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今年最勇敢的爱情片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12:11 1

摘要:电影《7天》海报电影透出近几年华语银幕难得一见的纯爱气质。也正因如此,有人觉得它“只适合还相信爱的人”,也有人对几天内发展出那样深刻的感情保持怀疑。

你有多久没看过一部纯粹的爱情电影了?在这个常被认为“爱情可信度降低”的时代,新片《7天》却执意讲述一个一见钟情的故事。片中相爱的二人,面对着必然要分开的命运——男主具有预知恋爱时间的能力,当他遇到那个仅能恋爱7天的女孩之后,双方决定对抗命运,用一生过完这7天。电影《7天》海报电影透出近几年华语银幕难得一见的纯爱气质。也正因如此,有人觉得它“只适合还相信爱的人”,也有人对几天内发展出那样深刻的感情保持怀疑。不过,无论观众对《7天》喜欢与否,都不得不承认它是特别的。片中非常规的恋爱对白、梦境、爱情观和“穷奇”“镰刀”之类意象设置,每一处都引人热议。而如此的气质也贯穿创作过程,剧组在泉州拍摄海边戏时,南方魔法攻击般的冷,海边吹得人站不稳的风,导演邱玉洁后来回忆,就像“穷奇降临了”。《7天》是新人导演邱玉洁首次自编自导的作品,在此之前她的身份是一名编剧,参与过《开端》《山海情》等影视的创作。但除了作品,大众对她知之甚少。为何在这样一个时代仍要书写爱情故事? 为何创作,因何相信?从编剧到导演的一路,她感受如何,又将怎样前进?围绕这些疑问,在电影上映前,我们曾和这位不常站到台前的创作者聊了聊。她诚挚地回顾整段创作历程、剖析自我,谈及某些“混沌”的时刻,也分享了她所“相信”的光亮。以下是她的自述: “7天”的概念,最初来自监制尹露提出的一个有趣设定:一个男孩可以在不同女孩头顶看到数字,数字代表他们恋爱的时长。直到他遇到一个女孩,她头顶的数字只有“7天”。
这个设定引发我很多想象,以此开始创作了这个故事。 “7天”是一个我不假思索便接受了的设定,后来想想它是一个挺特别的期限,无论是宗教中上帝7天创世纪,还是我们最习以为常的一周7天,它都是一个既有仪式感又很日常的数字。人们通常对“7”也有很多解读,比如“逢七必变”,会将它视作一个很极限的概念。在那之后,也许是周而复始,也许是会有其他变化发生,一切都让这个数字充满可解读的空间。女主温倩头上显示恋爱倒计时/《7天》电影《7天》关于感情期限,也关于人生跨度,和“时间”紧密相连。在创作的时候,我会调用自己对时间的所有思考,让素材汇聚起来,再找到呈现时间的方式。男主角的名字叫“陈丑时”,是一个时间线索;去关注篮球弹起到落地的间隙,也是我们在看见、听见时间之外,另一种感受时间的方式;片中的儿童剧,则是从小孩子的视角去看待时间——时间会剥夺一些东西,也会释放一些东西。 在穿插关于“时间”的细节之外,我也会思考,如何为常规的爱情桥段注入新鲜的气味,避免“套路”。因此大家会看到一些或许有点跳脱的“冷幽默”情节。 比如陈丑时教温倩刷牙:在那样一个暧昧的时刻和空间里,我会希望故事的发展不是单一的,想要更多他俩独特的可爱的互动。正好陈丑时的职业设定是牙医,那我就继续“压榨”牙医这个职业属性,看看它会发挥什么作用,让情节更丰富多彩一点。 男女主陈丑时与温倩结识于看牙/《7天》海报影片中,陈丑时与温倩很多次提到了“穷奇”和“镰刀”,对于这样的符号,观众们或许会有自己的解读。在我看来,穷奇有点像两人爱情的信物、一个独特的印戳,虽然看不见,但他们相信它的存在,就像相信他们之间的奇迹一样。穷奇也是一个见证者,它躲在风里,有时捉弄他们,有时给他们关键提示,一路见证他们的爱情。 “镰刀”更像是一个试炼,当陈丑时有所领悟,真正拥有决心之后,镰刀终于被举起来,空中的数字就消散了。陈丑时也在成长中明白,自己不需要一直逆来顺受,而是有机会去和这些数字和命运去对抗的。 《至少还有你》作为《7天》的片尾曲,由蒋奇明演唱。这首歌虽然是一首老歌,但是简单又深刻,第一句“我怕来不及,我要抱着你”,就把“怕”和“要”说得很透彻。陈丑时和温倩能这样度过半生,他们也有着旗鼓相当的“怕”和“要”。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人来人往,他们怕和这样一个契合的爱人失散,所以选择不放手,一起并肩作战。这首歌和他俩的故事是非常契合的。 《7天》海报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7天》,我觉得是心动,心痛,和心爱。我想要复刻爱情中那些心的悸动,也希望观众通过这部电影,能够想到属于自己的爱情瞬间,感受到对爱情的冲动和愿景。 《7天》是我和两位主演的第一次合作。之前对蒋奇明的印象大多是他很有质感和张力的表演,以及比较神秘的人设。而对张艺凡的了解最初是通过大众娱乐节目,其中她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两面——跳芭蕾时她是古典优雅的,在综艺里又非常活泼,很有生命力。
