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自1980年创办了“和平影业”,出品的几部影片里,除《勇者无惧》票房不错,《佛掌罗汉拳》《霍元甲》《巡城马》,全都扑街了。
“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自1980年创办了“和平影业”,出品的几部影片里,除《勇者无惧》票房不错,《佛掌罗汉拳》《霍元甲》《巡城马》,全都扑街了。
出师不利啊这属于。
可时间不等人。那可是香港影视界发展变化最快的时代。
进入1982年,袁和平必须要想办法救急了。
怎么办?
拿眼四处看看,这个世界都发生了什么吧。
上文已经说过,对于汹涌的新浪潮,袁和平是看不懂的。但是,世界那么大,毕竟有他能看得懂的内容。
小师弟三毛1980年推出的《鬼打鬼》,票房相当不错,位列票房榜第四位,大获全胜。听说,他正在筹拍第二部《人吓人》呢。这个,他就看得懂。
要不要跟?
香港电影嘛,一部片拍火一个题材,是常有的事,借势谁不会,能占便宜谁肯不占,不跟白不跟,跟啊,必须跟。
再说了,要玩灵幻题材,这个领域袁和平他懂啊,而且非常熟啊。
还记得吴思远怎么提拔袁和平走上前台,邀请做他的影片的武术指导的吗?
吴思远就是看中了袁和平喜欢读书这一点。在邵氏片场,一旦停工,其他武行都是吃吃喝喝、聚众小赌,各种寻欢作乐,而袁和平就不一样,他选择看书。只要工作一停下来,马上就抄起随身携带的书看。
看的什么书呢?
袁和平没有读过大学,自然不是华盛顿大学毕业生李小龙看那样的哲学大部头,而是各种武侠小说,各种武术流派,各种民间传说,各种奇巧淫技,各种神魔妖道,各种阴阳八卦,看得全是杂书,又广又博,聊起天来,各种奇思妙想,信手拈来,因此他的脑子特别活,可以设计出各种奇妙的动作来。
所以,才有了《鹰爪铁布衫》里的铜墙铁壁的“金钟罩铁布衫”,才有了《蛇形刁手》里奇形怪状的“蛇形刁手”,才有了《醉拳》里古怪又好笑的“醉八仙”,才有了《南北醉拳》里的“书、卜、病、酒”......
而灵幻的影子,在《南北醉拳》里有任世官饰演的“病君”,《佛掌罗汉拳》里有山怪饰演的“驼子",《勇者无惧》里有“阴阳判官”等角色,甚至石天饰演的所有角色,袁小田饰演的角色身上,无不呈现出了诡异的色彩,格外搞笑,这些角色尽管戏份不多,但表现都相当精彩。灵幻的影子,早已穿插在了他的这些作品之中了。
那么,可不可以将这些分散的元素集中起来,统一大放送呢?
小师弟洪金宝都可以,我为什么不行?
跟风拍一个灵幻题材怎么样?
