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陈凯歌与张艺谋合作的大阅兵电影,探讨了阅兵的意义是什么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09:21 2

摘要: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一直部队准备着1984年的大阅兵,当时正值改革开放蓬勃发展时期,社会上对于“集体与个人”有着巨大的的分歧,而本片通过对里面不同角色的刻画,对当时的时代进行了思考,同时也对阅兵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9.3阅兵”马上就要来了!

这是属于中国军人的浪漫,也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属于每个中华儿女的荣耀时刻。

而在39年前,也就是1986年,由我国电影界的两位大导演合作了一部关于“大阅兵”的电影。

这部电影名为《大阅兵》,陈凯歌是导演,张艺谋是摄影。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一直部队准备着1984年的大阅兵,当时正值改革开放蓬勃发展时期,社会上对于“集体与个人”有着巨大的的分歧,而本片通过对里面不同角色的刻画,对当时的时代进行了思考,同时也对阅兵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电影的开头,是一场十分热闹的体检戏份。因为阅兵对参与人员的身高、腿长、臂展等体型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体检是阅兵前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

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堆满了笑容,作为军人,大家对北京与阅兵有着发自心底里的向往,所以通过体检的人都十分开心,

唯独吴若甫饰演的吕纯并不开心,甚至在他的衣服口袋里还藏着一个收音机。

吕纯就是本片的主人公,因为受当时思想变革的影响,他其实并不想参加阅兵。

他的愿望是去上军校,但是因为他的分数不够,目前只有朋友的争取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暂时选择当兵的他,很快也通过了体检。

阅兵初训队伍很快就完成了集结。

在这支队伍里面,教员是十分严苛、不苟言笑的孙放(孙淳饰演);王学圻饰演的小队长李伟成此时的级别是连长,同时也是本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人,他马上就要过35岁的生日了,与其余十六七岁的小后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人算是这支队伍的管理者。

而除了吕纯外,这支队伍中还有活泼好动、善于交际的刘国强,他会随身带着镜子,为了好看的他会用一根烟贿赂理发师把自己的头发留长一些,他还会总是跟在李伟成跟前,甚至在洗澡的时候主动送上香皂,一方面是想要打好与领导的关系,同另一方面也想了解他的战斗历史;与刘国强同是老乡的郝小园,是个憨厚老实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刘国强也总会帮助他;与孙教员曾经是战友的江俊彪,是一个罗圈腿,因此他做的动作并不规范。

他们来参加阅兵的想法各自不同,而在第一次集结时,孙教员阐述了训练的残酷,并问是否有人想要退出时,下面鸦雀无声。

在当时的改革浪潮中,吕纯想要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而这种性格本就与“一切服从安排”的军队有着天然的矛盾,所以他很快就与严苛的孙教员产生了矛盾。

在一次集训中,孙教员发现了他衣服里的收音机,于是让他送回去。

吕纯以为只是将收音机放在一边就可以,但是孙教员却要求他送回宿舍。心存不服的吕纯将收音机放回宿舍后并没有急着回队伍,而是去了门卫那里问有没有军校的来信。

当他再次回去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随后孙教员对吕纯进行了单训,由此更加激发了他对孙教员的敌意。

基础训练后,集训队伍进行了第一次单兵考核,得分在3分以下的将会被淘汰。

江俊彪因为罗圈腿的缘故,做的动作并不标准,但是在其他评委打出低分的时候,孙教员却打出了3分将他留了下来。这让下面的吕纯十分不满。

训练结束时,所有人坐在了一起,郝小园因为被说脸歪的原因求教刘国强,刘国强让他在额下挂上了别针,这样脸一歪就会被扎一下,从而起到了警醒的作用。

江俊彪看到后就向刘国强求教整治罗圈腿的招数,本着玩闹的心思,刘国强劝他用背包带绑腿来矫正,吕纯听到后提醒江俊彪这样是不管用的,但是江俊彪却将这个法子当成了自己可以留下来的希望。

