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京这回可真栽了个大跟头! 他全力扶持的新电影《再见,坏蛋》上映了,你猜首日票房多少? 只有区区2.5万元。 这个数字在动辄单日过亿的暑期档里,简直像颗沙子掉进沙漠,瞬间就没了踪影。
吴京这回可真栽了个大跟头! 他全力扶持的新电影《再见,坏蛋》上映了,你猜首日票房多少? 只有区区2.5万元。 这个数字在动辄单日过亿的暑期档里,简直像颗沙子掉进沙漠,瞬间就没了踪影。
三天总票房拼死拼活也没超过24万,排片率低到不足0.1%,上座率更是可怜的1%。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很多影院一场只有一两个观众,甚至出现了全场空座的尴尬场面。
这部电影可是吴京通过自己的登峰国际和嘲风影业砸钱投资的,他是第二和第三大出品方。 吴京自己还客串出演,让合伙人当制片人,包场支持、录VCR、写小作文推荐,能做的全都做了。
结果却换来这样一个惨到家的成绩,直接创造了近年来知名演员参演电影的最差票房纪录。 吴京那块金字招牌,这次好像真的不灵了。
说到这部电影本身,《再见,坏蛋》讲的是个讨债人照顾债主患癌儿子的故事。 本来想走温情路线,结果拍得漏洞百出。
王宁演的角色欠了债,居然被派去讨债,这设定听着就别扭。 更离谱的是他讨债过程中搞出了事故,然后选择躲起来偷偷观察,完全不像个关心儿子的父亲该干的事。
陈明昊演的职业讨债人大武,突然转行当起保姆,照顾起绝症孩子。 这转变也太突然了,电影里根本没交代清楚他的心路历程,看得人一头雾水。
小演员豆豆时不时蹦出几句人生哲理,听着根本不像小孩能说出来的话,特别刻意特别假。 整部电影都在强行煽情,死板得很。
制作水平也够呛。 虽然是在武汉实景拍摄,但摄影和灯光实在太业余,镜头运用单调乏味,完全没有电影该有的质感。 说白了,这片子最多也就是个网大水平,根本不配得上院线发行。
吴京在推荐语里说投这片子是因为被剧本打动,相信导演的善良和纯粹。 但现在看来,这完全是一次感情用事的投资,缺乏理性判断。
其实这不是吴京第一次投资失败了。 2023年的《龙马精神》票房就不咋地,但也没像这次这么惨过。 以前《战狼》和《流浪地球》的成功,让很多人觉得吴京点石成金,现在这个神话破灭了。
《再见,坏蛋》的演员阵容也是硬伤。 陈明昊、陶慧、王宁、周晓鸥、菅纫姿,说起来都是实力派,但没一个有真正的票房号召力。
陈明昊是话剧演员出身,演技没问题,但电影观众根本不认识他。 王宁擅长喜剧,撑不起这种情感戏。 菅纫姿要颜值有颜值,要演技有演技,就是缺个能扛票房的作品。
这样的阵容,本来就需要强大的营销和口碑来支撑。 结果宣传方就知道拿吴京说事,没好好挖掘电影本身的亮点。 观众冲着吴京走进电影院,看完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反而更失望了。
档期选择也是大问题。 这片子偏偏选在竞争最激烈的暑期档上映,跟成龙的《捕风捉影》和高分喜剧《奇遇》正面撞车。 《捕风捉影》已经拿下5亿票房,豆瓣评分稳居8.0以上;《奇遇》更是今年的喜剧黑马。
相比之下,《再见,坏蛋要排片没排片,要宣传预算没宣传预算,很快就被市场淹没了。 就算吴京卖力宣传,也救不了这么一部质量不过关的电影。
能看出来吴京是想给新人机会,这出发点挺好的。 中国电影确实需要新鲜血液,不能老是靠那几个熟面孔。 但扶植新人不能光靠一腔热血,得看项目本身靠不靠谱。
《再见,坏蛋》明显就没准备好。 导演俞钟虽然选择了实景拍摄,但技术跟不上;剧本有严重逻辑漏洞;演员阵容又撑不起票房。 这种项目本来应该先从小成本网剧或者网大做起,慢慢积累经验。
吴京这次真是赌输了,而且输得很惨。 2.5万的首日票房,不管对谁来说都是个沉重打击。 这事情说明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电影市场最终还是要靠质量说话,再大的明星光环也救不了一部烂片。
现在的观众越来越聪明了,不会单纯因为某个明星推荐就买票进场。 大家更看重口碑和质量,要是电影本身不行,就算吴京说破天也没用。
《再见,坏蛋》的惨败给所有电影人上了一课:光有好心肠不够,还得有好眼光。 投资不能感情用事,必须理性判断。 扶持新人不能拔苗助长,要循序渐进。
这片子现在唯一的出路,可能就是赶紧转网络播映了。 至少在那里,观众的要求不会那么高,说不定还能收回一点点成本。
来源:咖啡放映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