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网友的回应比子弹还快,一波波硬核回击直接让挑衅者哑口无言,简直大快人心!
文|娱评影评剧评全栈
当日本网友挑衅发问:“中国90后、00后真敢参军吗?”
全球网友的回应比子弹还快,一波波硬核回击直接让挑衅者哑口无言,简直大快人心!
电影《731》定档的消息一发布,瞬间点燃了深植于民族肌理的历史记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偏偏就在这时,某些日本网友跑到国际社交平台上阴阳怪气地提问:
“如果日本再次进攻中国,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90后和00后,还有没有人敢上前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明显是来找茬的,试图用“被宠坏的一代”“只会打游戏”这种刻板印象来标签化中国年轻人。
可结果呢?
还没等国内网友出手,全世界各地的网友已经抢先“开炮”。
法国网友毫不客气地回怼:“上次你们都没赢,难道这次就能占到便宜?别忘了历史是怎么写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伊朗网友更是直接搬出军事现实:“真动手?你一个岛国能接几枚导弹?还是早点清醒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韩国网友也迅速划清界限:“这是你们两国的事,别拖别人下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东南亚到俄罗斯,众多声音一致强硬:历史旧账还没算清,有什么资格质疑别人的血性?
说白了,这波国际舆论不但没伤着我们,反倒变成了一场大型打脸现场——用历史、事实和战略常识,让挑衅成了彻底的笑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现实呢?
他们穿着国潮、支持华为、在海外社交媒体怒怼不实言论——他们只是用属于这个时代的方式表达立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上
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
每一个烈士陵园里,低头默哀、献上鲜花的,越来越多是年轻面孔;
每一条边防线上,在极端天气中屹立不动的,很多是刚成年的战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一次大灾大难——地震、洪水、疫情……冲在第一线的,也永远少不了90后、00后。
他们不一定高调,但该出列时从不犹豫。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敢不敢参军”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答案早已写进他们的行动中。
有些人嘴上说着“绝对不敢”,而另一批人,早已用行动交出答卷。
戍边烈士陈祥榕,牺牲时不到19岁,写下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看哭全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肖思远、王焯冉,同样是用生命守护国土的90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维和部队的申亮亮,23岁牺牲在西非马里;
还有驾驶歼-20巡弋蓝天的年轻飞行员……这些,都是这代年轻人的缩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不是不敢,是已经做出选择——有人奉献青春,有人献出生命。
这些实打实的付出,比任何网络骂战都更有说服力。
所以那位日本网友,你真的问错了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有人说和平年代会消磨血性,
但你去看:
每到9·18、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微博、朋友圈刷屏的,是年轻人的悼念;
“勿忘国耻”这条底线,他们从来没忘记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不是过去式。
它是爷爷口中颤抖着讲述的故事,是父亲那辈欲言又止的沉默,
更是这一代人接过来、必须传下去的担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质疑,最好的反击不是对骂,
而是用现实让他们闭嘴——
我们把经济发展好、科技搞上去、国防做到极致……
看谁还敢随便问“敢不敢”?
所以如果有人非要问:
“你们年轻人到底敢不敢参军?”
答案早已写在:训练场上的汗水、征兵的长队、边关的风与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不主动求战,但也绝不畏战。
血性,从未离开这片土地;
勇气,也一直在代代相传。
来源: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