毕竟,这个咱熟啊。
简直是自家自留地。
说干就干,《奇门遁甲》就立项开拍了起来。
编剧,是不能再找王晶了。
干脆,自己来。
袁家班创作组就此开动脑筋,袁祥仁、袁和平、赵中兴、袁信义、袁振洋齐上阵,你一言我一语,将剧本拼凑了起来。
注意编剧排序,谁在前面谁的贡献越大。袁祥仁,不仅能演能打,还是蛮有编剧创意的,只是长得实在是太着急了。
影片的演员阵容,这次是袁家班齐上阵,男一选择了六弟袁日初。这也是在袁和平版《霍元甲》中袁日初小露峥嵘后第一次挑大梁。
不得不说,袁日初饰演的少年版霍元甲有模有样,灵气十足,很有“小子电影”里的小子风。后半段换成梁家仁主演后,马上变得死气沉沉,呆头呆脑,两人的衔接成了大问题。袁日初的表现,远超预期。
有了《霍元甲》打底,《奇门遁甲》由袁日初出演主角,也是顺其自然。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袁氏兄弟个个长得歪瓜裂枣,实在是太不上相,无法担任主角。
硬捧袁信义主演《南北醉拳》《佛掌罗汉拳》,就勉为其难,烂泥扶不上墙,转个演法,出演配角,袁信义就很拿手,简直是天生反派体质。
袁祥仁也不用说,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各种奇形怪状的配角,很多影片里,他的戏份不多,但往往几个镜头就能让人记住他,也是绝了。像《功夫》里卖给年幼的阿星拳谱的乞丐,就是袁祥仁,镜头不多,偏偏能够让人记住。
袁氏五兄弟中,唯有老六袁日初,算是长得略微帅气一点,算是有点主角气质的那个了,不选他还真没得选。
老七袁龙驹这次也加入了班底之中,但是他的长相也够磕碜的,同样拿不出手。
《奇门遁甲》由袁日初担任主演,但影片更出彩的反而是片中的配角。
梁家仁放弃了《霍元甲》里的一身正气后,在《奇门遁甲》里变身为了猥琐搞笑的“奇门”师兄,却立马变得可爱可亲起来。
后来,梁家仁在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饰演了“华府武状元”,戏份不多,却为观众呈现出了出色的搞笑效果,几句台词出来,就让人忍俊不禁。很多人觉得一向看梁家仁严肃的角色,很少见他也能搞笑。其实,早在《奇门遁甲》里他就放得非常开了。将刁钻古怪的“奇门”师兄演得古灵精怪,气质又猥琐又和谐,非常搞笑。
出彩的还有饰演“遁甲”师妹的袁祥仁。长成了鞋拔子脸的袁老三,涂白了脸反串老太太,还别说,真有模有样,同样的又猥琐又亲切,很夺目,非常抓镜头,也是又可爱又搞笑。
袁祥仁的“遁甲”师妹与梁家仁的“奇门”师兄,组成了一对奇妙的CP,极尽搞笑之能事,相爱相杀,斗来斗去,成为是影片中最大的看点,也是最大的亮点。
此外,饰演“罐中人”的袁振洋,身为袁和平的堂弟,他也是袁家班的核心成员。“罐中人”戏份不多,但形象之诡异,身手之灵敏,声音之骇人,尽管主创想让这个角色显得可爱,有童稚感,但他苍白的脸庞,慑人的形状,还是成为了很多年幼观众的童年心理阴影。
此外,袁振洋还在片中饰演了另外一个角色,即男扮女装的“绞面杀手”。这个角色尽管也是反串,但总归是正常了很多。片中她与“遁甲”师妹之间的交手,也很精彩。
再就是体壮面恶的袁信义饰演的大反派蝙蝠法王。
相对其他几个角色,袁老四这次反倒没那么出彩,除了片中的几个斗法戏份不错,总体算是中规中矩地完成了反派任务。
就故事而言,《奇门遁甲》要讲的内容并不复杂,甚至是前后矛盾。但是,各种奇思妙想,带火了整个剧本。故事的BUG,反倒无人在意了。
故事不够,细节来凑。《奇门遁甲》就是典型。
它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早期康熙年间,满清高层讲究满汉不得通婚,八旗总教头高雄(高雄 饰)因触犯满汉通婚之法,被肃亲王指使蝙蝠法师(袁信义 饰)截杀。
蝙蝠法王身为国师,一心想要篡位。一次在陪同小贝勒时,他试探性地问询如果小贝勒登基了,将怎么封他?结果,小贝勒说我要登基了,一定先封总教头,然后再封你。蝙蝠法王心中不忿,觉得被总教头压了一头,便有心杀他。