残酷的训练还在继续,接下来就是越野长跑,而江俊彪真得将背包带绑在了腿上。

越野长跑对体能的消耗极大,不仅是陆地跑步,中间还需要过河。

在孙教员对时间的把控下,所有人都累得气喘吁吁的,而绑着背包带的江俊彪更是落在了最后面。

经过长途跋涉,在最后的目的地上,除了江俊彪,所有人都已经到达了。

看到江俊彪几乎跑不动了,有人想要上前帮助,但是孙教员却阻止了,最后在全员的鼓励下,他终于到达了终点。

训练的日子依旧艰苦,而吕纯始终挂念着军校的回信,却一直都等不到。

很快就是残酷的军姿考核了,在烈日炎炎之下,他们需要标准军姿站立3小时。为了保证安全 ,军医在旁边搭好了帐篷,随时为晕倒的人进行医疗服务。

但这些人都是钢铁一样的战士,没有一个人退缩。

一小时三十五分,帐篷里空荡荡的,但是很快就有人出现了不适。

先是郝小园吐了,但是他没有退下去;接着就是年龄最大的李伟成晕倒了,他很快就被抬了下去。

两小时十五分,大家还在坚持,但是刘国强的动作总是会被点名。

直到三小时一到,军医立刻带着水冲了上去,在孙教员下令解散后,大家才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刘国强此时是在发着高烧,他此顿时对自己参加阅兵的意义产生了怀疑,于是接下来的训练中他偷偷溜了出去,却正好遇到了几个农民在割麦子,然后他就开心的加入进去。

休息的时候,看着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刘国强开心的笑了。

很快吕纯出现找到了他,才发现刘国强发烧了。

接下来就是本片最精彩的地方,也是对当时时代的思考与探讨。

因为刘国强的私自逃离,所以让他背上了处分。在大集会中,吕纯当面提出了自己的怀疑。

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一个新兵出了点毛病,就得给处分。提建议的同志想没有,一个16岁的孩子站在40度的太阳底下,还发着39度的高烧,没说什么,这是不是你们说的精神。”

“夜里我一躺在床上就想,我们这儿整天干嘛呢,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忙什么......”

江俊彪顿时质疑吕纯就不该来,而吕纯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实他本就不想参加,因为他只想上军校。

“现在时髦的是当经理,当厂长,要么就是做买卖搂钱,”而吕纯不想人云亦云,只想要保持自己的个性。

吕纯与江俊彪代表两类不同的人,江俊彪属于集体主义者,他的内心只是想着社会、国家的利益,而吕纯则代表着受投机主义影响的新时代者,他们不在考虑集体,而只是考虑着自己的利益。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如今的社会最终发展成了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之前我们那种集体精神,真得比西方思想高出了很多层级,所以我们的国家在以前做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人性就是应该受到制约的,我们的文化讲究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是西方文化讲究的是“为所欲为”,所以看似个性得到释放的现代,各种突破道德、突破伦理的事情如今已经变成了习以为常。从而导致社会,失去了公信力。

在疗养房里面,刘国强说出了自己参加阅兵的意义。原来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同学,而女同学的父亲是一个万元户,他只有参加阅兵后,对方才会同意他的女婿。

而很快,又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就是郝小园的母亲去世了。

孙教员一直都是把郝小园当作预备队员的,所以他决定趁这个机会就将他淘汰出去,但李伟成却表示“淘汰队员是得负责的”。

得知母亲去世后,郝小园哭了。在离开时,孙教员给他准备了很多东西,让他回去可以分给亲戚朋友。

吕纯终于收到了军校的回信,但是却是一封拒绝信,他的心态顿时崩了。

在雨中训练时,他受到了孙教员的批评,孙教员让他出列时,他却直接离开了。

孙教员其实挺看好吕纯的,因为他的个人素质其实还是不错的。他急忙追着吕纯回到了宿舍,却看到吕纯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看到孙教员后,吕纯开始宣泄着自己的不满:他指责孙教员看似在给江俊彪机会,但其实也是在伤害他;他痛诉社会已经是一片消沉,并不可能靠一场阅兵就能振奋人心;他痛诉军人并不被社会所理解......

