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半夜三点点不进他的头像,红色叹号跳出来的那刻,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断联。
半夜三点点不进他的头像,红色叹号跳出来的那刻,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断联。
不是拉黑,不是吵架,是他像关灯一样把两个人的聊天室瞬间关进黑暗,连一句“先别联系”都没有,留我一个人在屏幕里发蒙。
原来默认的“以后再说”其实等于“算了”。
心理学那群人爱算日子,说21天就能把一个习惯写进神经。
我掐指一算,第22天起,他已经不吃我发的搞笑段子,甚至不再滑到我在的群。
大脑不再给他发多巴胺快递,我也就从他大脑的VIP列表里被自然清退。
听起来像科学,其实更像一把钝刀慢慢割,割到最后,他连疼都不疼。
断联的人其实最怕痛。
不是怕别人的痛,是怕自己再受。
我朋友阿灿上周才坦白,女友一走,他立刻跟同事开始暧昧,不是渣,是他得找个新屏保挡住旧照片。
Gottman说这就是典型的情绪逃跑:先把破洞贴住,管它透不透风。
于是被留下的那一个天天刷新消息,像在原地放风筝,线早断了,人还在跑。
更惨的是,真有人会回头。
但回头不等于还爱。
我表妹前任在断联半年后突然出现,开口第一句是“你公积金办了吗,帮我贷个款”。
听明白了吗?
孤独了想起你穷得快,价值感不够把你翻出来凑个整。
Finkel那帮研究员早提醒,回头往往带着算盘,谁等谁傻瓜。
自救的办法没有神药,我试遍了。
跑10公里,跑完还是点开他微博;喝酒,醒来聊天记录更空。
后来干脆去预约心理咨询,老师让我写“今天我为自己干了啥小事”。
写了21天,从认真吃早饭到把爸妈的旧手机换新,才忽然发现,自尊是碎砖头一块块叠回来的。
正念不是玄学,是提醒自己:他还在他宇宙,你的要先转起来。
朋友圈里有人把断联翻译成“给彼此空间”,那是好莱坞电影的讲法。
在我们这儿,断联多半被长辈直接判死刑:人家都懒得吵了,散了吧。
不同文化都指着同一个结局——关系断了,但活法还得继续。
接受“散了”这两字,比背任何金句都有用。
断联不是爱情的终章,它只是把麦克风塞回你自己手里。
唱多大声、跑不跑调,从此只跟你自己有关。
好好唱,比等谁来和声更重要。
来源:现在情感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