他们很符合我对两个主角的想象,很多特质和角色非常贴合。 陈丑时本身是一个有反差的人。因为可以看到女生头顶的时间,他的内在是孤独的,但外在却自得其乐,有点孩子气。在蒋奇明身上也具备一种反差:他本身有强大的自我,很有原则性,但同时又非常能体察和照顾别人的情绪。这样有点矛盾的特征,跟陈丑时性格的基底是吻合的。 温倩最突出的特质,是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有一套稳定的逻辑在她内心运行,很难被外界干扰。这一点在张艺凡身上也同样具备。她就像一座岛屿,或许经历过艰难的事,但她一直在那,并不无聊和枯燥,依然生机勃勃,充满细节。 主演蒋奇明、张艺凡复刻海报姿势扮演父母的几位老师,为影片带来了很大的加成。杨皓宇老师之前和蒋奇明在《宇宙探索编辑部》中合作过,他们的外形有一些“父子相”。杨老师对角色会有很多细腻又精确的把控,我非常喜欢。比如我想要他在海边向儿子挥手的动作不只是在告别,也是充满温暖的,杨老师就真的实现了这样的意味。 刘丹老师扮演陈丑时的妈妈。当陈丑时追到温倩的帽子,回到葬礼会场,妈妈给他捋了捋头发——这个动作没有设计过,是刘丹老师现场加上去的。我们在后期时,无论要怎样去控制时长,这个细节都是没法删去的。一个妈妈知道儿子受伤了,但还要回来承担起父亲去世后的一切,那种对儿子的心疼和无声的支撑,丹姐用几个捋头发的动作就完全表现出来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7天》海报饰演温倩妈妈的郭柯宇老师,在剧中的职业是儿童剧院的导演。很多跟孩子们的互动在剧本中写得不是很细致,但她在现场就像沉浸在角色中一样,会自发地把孩子们组织起来,教他们动作,让人感觉非常温暖。
制作团队中的老师们,更是用自己的审美和语言重新写了一遍这个故事,说他们是在“加持”这个作品已经远远不足够。 余静萍老师担任摄影指导,她特别擅长拍摄情绪和氛围,甚至连空镜都是饱含情绪的。在《7天》中,这一点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声音指导李丹枫老师,让我用另一种方式理解了这个故事。他给了两位主角独属于他们的背景音:潮汐的声音。无论两人在做什么,背景的潮汐声都像他们的爱情一样,周而复始,绵绵不绝。它不仅提供一种空间感和美感,也满足了象征意义。 《7天》海报还有之前提到的篮球落地间隙的声音,其实我在构思剧本时都没有实际想象过。但是(声音指导)丹枫老师把篮球落地再升空时,那个真空似的声音,演变成心跳,再演变成教堂的钟声,让人感觉在那一瞬间,真的听到了时间的声音,永恒的声音。将一个概念进行这样的外化,我觉得非常有价值。 我是一个比较顺从自己,相信自己直觉的人,也喜欢处在混沌状态,避免过度关注自己或是给自己设限。但我会在一些时刻觉察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这种突然的领悟对我很重要。 《7天》也是这样一个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由一个建议写下的故事,但它埋藏着很多我自己对于爱情的信念。 和很多人一样,我是短视频重度用户,有时刷几个小时,大脑已经处于麻痹状态,但总有一些东西会突然击中我。前阵子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给异地恋对象惊喜的系视频,我常常会看哭。我会意识到,不管大家现在对于爱情是什么态度,“速食爱情”或是“恋爱脑”都好,人们总是渴望和相信真挚的情感的。我自己感受到了这份相信,所以在创作时,会尤其用力地想把这份相信传达出去。《7天》海报《7天》是我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在之前做编剧时,我觉得自己像是罗恩和赫敏,要陪伴导演哈利去完成他们的冒险之旅。到我自己做导演时,就像是一个母语中文的人去到了一个外语国家,出门买东西,坐地铁这样的日常小事,都充满了挑战。我会感受到哈利是孤独的,需要自己消化和沉淀很多。 有人会问我,导演出第一部作品,是否离我的电影梦想更近了一步。其实我并没有预设过自己的梦想,但常常会有一种自己在虚度生命的空虚感,或许通过继续创作可以缓解这种感觉。之前我也有跟很多优秀的导演合作,遗憾的是,当时我比较少跟组看导演们如何工作。所以在这次拍摄时,我完全是一张白纸的状态进入现场,也是强大的主创团队在过程中一点点教会了我。 接下来,我想回到写作的节奏里,去创作更多的故事,也会继续等待那些可能让我发生转变的,新的契机出现。

来源:谈心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