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9月2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共文昌市委宣传部联合策划推出微电影《念念不忘》,讲述了一个温情又厚重的“寻人”故事。影片通过拼接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阿婆的“记忆碎片”,揭开一段86年前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
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主题)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冀冀 周凡妮 通讯员 唐春霞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9月2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共文昌市委宣传部联合策划推出微电影《念念不忘》,讲述了一个温情又厚重的“寻人”故事。影片通过拼接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阿婆的“记忆碎片”,揭开一段86年前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往事。
微电影在海南日报新媒体平台首发后,迅速在海内外引发广泛共鸣,成为传递红色精神、联结故土与侨胞的重要纽带。泰国、丹麦、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多名侨领在观影后纷纷在海南日报新媒体平台留言,表达浓郁的爱国思乡之情。
“我南阳,游击队长三爹良,发动群众保家乡……”这首流传数十载的文昌民谣《赞李良》,铿锵有力。微电影《念念不忘》以民谣为线索,引出海南文昌南阳抗日游击中队长李良带领百姓保家卫国的抗战往事。
“以前,奶奶经常坐在我的床边,细说家乡海南的抗日事迹。”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经济主任、马来西亚海南总商会财政罗长盈坦言,在奶奶的回忆里,当年许多少年郎为了保家卫国,毅然从军。
这部扎根海南本土抗日历史的作品,也让文昌的基层干部倍感亲切。作为红色故事的“守护者”,他们也将在今后乡村振兴工作中,不断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从“银幕”走向“实景”,让红色故事在乡村沃土中焕发新活力。
“影片中的场景正是我们脚下的土地。”文昌市文城镇南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杏兰观影时,几度泪目。她表示,今后将继续挖掘本地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凝聚发展力量,让革命老区焕发生机。
剧中,阿婆与孙子阿明的“较劲”,引发观众好奇心:鲜甜的荔枝为啥“硬”?以阿婆念叨的“三队长”为索引,祖孙二人开启“寻忆之旅”,层层揭开历史真相。
广场舞中挥舞的旗帜、击打排球的“嘭嘭”声、电视剧中的炮火声……这些都回应着阿婆记忆深处那一段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
荔枝“硬”的谜题也由此解开。中队长李良带领南阳乡抗日游击中队和南阳乡百姓,用中间掏空的荔枝树干作炮筒,再将火药、铁砂等装进炮膛,成为南阳抗日战场上杀敌无数、威力十足的荔枝炮。
如今,在南阳人民革命斗争纪念馆前,一门荔枝炮静静地伫立,无声诉说着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原南阳乡抗日游击中队指导员符致东的女儿符祥辽观看影片后,再次翻开父亲的回忆录,“‘抗日模范乡’南阳乡人民个个都是‘硬骨头’,全乡没有一人贪生怕死,去领日军的‘良民证’。”
“念念不忘”不仅是阿婆对英雄的惦念,也饱含着华侨们对故土的牵挂。
“看完影片,我深刻感受到如今中国的繁荣昌盛来之不易,这背后凝聚着无数爱国志士以生命守护国家的信仰。”9月2日下午,泰国海南会馆组织了集中观影,名誉理事长云昌全感慨道,要通过视频等形式多样的载体,讲好抗战故事,让后世永远铭记历史。
影片中,一笔侨汇资金跨越山海,成为当年军民抗战的重要支撑力量。丹麦海南同乡会会长、丹麦和平统一委员会常委符福全表示,影片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记录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岁月以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这部微电影制作精良,叙事结构巧妙。”泰国海南会馆副理事长林明纯认为片尾的采访画龙点睛,“105岁的老战士陈玉兰作为亲历者,口述战争的画面,冲击力很强,希望年轻一代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