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以“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著称。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起,不屈的东北人民奋起反抗,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银幕上的风雪呼啸而过,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一群衣衫褴褛却目光坚定的战士正穿越林海雪原,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永不屈服的长城。
“我们抗联在东北坚持抗战十四年,仅剩七百一十二名同志。”电影《生还》终极预告开篇的这个数字,令人心悸。这是一段被尘封的历史,也是一曲悲壮的英雄赞歌。
电影《生还》,根据抗联女兵李敏真实回忆录改编,通过14岁女兵李童的视角,展现抗联留守团在主力西征后坚持游击作战的艰苦历程。
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以“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著称。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起,不屈的东北人民奋起反抗,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在长达十四年的苦斗中,东北抗联最多时期兵力仅三万余人,却牵制了七十余万日本关东军,共歼灭日伪军十七万多人。这群英雄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然而,这段历史的惨烈程度超乎想象。三万多名抗联战士中,仅有七百多人生还。电影《生还》正是基于这段真实历史,讲述了抗联战士们在与日军周旋过程中,突破重围进入苏联整训,改编成东北抗联教导旅并重返东北战场的历史事件。
影片改编自《风雪征程——东北抗日联军战士李敏回忆录》。李敏是一位七岁便加入列宁主义儿童团、十二岁即成为抗联战士的女性。
她的父兄早已长眠在战场,她自己也在枪林弹雨中一路坚持到新中国成立。她曾极力呼吁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并在2017年生前亲眼见证了这一提法写进中小学教材。
导演高群书以擅长纪实影像风格著称,他这次用镜头的语言,将这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重新呈现在观众面前。
影片在东三省全域实景拍摄,从黑龙江的跨境密道,到吉林的雪原密营,再到辽宁的酷暑戈壁。制作团队在先烈战斗过的白山黑水间,描绘出了一部平凡英雄的抗战史诗。
高群书导演说:“这部电影是献给不屈的东北人民的,他们在抗击侵略者的残酷战争中,用乐观主义精神再现了东北人的血性。”许多人并不了解当年东北抗联战士悲壮不屈的历史,希望电影《生还》能为大家补上这一课。
那些倒在黎明前的战士,化作今日的黑土地;那些生还的战士,则背负着整个民族的记忆。“生还”二字,不是侥幸,而是顽强;不是幸存,而是使命。
来源:历史追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