难拍的电影,不仅因为题材残酷,更因为演员要在片场直面“人性的黑暗”。

姜武在宣传时说,他在片场多次崩溃大哭,不是因为拍戏的体力透支,而是因为对角色、对历史的代入太过真实。

他饰演的角色是一位在绝望中仍想保护同胞的普通人,但最终不得不亲眼看着生命一个个消逝。

他在电影宣传时说,自己在拍摄电影时就感到煎熬,并非是塑造角色的难度让他煎熬,而是直面历史真相,历史事实的过程让他煎熬。

王志文饰演的是一名日军军医,角色冷血、冷静,几乎没有任何人性光辉。

王志文说,这是他演过最压抑的角色之一,他为了电影暴瘦15斤,在片场蜷缩在角落中痛哭,他说“如果演不出罪恶感,就是背叛受害者。”

李乃文在片场的反应最为激烈。

他的角色是被抓来做实验的普通百姓之一,眼看同伴在他面前被实验,他的恐惧感必须完全爆发出来。

预告中那场“失禁”的戏份,是李乃文在任何影视剧里都没有出现过的狼狈,而也是这场戏,把真实的人性反应演到了极致。

演员们没有任何“表演”的兴奋感,只有沉重,只有痛苦。

导演的初心与隐喻,都藏住电影的创作中

导演赵林山并不是第一次触碰历史题材,但《731》是他最执念的一部。

他曾在采访中提到,自己年轻时第一次看到相关史料时,震惊到彻夜难眠。他说:“人类怎么能对人类做这种事?”

他花了十年筹备,查阅了数百万字的资料,走访了东北多地的遗址,还专门请历史学者和幸存者后代做顾问。

赵林山坚持不用过度虚构,他认为“真实就是最大的震撼”。

但更重要的是,他在电影里埋下了一个“隐喻”。731部队不仅仅是历史,它是人类文明阴影的象征。

当科学被剥夺了伦理,当制度凌驾于人性之上,任何时代都可能重演这样的灾难。

影片的每个细节都在提醒观众,所谓的“科学进步”如果没有道德约束,最终会沦为屠杀的工具。

预告片里的冻伤实验,不仅是战争年代的罪行,也是对现代社会的警示。

科技可以改变命运,但如果掌握在没有人性的手里,它就是毁灭。

因此,《731》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战争片,而是一面镜子。

它照出的,不只是80多年前的日本军国主义,还映射出人类社会可能重蹈覆辙的危险。

《731》预告片一出,网上的反应炸裂。

有人气得直接爆粗口,痛骂“畜生不如”。

有人哭着说要去影院支持,哪怕看得揪心。

也有人提醒“未满18周岁最好不要去看”,因为画面实在太过残酷。

数据显示,《731》在猫眼的“想看”人数突破440万,在灯塔平台更是高达236万,总和超过666万,刷新了同类题材电影的纪录。

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占比最高,这说明影片唤醒了新一代的历史记忆。

更让人动容的是,全国多地影院主动为影片设计了“9:18”“19:31”这样的专属场次,用数字铭记历史。

这不只是电影热度的问题,而是一种社会共鸣,人们在影院里,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共同记住那段血淋淋的真相。

《731》的上映,不只是中国电影的一次勇敢尝试,更是一次集体记忆的召唤。

在这个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节点,影片以未删减版的形式呈现,让人直面历史的黑暗。它告诉我们:忘记,就意味着背叛;记住,才有可能避免重演。

《731》到底在隐喻什么?它隐喻的不只是过去的血腥暴行,而是提醒当下的人类,科技的双刃剑、权力的贪婪、人性的冷漠,如果失控,就可能再次打开“人间地狱”的大门。

这是一部痛苦的电影,也是一部必要的电影,这段黑暗的历史不该被遗忘。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必须要记住这样一段历史,铭记中国人民的抗争和牺牲,电影就应该在全球上映,让所有人看到侵略者的罪行。

最后,你对这部电影有什么期待?对电影艰难地上映,未播先爆的热度和数据有什么评价?

在评论区参与讨论,聊聊你对电影《731》的看法,预测一下这部影片上线后的口碑和票房吧。

来源:喵喵娱乐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