当肃亲王要求蝙蝠法王杀死婚娶汉人的八旗总教头时,法王欣然应诺,派出“罐里人”杀掉高雄。好在高雄身为总教头,武艺高强,在挟持了小贝勒之后,杀出一条生路,逃命而去。
这个故事,到这里,看起来主角应该属于高雄与小贝勒。
可是,镜头一转。故事变了。
到了安全处,高雄发现自己挟持小贝勒的手过去紧致,竟然将小贝勒夹死了。
没有办法,高雄只得隐姓埋名,隐居了下来。同时,收养了一名孤儿,相依为命。由于是在一棵枯树下发现的弃婴,于是就叫他为树根(袁日初 饰)。
蝙蝠法王,则一直在派出各路杀手,一直在寻找高雄。一来要杀死高雄,二来要救得小贝勒,好做自己的傀儡,利用他夺取皇位。
接下来的故事,是14年后,高雄无意间泄露自己的身份,迎来蝙蝠法王派出杀手的追杀,并将高雄打伤。
树根为了救高雄,无意间闯入了“奇门”与“遁甲”的道观之中。
再然后,“奇门”师兄与“遁甲”师妹喧宾夺主,成为了影片中最出彩最有看点,夺戏了。
法王杀死了高雄,发现了树根不是小贝勒。但是他依旧想要将树根带回去,好继承大统,依旧做自己的傀儡,他好做幕后掌权者。
树根当然不愿意配合他。于是,在“奇门”与“遁甲”的协助下,与法王展开了多番厮杀。
故事上,没啥可说的。甚至,法王明明想要生擒树根,好带回去加以利用。但是后面突然又对他展开了追杀,这种转变怎么来的,一点铺垫都没有,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但是,整部影片的看点,也不是看故事的。它所有的看点,都在于影片呈现出来的奇思妙想,是各种幻术的呈现,在各种机巧的设定上。
所谓“奇门遁甲”,是中国民间奇幻术的一种,什么“撒豆成兵”,什么“五鬼搬运”,什么“剪纸成人”,什么“油锅取物”,什么“木牛流马”,什么“呼风唤雨”,什么“隔空取物”,等等等等。总之,是一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又古怪,又玄幻。它不属于道家正统,而是偏向民俗。
你说是这片里呈现的是编的吧,恰恰又是民间文化里的很流行的元素。只能说袁和平既汲取了民间文化的素养,又大加创新,古灵精怪,好玩极了。
这里面既有骗人的障眼法,又有魔术一样的技巧,还有神魔一类的诡计。让人拆不穿看不透,大异其趣,摸不着头脑,既上头又伤脑,还带着惊骇。
说它恐怖吧,它又没那么惊悚。说不恐怖吧,种种诡异的变幻,又充满了吓人的元素。不是恐怖片,胜似恐怖片,让人看得非常上头。
《奇门遁甲》的玩法,与洪金宝的《鬼打鬼》完全不一样,洪金宝就是捉鬼打僵尸,故事线非常明确,而袁和平的另类奇幻,让这部影片镀上了奇异的金边,勾起了观众的好奇心。最终,票收848.2万,大卖。
1982年,香港的电影生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新艺城的崛起,票房榜前10里,榜首的《最佳拍档》,第三名的《难兄难弟》,第六名的《小生怕怕》,全是新艺城出品。
传统的邵氏与嘉禾,只有第九名洪金宝执导的《人吓人》属于嘉禾,第十名刘家良的《十八般武艺》属于邵氏。第二名的《龙少爷》倒是嘉禾投拍的,但是版权划给了罗维影业,是嘉禾与罗维争夺成龙的纠纷留下的产物。
另外,第四名的《少林寺》、第五名的《投奔怒海》,都是左派电影公司与大陆合拍的电影。第八名的《靓妹仔》,也是香港电影人与大陆合作拍摄的影片。
一边是新浪潮的影响,一边是大陆打开市场的影响,留给香港电影本土市场的空间不多了。这种情况下,连邵氏与嘉禾这对死对头都联手起来,意欲联手狙击来势汹汹的新艺城。
之前,邵氏的电影,只在邵氏旗下的电影院线里上映,嘉禾电影只在嘉禾院线里放映,现在它俩联手了,《奇门遁甲》就是既在嘉禾院线里上映,又在邵氏院线里放映,在这样的情况下,票收848.2万,也算不错的结果。但即便如此,也仅仅占据票房榜的第13名。