一切的一切,他都是在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很快出现的郝小园,他甚至是一路从半路走回来的,这完全让吕纯震惊了。

原来郝小园认为自己没有见上母亲已经是个遗憾了,他不想再次失去阅兵的机会,这样他最起码可以对得起去世的母亲。

吕纯突然才发现,原来社会真得还有这样无私的人存在。

电影中集体奉献主义是赢了,可惜在现实中,却是个人利益至上赢了。

接下来,李伟成为了安抚吕纯,给他讲述了孙教员与江俊彪的故事。

他们两人都是参加过真实战斗的战友,一次行动中,连续几天没合眼的孙教员想要抽烟提提神,但却被敌军发现了,最后是江俊彪冒死将受伤的孙教员救回来的,而江俊彪的腿伤就是那会留下的,所以孙教训对讲俊彪一直是有愧疚的。

后来领导去看望孙教员时,问他有什么请求,但是孙教员表示不要奖赏,只想要成为一名教员,因为他想要用严格的训练教训新兵,避免他们将来会重蹈自己的覆辙。

而孙教员与江俊彪之所以对阅兵如此执着,是因为他们的心里一直装着死去的兄弟们,他们不能给军人丢脸。

而在这里,导演安排了一段孙教员为江俊彪洗脚的戏份。

我十分不解的是,这段戏本来就是宣扬战士之间的兄弟情,但是却被西方的一些媒体人解读成了同性戏份,甚至就连电影中几次战友们一起洗澡的戏份也被解读成了同性之间的暗示。

众所周知,过分解读看似有逻辑,其实都只是解读人自己的个人臆想。但是让人失望的是,陈凯歌起初并不承认这样的剧情,但是后来为了迎合西方人,竟然也就承认了西方人的解读。

道德失准,由此也就决定了陈凯歌注定只会是个电影工作者,而成为了不了真正的大师,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质疑《霸王别姬》不是他拍的原因,因为大家不相信只会迎合西方人的思想的人,是拍不出那么高级的影片。

阅兵队伍还需要继续淘汰人,但是已经训练了这么久,淘汰谁也都不合适,最后孙教员决定淘汰动作不够规范的江俊斌。

而在澡堂里,李伟成晕倒了,吕纯将带着军医来救他,才发现李伟成身患绝症。

李伟成起初很激动,随后他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来参加阅兵的理由。

他其实以前并没有参加过战斗,也没有什么高文化,所以当兵十五六年后,才只是个连长。

这次阅兵是他唯一提升的机会,因此他必须得抓住。

而江俊彪得知自己被淘汰后十分失落,因为没有一个老兵不想去北京,而他也一直想要知道北京到底是啥样的。

不过在欢送会上,他讲述了孙教员的故事,最后他掏出了当时班长离世时留给他的勋章,并将他传给了吕纯。

因为他知道,吕纯会是一个好兵的。而这,也是军人精神的传承。

江俊斌离开了,阅兵训练也基本差不多了。在最后的集训中,小队长李伟成进行了最后的讲话。

“这几个月里头,我们走了多少路,我算了算,每个人走了9993公里,具体的说,就是从祖国的最北头,到最南头,正步走了个来回。”

“可我们在在天安门前走多久,96步,不到一分钟。”

最后李伟成用国歌中的“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结尾,然后向大家敬了军礼。

在这次的集训中,每个人都牺牲了不少,而他们最后的目的,就是为了天安门前一分钟的荣耀。

而其实,这也是李伟成离开前的宣言,虽然十分舍不得,但是他知道天安门前的阅兵是不能出差错的,而他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撑他完成了这项任务了,所以他将自己的位置让给了郝小园、

最后,在准备去北京的升旗仪式上,需要每一个军人将名字签在红旗上,而孙教员表示,先将这次集训中离开人的名字写上去。

随着一个个名字被念出,他们为这次阅兵付出的努力,也都别记录下来了。

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但是却受到了所有军士的尊重。

电影的最后,这支队伍顺利完成了阅兵仪式,而84年的大阅兵,也十分顺利。

如今的社会,很多只是想着个人的利益,早已经把民族甚至国家的利益抛在了脑后。

所以他们在想,阅兵不过几个小时的事情,却需要上万名官兵数不尽日日夜夜的艰苦训练,还有还有无数工作人员为了阅兵去做各种工作,这样真得有意义吗?

但是我想说的是,很有意义!

阅兵,对于军人来说,那是属于他们的荣誉;而对于老百姓来说,那是属于他们的民族自信;而对于国家来说,那是属于他的国威。

一个普通老百姓,到一个国家,想要安稳,就需要有实力。

而阅兵,就是在展现真实的实力!

来源:电影人生9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