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叫!中国武侠,当年败过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21 09:53 1

摘要:由著名导演徐克执导,将金庸经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搬上大银幕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今年春节档,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该档期史上首部武侠电影.

由著名导演徐克执导,将金庸经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搬上大银幕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19日春节档预售开始,截止14时41分预售总票房破亿,刷新中国影史预售最快破亿纪录,《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持续领跑春节档预售票房榜。

这一届金庸,会恢复1980年代到1990年代武侠片的辉煌吗?

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代武侠片大流行的时候,另一种武侠曾经也很红火,也随着当年武侠片一起走向大败局。

这就是武侠游戏……

期待国产游戏崛起,渴望游戏世界里飘荡起中国风,是中国玩家在1990年代就开始的呐喊。

在20世纪末“知识改变命运”大潮引领下,1994年8月的《家用电脑与游戏机》就在封面上打出的口号“今天玩游戏明天用电脑:电子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

有了阵地,就可以发表反思。

20世纪90年代新出现的游戏杂志群开始频繁讨论游戏中的文化议题。

1994年初,《Game集中营》(《电子游戏软件》的前身)创刊,成为国内第一本正式发行的游戏杂志。

第二年,其刊载了一篇名为《乌鸦·乌鸦·叫——该谈大陆电子游戏业了》的文章,痛斥中国游戏厂商没有自觉挑起创造民族游戏的大梁。

“乌鸦叫”这个名词,也成为此后许多年国产游戏大讨论的惯用梗。

几个月后,《家用电脑与游戏机》杂志则刊载了名为《乌鸦,别叫了》的文章。

该文针锋相对地提出:我们的电子游戏业方兴未艾,一片热气腾腾,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该文作者杨南征,后来一度称为中国游戏第一人。

就在发文章前一年,他研发了国内历史上第一款原创游戏:《神鹰突击队》。

1994年,因此被称之为中国游戏元年。

国产游戏的黄金时代到来了吗?

确实,来了!

国产三剑来了,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1994年《轩辕剑2》开始进行原创剧情。

1995年的《仙剑奇侠传》推出。

1997年《剑侠情缘》发布。

这三个游戏系列,后来被称作“国产三剑”,也开启了游戏中的中国风。

直到2010年代《古剑奇谭》出现,顶替了网游化的《剑侠情缘》位置,成为新的“国产三剑”。

这种中国风,有着彼时极为强烈的中国流行文化元素:武侠。

这种时代滤镜,通过小说、影视影响了一代人,最终进入到游戏中。

武侠游戏红火到何种程度?

在网游兴起前夜,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在2000年前后,各种武侠角色扮演类单机游戏如过江之鲫。

其中就有直接从知名IP改编而来的《金庸群侠传》《天龙八部》《古龙群侠传》《流星蝴蝶剑》等。

然而,热潮随后被网游的兴盛所极速冻结!

在许多论述者眼中,韩国游戏的崛起,中国游戏市场大爆发的头十年,充满了泡菜味道。

但这个答案过于绝对化。

有学人通过分析,给出了另一种思考:用武侠这个典型中国意象所武装的第一批国产游戏,其实还是在换皮。

持这种观点的学人,认为所谓中式武侠游戏,其内核仍然是日式角色扮演游戏。

其认为,相比于仅仅需要主要人物、战斗动机就蛮打蛮撞的美式动作冒险游戏,日式角色扮演游戏的制作流程异常贴近文学和影视创作,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驱动,这一点恰好能在中国武侠小说中找到共鸣。

于是,换皮就简单了。

在武侠游戏中,日本游戏里的物理攻击和魔法攻击,变成了普通攻击和武技攻击。

至于日式角色扮演游戏中冷兵器、热兵器和魔法交织的武器和战斗系统,则可借助武侠小说的十八般武艺、武功与内功概念进行转换……

时至今日,国产游戏里,依然有大量内核采用了上述模式,只是命名不同而已。

至于日式角色扮演游戏中,主角不断冒险、提升等级、击败恶龙的路线,自然就被修炼秘籍、打怪升级、冲击排名的武侠套路所替换。

为什么国产单机武侠游戏在面对2000年代韩国风味的网络游戏的进击中,一触即溃?

除了游戏体验的跑单帮与社群交流的差异外,韩流游戏的打怪升级、玩家PK等一时热词,恰恰也就是和武侠游戏的线路图一致。

既然有更酷、更好玩且已经被国产武侠单机游戏孵化出了游戏习惯的新游戏类型出现,成为“肥料”就在所难免,何况还有盗版这个猛兽在虎视眈眈。

但网游时代也给出了一个希望:永远不会GAME OVER。

刊载于《人民邮电报》2024年11月29日《乐游记》专栏423期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

来源:张书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