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8年冬,赵丹因参加进步活动遭国民党特务跟踪,为躲避盯梢搬至平民区。在此期间,他接触到各种底层人物,其中一位类似“保甲长”的邻居,成为其后来塑造“小广播”角色的形象来源之一。当时,国民党统治濒临崩溃,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黄宗英提议拍摄一部电影记录国统区黎明
《乌鸦与麻雀》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经典老电影,其拍摄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
1948年冬,赵丹因参加进步活动遭国民党特务跟踪,为躲避盯梢搬至平民区。在此期间,他接触到各种底层人物,其中一位类似“保甲长”的邻居,成为其后来塑造“小广播”角色的形象来源之一。当时,国民党统治濒临崩溃,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黄宗英提议拍摄一部电影记录国统区黎明前的黑暗,赵丹遂与陈白尘、沈浮等昆仑影业公司创作人员商议,由陈白尘执笔,众人共同编创,很快完成剧本,赵丹将其命名为《乌鸦与麻雀》。
1949年4月,影片开拍不久,国民党电影检查处官员以“鼓动风潮,扰乱治安”等罪名,强行查抄底片,要求立即停拍。摄制组表面停拍,实则保留了三堂布景,陈白尘还进一步修改剧本,将剧本藏在摄影棚顶破麻袋包着的稻草里,白天藏夜晚改,或夜晚藏白天改,坚持斗争到上海解放。
上海解放后,停机5个月的《乌鸦与麻雀》于1949年9月继续拍摄。演员们对角色早已深思熟虑,赵丹更是对“小广播”这个角色心领神会,他亲自挑选服饰、动手化妆,将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影片最终于1950年在全国公映,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映的首部电影 。
影片中侯义伯在咖啡馆色诱华太太的戏,拍摄时颇为艰难。因当时传统男女之隔观念根深蒂固,演员李天济演起来缩手缩脚,多次未能通过。导演郑君里气得一度停拍,后来上官云珠将李天济拖到咖啡馆楼上小包间开导了半个多小时,才顺利拍完这场戏。
1957年国家文化部举办优秀影片奖评选,《乌鸦与麻雀》最初只获得二等奖,有评委质疑它不是出自新中国的电影制片厂。周恩来总理得知后表示不满,毛主席也认为影片很好,最终该片改评为一等奖。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