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海浪的节奏,看电影如何生长丨2025海浪电影周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21:45 3

摘要:夏末秋初,细雨微凉,海风轻起,浪潮翻涌,这是放牧心灵的自由之地,电影和想象力在此茁壮成长。9月,我们再一次邀请热爱电影的人们,来到2025海浪电影周,享受和生活拼杀过后的片刻宁静,一起见证电影的每一种形态。看经典之作大银幕重映,看新人导演的创造力,感受独立电影

夏末秋初,细雨微凉,海风轻起,浪潮翻涌,这是放牧心灵的自由之地,电影和想象力在此茁壮成长。9月,我们再一次邀请热爱电影的人们,来到2025海浪电影周,享受和生活拼杀过后的片刻宁静,一起见证电影的每一种形态。看经典之作大银幕重映,看新人导演的创造力,感受独立电影的敏锐嗅觉,「海浪荣誉」「海浪展映」「海浪产业」「海浪对话」四大板块同步进行,与电影有关的一切在这里都有迹可循。这一次又会有很多故事需要得到讲述,在沙滩之上,在绿洲之中,在星河之下,待我们慢慢说给你听。

「昨日回顾」

01

海浪对话

俄国文学与好莱坞:

一场关于创作本源的对话

阿那亚蜂巢剧场的海浪对话现场,导演、作家徐浩峰与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许子东就“俄国文学与好莱坞:一场关于创作本源的对话”展开对谈。这个话题如一扇任意门,打通了俄国文学与好莱坞这两个看似遥远的创作世界。从郁达夫与外国文学的纠葛,到屠格涅夫笔下“多余的人”;从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人性书写,到好莱坞流水线上的剧本生产,我们从中窥见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逻辑,以及它们对中国文学与电影的深远影响,也不禁追问:从推崇“原味”的艺术时期到机械复制时代,打动人心的创作,本源究竟在何处?

设计的维度:

从功能到情绪

摄影师和建筑师,两个需要把头脑里的抽象想法具象呈现给人们的工种,在2025海浪电影周相遇了。围绕着“设计的维度:从功能到情绪”这一主题,著名摄影师、艺术家杜可风,直向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董功,小红书CPO首席产品官樱木,阿那亚创始人马寅,在超模、画廊主、a1lab创始人Cici项偞婧的主持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在9月5日的这次对话现场,摄影师和建筑师就许多共同话题进行了思想的碰撞——优秀建筑是对环境元素的调动与组织,它们之所以优秀是因为触发了人的感受;而一部优秀的电影,也要借由人和空间的关系,让观众在故事里、在角色身上看见自己。人们越来越关注“情绪价值”、追求“氛围感”,其实就是需求从功能向情绪发生了转移,建筑如此,电影也是一样。

海浪对话x理想国

故事离开纸页:

小说与影像的双重抵达

「海浪对话x理想国」由海浪电影周与理想国合作推出。9月5日下午,作家、编剧、导演郑执,作家、得到APP总编辑贾行家,以“故事离开纸页:小说与影像的双重抵达”为题,在孤独图书馆进行对谈。贾行家将郑执的创作经历总结为寻找和回归,两人从东北文艺复兴,聊到文学创作和电影创作的异同。文学和电影总是殊途同归的,文学为电影提供创作灵感,电影将文学开拓至更广阔的天地,两者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讲述相同的故事内核。

灵光初现:

AI是否能与文字共舞?

当代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苏童,导演、编剧毕赣,音乐人、导演高晓松,在阿那亚蜂巢剧场,从自己的职业出发,进行了一场名为“灵光初现:AI是否能与文字共舞?”的海浪对话。苏童形容AI的发展就像是时代的脚步,虽然很快,但通常也很鲁莽,踩坏一些东西,需要人和文艺去缝补。他还没学会用AI辅助自己写作,而毕赣和高晓松已算是AI的深度用户:毕赣用它搜集资料,高晓松用它作曲。他们相信AI在文艺创作中,必然能替代大量依靠训练就能完成的非创意性工作,但也强调了人的温度、情感和表达的弦外之意,是AI不太可能理解和模仿的。高晓松说科技是熵减,让所有事情变得更有序、更高效,文艺则是熵增,让生活更丰富、更多元。二者的结合创造了更有序、更多元的世界,而不是让世界熵减到零。

02

海浪荣誉

“此生即彼生”竞赛合集B

《阿利亚的吉尔巴拉》

《无忧无虑》

《是公园》

生命的最初时刻我们都是一张白纸,而亲人、朋友是一面镜子,在身边那些最亲密的人的照映中,我们找到了什么是自己,学会了和自己相处,开拓了我们在世界上的一片小天地。和世界相处,同观众对话,竞赛合集B“此生即彼生”三部影片《阿利亚的吉尔巴拉》《无忧无虑》《是公园》在海边电影院1号厅上映,《阿利亚的吉尔巴拉》导演胥瑞、《无忧无虑》导演李龙剑辉、《是公园》导演李岩出席映后活动。海浪荣誉评审团成员曹保平导演惊喜现身!

