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夫妇19载驮着光影穿行大巴山,为52个村的乡亲放电影

快播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11:54 3

摘要:8月30日傍晚,重庆市巫溪县大河镇民主村的炊烟袅袅升起,院坝里传来电影放映员刘明莲清脆的声音:“老龚,把那包天线和幕布递给我!”她站在屋前梯坎下,丈夫龚道明探出半个身子,把一个鼓鼓囊囊的包递到她手里——那是乡亲们盼了好几天的“文化念想”。夫妻两人手脚麻利,将沉

新重庆-上游财经

8月30日傍晚,重庆市巫溪县大河镇民主村的炊烟袅袅升起,院坝里传来电影放映员刘明莲清脆的声音:“老龚,把那包天线和幕布递给我!”她站在屋前梯坎下,丈夫龚道明探出半个身子,把一个鼓鼓囊囊的包递到她手里——那是乡亲们盼了好几天的“文化念想”。夫妻两人手脚麻利,将沉甸甸的放映机、音箱一一搬上三轮车后座,用绳索仔细捆牢。龚道明跨上驾驶位,刘明莲坐后排,一手扶稳设备。马达“突突”响起来,三轮车沿着山间小路出发,朝着数公里外的双村驶去。

位于渝陕鄂三省市交界的巫溪县隐藏在大巴山深处,山峰在傍晚的烟雾中若隐若现。哪处是急弯,哪段有坑洼,龚道明走了19年,闭着眼都能数得清。半个小时后,三轮车停在双村的文化广场旁——大巴山的影子,早已把村庄裹进微凉的夜色里。

龚道明夫妇准备出门放映。

年复一年,两条小腿满是伤疤

双村是农民新村市级示范点,依河而建的青瓦房整整齐齐,路灯暖黄的光洒在道路两旁,透着新农村的鲜活劲儿。

在村委会附近一落脚,龚道明夫妇就忙着找挂幕布的地方。“从这棵老黄葛树拉到那边柱子,行不?”“有点斜了。”“那就用白墙当幕布?”“边边角角去了嘛!不如中间好。”两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从村委会二楼找两个支点,把幕布从上往下挂。

性格爽朗的刘明莲撸起袖子,从二楼窗台翻到外沿,脚踩着窄窄的外沿,寻找着系绳索的支点。“慢点!扶稳了!”龚道明在楼下紧攥着绳索,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也过来搭手。三人合力把幕布拉平,牢牢固定在两头的音箱上。

三人忙活的时候,记者注意到龚道明的两条小腿上,满是暗褐色的伤疤,有的结了厚厚的茧。“都是骑摩托摔的,19年了,没断过。”老龚憨笑着摸摸腿告诉记者,他今年58岁了,2006年开始放电影,以前是做木工的。妻子刘明莲50岁,是县里唯一的女放映员。

巫溪县地广人稀,沟壑纵横。县里把32个乡镇分成16个片区,由16个放映员负责。龚道明夫妇负责的是最偏远的二、八区(部分),包括大河、下堡、长桂、天星、宁厂5个乡(镇)、52个村,覆盖672平方公里。“最远的是长桂乡坪义、清明等村,海拔1500多米,又高又远又陡,三轮车开不上去,得头天下午先到乡政府,住一晚,第二天再往村里赶。因为三轮车不能一直跑,机器得歇。”刘明莲指着远处的山头,“你看那山尖,得走一天一夜。”

大山里的路,旁边就是几十米高的崖坎。

天星乡的吉王村,是夫妻俩最犯怵的。几百米的直陡坡,绕着山盘成数不清的“之”字。夫妻俩要先从河沟到山顶,下山后再到另一座山头。还有福光村,马路边是几十米深的崖,龚道明骑车时从不敢往外侧看,身子使劲往山那边靠,“一翻下去就没命了!”

但意外总会不时发生。去年两人从宁厂镇花栗村回来,上坡时三轮车突然失了控,“哐当”一声翻在路边,被压在车下的龚道明左手臂当场折了,养了一两个月才好。还有前不久,龚道明独自从薅坪村往回赶,路上正在铺石子。摩托爬上坡时,后座180多斤的设备摇晃起来,车不受控制地侧翻。龚道明左腿被压在车下,周围又没个人影,龚道明咬着牙把腿从车底下扯出来,血顺着伤口直往下淌。

下大坡时,尤其雨后湿滑,老龚骑摩托只好用脚点着地,一点点地往前挪。年复一年,一双双鞋子就这样磨坏。两条小腿的伤疤好了结,结了又磨,一层层地覆盖在他的双腿上。“我常笑自己是‘痴婆娘等汉’。”刘明莲抹起了眼角,“之前他一个人跑,常常下午两点出门,半夜11点才回家。我在家坐立难安,担心山洪、塌方,担心他摔了……”5年前,第八片区的放映员走了,刘明莲立马申请跟丈夫一起干,“近点的村他独自去,远点的村我们就一起去。好歹有个照应!”