其实,13名也不错了。看看身前身后的影片都是谁吧。第12名是洪金宝的《败家仔》,第14名是吴思远的《龙之忍者》,第15名是黄泰来与尔冬升携手的《如来神掌》,第16名是王晶掀起赌片风云的《打雀英雄传》,这几部可都是影史经典。《奇门遁甲》夹在中间,拿到第13名,一点都不亏,属于大赚,大胜利。
当然,由于和平影业前几部电影砸了不少钱,亏了不少,《奇门遁甲》本该使用的特效,也因为没有资金而变得格外粗糙,处处透着五毛特效的质感。但想法胜于一切。央视版《西游记》的特效,现在看也是满满都是五毛质感,但谁也不会说不好看。
《奇门遁甲》就因为奇思妙想实在太多,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拥有奇异的色彩,也变得越来越经典。
《奇门遁甲》,是袁和平独立执导的诸多影片中,最成功的那一部。这个说法,没人会反驳。
2017年,袁和平重拾旧梦,再次以导演的名义,拍摄了一部新版《奇门遁甲》,而且不是对82版的翻拍,而是除了名字一样内容完全不同的新影片。结果,技术是进步了,但是观众并不买账。因为导演挂了袁和平,但是内容属于徐克。徐克的天马行空,与袁和平老版故事的奇思妙想是不一样的。影片只是一部披着幻术外衣的武侠片,在武侠片萎靡不振的大局下,没能叩开观众的心扉。只拍了一部也就偃旗息鼓了。但是,影片里那些只言片语的幻术风,倒是被网大拿了去,连续拍了几部网大版《奇门遁甲》,反倒表现不错,观众对于幻术的期待值还是有的。电影版真的是被徐克给糟蹋了,好可惜。
时间回到1982年,由于《奇门遁甲》的表现相当不错,口碑大爆。没等袁和平反应过来。台湾的片商第一影业的黄卓汉倒是率先倒逼过来,追着要袁和平开拍续集。
原本,袁和平也想拍续集的。想想看,连《醉拳》火了后,失去了成龙都能拍出《南北醉拳》这样的续集。现在原班人马齐全,焉有不拍之理。
更何况,和平影业自己拍还要自筹资金,现在有人送钱上门来求着拍,那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奇门遁甲》系列的第二部《天师撞邪》顺利上马,只是出品方由和平影业变成了第一影业,由香港电影变成了台湾电影。但是,换汤不换药,观众并不关心这个。幕后换娘家,谁在乎,大家只关心能有续集可看就心满意足了。
不过,必须要说的是,《天师撞邪》里的民间文化的元素少了很多,只有画中取酒、纸人射日、骨牌阵法等几个点缀,更多的是玩道具,像驱动小轮车、一人乐队、九扣连环等,都属于容易理解的机械把戏。这部片将各种机巧的道具玩出了花,可算是一大新看点。尽管也有很不错的想象力,但是已经有所偏离民间文化,幻术少了,诡异迷离的色彩弱了很多。
不过,依旧有袁和平坐镇做导演,这个作品的第二部,表现也还算不错,也蛮搞笑的。
既然第二部依旧反响不错,那么第三部自然也会被继续开发。
这个时候,时间已经到了1983年,袁门长子袁和平,身为和平影业的老大,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干。对于他来说,《奇门遁甲》与《天师撞邪》不过是雕虫小技,登不得大雅之堂,作为一个有追求的人,他也志不在此。
既然《奇门遁甲》与《天师撞邪》已经让他赚了不少钱,那么回归正业,继续拍正经功夫片才是正途。当然,弟弟们继续开发这个系列,能够继续挣钱,也不是坏事,那就让他们去拍吧。
尤其是六弟袁日初,算是找到了戏路了,这个灵幻系列属于他,就放手给他吧。我再捧新人。
捧谁?
正好,袁和平的大姐袁素娥身为太极大师麦宝婵的弟子,向他推荐了麦宝婵的儿子甄子丹,说他一身功夫,形象也不错,很值得捧一捧。
那好,就他了。
于是,1984年,袁和平回归功夫片领域,开拍《笑太极》,主演甄子丹。而且,袁家班全员支持,该配戏的配戏,该客串的客串,全力开动,想要在“奇门遁甲”系列之外,再创下一个新IP。
结果,《笑太极》哑火了。
来源:梦回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