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陈佩斯自导自演的《戏台》可谓是票房与争议齐飞。这部号称“抵押别墅、零片酬出演”的电影,最终揽获4亿票房,却被亲儿子陈大愚一条微博撕开表面光鲜的外衣——原来所谓“卖惨筹拍”,竟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中戏?
最近,陈佩斯自导自演的《戏台》可谓是票房与争议齐飞。这部号称“抵押别墅、零片酬出演”的电影,最终揽获4亿票房,却被亲儿子陈大愚一条微博撕开表面光鲜的外衣——原来所谓“卖惨筹拍”,竟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中戏?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陈大愚透露:“《戏台》总成本两亿,要六亿才能回本。我爸根本没投资,演员也不是零片酬!” 这番话一出,瞬间点燃舆论——那些冲着“支持陈佩斯梦想”走进影院的中老年观众,是不是被“情怀绑架”了?
更让人疑惑的是,既然都是假消息,为什么陈大愚不早点澄清,非要等票房稳了才说?难道真是“流量吃得饱,真相不重要”?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其实,这早已不是“卖惨营销”第一次出现在影视圈。回想2017年《闪光少女》团队集体下跪求排片,虽然博得关注,却也被质疑“道德绑架”;2015年《百鸟朝凤》制片人方励那一跪,更是直接撬动8000万票房。观众为“情怀”买单,究竟是支持艺术,还是为营销套路埋单?
再说回《戏台》。影片没有宏大特效,服装道具简单,成本真需要两个亿?有网友调侃:“这钱怕是都花在‘故事包装’上了吧!” 甚至有人翻出早年陈佩斯采访中的话:“观众不是用来骗的,戏才是根本。” 如今对比,实在讽刺。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尽管争议不断,但《戏台》的确凭借“悲情叙事”撬动了市场。不少粉丝坦言:“我就是看不得陈佩斯受委屈,哪怕电影一般我也支持!” 这种“为情怀付费”的心理,恰恰成了片方最精准的收割利器。
然而,陈大愚的这次“大义灭亲”,反而让我们看到另一层希望——观众正在觉醒。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我们支持的究竟是作品,还是人设?电影的成功该靠实力,还是靠卖惨?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陈佩斯是喜剧大师,我们信的是他的艺术,不是他的别墅。” 如果好作品需要靠“编故事”来卖票,才是对中国电影最大的伤害。
《戏台》的这场“舆论反转剧”也提醒我们: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保持理性判断比盲目支持更重要。观众可以用脚投票,但不要被情绪带偏;片方可以营销,但别忘了尊重才是长久之计。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但愿下一部“诚意之作”,能靠演技和剧本征服我们,而不是靠谁的别墅又抵押了。
作者文章声明
来源:相识相思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