最长的一趟,10天跑10个村

幕布挂好,夫妻俩把三轮车上的放映机抬下来,放在广场中央的桌子上。怕夜里下雨,刘明莲从包里掏出一把大伞,撑在放映机上方。“这机器金贵,淋了雨就坏了,乡亲们还等着看呢。”她一边调试设备,一边告诉记者,县里每年都会对他们进行培训,比如怎么保养、修理机器等等。

遇到上坡,龚道明有时得推着车走。

欢快的音乐响起,村民们闻声而动,老人自带塑料凳来了,打羽毛球的孩子也收了拍,围着放映机叽叽喳喳。76岁的彭爷爷拄着拐杖,笑问:“老龚,今天放啥片子啊?”“您想看啥?先给您放个防电信诈骗的短片,再放正片!”龚道明一边应着,一边帮老人把凳子摆稳。

刘明莲拿起话筒,像个主持人:“老辈子、细娃儿们,今晚想看啥片子?大家说了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嚷嚷起来:“看打仗的!看《举起手来》!”短片放完,正片开场白响起,广场上立马安静下来。大人小孩的情绪都随着电影情节起伏。龚道明和刘明莲没闲着,不时照顾着后来的群众,适当调节音量等。

“我俩一年要放624部片子,这些年总共播放上万场次了!我和老龚每年去电影公司拷两次电影,有战争、戏曲、科教、纪录片等类型,还有种养技术、惠民政策的宣教片等。”刘明莲说,放电影前有时会先放这些短片,“乡亲们爱看,也能学到东西,比如防诈骗、种果树的技术,比光说管用多了。”

每年正月十五一过,夫妻俩就开始跑村,最远的一趟,在外面待了10天,跑了10个村。“村子太分散,得把沿线的村一次性跑完。”刘明莲掰着手指头数,“比如天星乡的双源、江池、生基3个村在一条线上,我们就一天跑一个,用电饭煲煮点米饭,带着咸菜、豆干等,村民们也会热情地给我们送菜,晚上就在村办公室打地铺。”

长桂乡的10个村更散,菊花村在长桂乡入口处,黄木村从一条岔路进去。黄花村挨着乡政府,再往上是金桂,山顶是坪利、清明村。回头再爬另一座山,福广、万古、木杉、孔梁4个村在一条线。“每次去长桂,都得备足物资。村支书有时会留我们吃饭,备好酒好菜,待我们像贵客一样!”

龚道明透露他们基本会在中秋前就把全年的任务完成,这是为何?“冬天大雪封山,太危险!而且天冷,老百姓也不会来坝子看电影了。”龚道明说。记者问:“有保险吗?”刘明莲回答说:“当然有!每年公司都给我们买了意外伤害保险,每放一场,有100元劳务费,还额外有3元的保险补助。”

电影就像桥,连起山村和世界

电影放完,已经快晚上10点了。乡亲们意犹未尽,围着夫妻俩问:“下次啥时候来?”刘明莲笑着应:“快了!过几天就来,下次给你们放《开国大典》!”

收拾设备时,龚道明指着放映机里的小卡片说:“以前放电影用胶片,一部电影有四五卷,重得很。现在好了,用芯片,一次能拷贝几百个G的片子。”每次从电影公司拷贝完片子,刘明莲都会把里面的电影完整看两遍。“得知道里面讲啥,才能选择在合适的地点放合适的片子。”她说,比如敬老院里多放戏曲片,孩子们多的村放动画片、喜剧片,搞种养业的村放科教片,“这样乡亲们才爱看。”

这些年,夫妻俩跟着县里的“五进”活动跑,“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进校园”,还参加“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光影耀重庆 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放映活动。“电影就像一座桥,把外面的世界和山里的村连了起来。”刘明莲认为。

乡村的变化,夫妻俩更是看在眼里。“以前村里到处是烂兮兮的黄泥巴路,现在‘村村通’修到家门口,有的只是还没硬化。”龚道明说,村里的房子由政府统一规划、粉刷,黑瓦白墙,整齐漂亮。村文化室里摆放着书、桌椅,乡亲们闲了能去看书、下棋。

最让他们高兴的,是各村产业越来越旺。“下堡镇有李子基地、烤烟田;天星乡种老鹰茶、毛尖茶,春天采茶的时候满山都是人。”刘明莲自豪地说,“以前大河乡有条上山的毛毛路,现在那条S弯的路成了网红路,附近还修了不少民宿,城里来的人越来越多。52个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老百姓的生活美滋滋的!”

巫溪县委宣传部文化艺术科的叶远洪主任介绍,去年全县共完成396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覆盖32个乡镇、286个行政村、44个社区、30个敬老院和92所学校,保证每个点“一月一场”,累计有30多万人次观影。“我们把电影放映场打造成技术讲堂、普法课堂,让放映队成为亲农‘宣传队’、助农‘服务队’,架起为民服务的‘连心桥’。”

重庆市电影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共有上千名乡村电影放映员,他们穿梭在山林乡野间,把文化送到乡亲们家门口,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助力社会教育方面,发挥了大作用。

收拾完设备,三轮车又“突突”地出发了。“打算干到什么时候”,刘明莲爽朗地笑起来:“干到干不动为止!”她觉得,徜徉在山林间的这份工作很潇洒,“尤其春天,那漫山遍野的春花,红的、粉的、白的……就像一幅油画!”

车窗外,大巴山的星星像萤火虫般闪烁,就像夫妻俩播撒在乡间的文化微光,不亮眼,却足够温暖。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