《阿利亚的吉尔巴拉》导演胥瑞分享创作灵感,他从童年经历中找到素材,“想让大家跟我在这个故事里回到我的家乡,看我们家乡的雪景和最重要的——我家乡的人。”《无忧无虑》导演李龙剑辉谈及创作契机,“源自近两年我对自己和周边人的观察。”《是公园》导演李岩坦言他拍的故事离自己的生活很近。

曹保平导演分享三部影片的观影体验,并为三位导演指点迷津。对胥瑞来说,拍剧情片得从浩瀚的材料里抽离出来,“我觉得他的问题可能还是剧本阶段”,“他肯定潜力很大”。李龙剑辉的叙事准确性很高,“有主流院线项目上的可能性,我觉得非常有空间。”他肯定了李岩的角度很有趣,“我觉得导演的表达,包括他对表演的要求,都非常技术化。”曹保平还建议青年导演要早一点搞清楚自己的方向,作者电影和商业电影不能两边都要。

“蓦然回首”竞赛合集A

《春天与腐烂》

《绿湖》

《顺流而下》

归属和认同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渴望,于是我们在记忆中苦苦追索、细细找寻。向内心深处的不断探索,萌发出艺术强劲的生命力。竞赛合集A“蓦然回首”三部影片《春天与腐烂》《绿湖》《顺流而下》在「午夜绿洲」(南区邻里中心草坪)和观众见面。看似截然不同的故事共同勾勒出青年创作者有关记忆的思考轨迹。

03

海浪展映

A24NIGHT

9月5日的夜晚,2025海浪电影周将大银幕交给最具冒险精神的电影厂牌A24。作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独立电影公司,A24自诞生以来凭借颠覆的选片眼光、前卫的美学设计和对时代议题的敏锐捕捉让独立电影上桌。《月光男孩》《瞬息全宇宙》双双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伯德小姐》夺得金球奖电影类最佳音乐/喜剧片,电影类音乐/喜剧片最佳女主角,实现商业和艺术的共赢。

2025海浪电影周带来沉浸式的A24体验,四部由A24发行的经典、新锐、前卫的电影接连上演。席琳·宋新片《物质主义者》在「到灯塔去」中国大陆首映,当代物质困境下的情感探索细腻深刻;在「黎明之前」看《别假正经》(4K),重温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现场之一;《复活她》中国大陆首映,用恐怖片的形式以青少年的视角讲述原生家庭带来的悲剧;深夜看《仲夏夜惊魂》,感受当红恐怖片导演制造惊悚的功力。

《物质主义者》(中国大陆首映)

伴着细雨,观众依然来到海边放映场地「到灯塔去」,观看A24新作《物质主义者》的中国大陆首映。落雨声和海浪声交相辉映,成为天然的电影配乐,这是只有在阿那亚·秦皇岛2025海浪电影周才有的限定体验。A24国际部主任王悦出席映前活动。王悦分享本片的独特之处,“《物质主义者》这部电影让我最喜欢的是在温柔的外表下、叙事环境下,讲的是非常犀利又特别现实的问题。”传统话题的新鲜表达是《物质主义者》的创新,这也正是A24的精神。“A24的精神一向都是鼓励作者去创新,敢于挑战非常犀利的话题,既是审视自我,又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更好地了解什么才是真心想要的,这样勇于面对自己、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是A24的精神。”

席琳·宋导演没能亲临现场,但她通过VCR的形式参与了《物质主义者》的中国大陆首映。她分享创作灵感,介绍影片内容并感谢到场观众,“我相信这将是一次非常独特和美好的经历——在海边看电影,《物质主义者》是一个现代爱情故事,以纽约为背景,灵感来自于我当婚姻中介时的经历。影片包含所有困扰和感动我的事情,关于爱、恋爱、约会和婚姻。什么能证明真爱?世上的每个人都被灌输重要的是身高、体重、种族、工作和净资产。非常感谢我们了不起的演员和剧组,特别感谢各位观众今天到场。作为首批在中国大陆观看《物质主义者》的观众,各位的到场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祝海浪电影周越办越好,祝各位观影愉快。”

海边电影院还有《科隆女孩》(4K)中国首映,《家,亲爱的家》亚洲首映,小说文本改编的《夏日之书》以及《琳达!琳达!琳达!》放映。

来自淘票票媒体号:海浪电影周

来源:淘票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