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看日本方面:电影上映后票房大爆,日本国内高度紧张,其驻上海总领馆罕见发布安全警告,提醒在华日本人注意反日情绪。
南京照相馆火了,怪事便接踵而至。
先看日本方面:电影上映后票房大爆,日本国内高度紧张,其驻上海总领馆罕见发布安全警告,提醒在华日本人注意反日情绪。
日本驻上海总领馆发布安全警告
更有日本右翼分子直接破防,在网上大放厥词:"竟还有人相信南京大屠杀,真是悲哀。日军是世界上最绅士的军队。"
日本右翼分子社交软件发言
一部电影就让他们如临大敌、方寸大乱,这说明什么?说明戳到痛处了——这部电影动了他们篡改历史、粉饰罪行的"蛋糕",动了他们试图让全世界遗忘的"蛋糕"。
这并不奇怪,真正的大戏却在我们自己家中。电影票房九天突破15亿,国内某些人坐不住了:铺天盖地的网暴袭来,水军通稿群起攻之,导演主创的头像被统一P图。
电影《南京照相馆》
他们四处扣帽子,一顶比一顶大——"宣扬仇恨""影响孩子价值观""破坏中日友好",甚至有人以"电影血腥"为由举报,导致上映版本已被删减。
日本人破防是因他们是加害者、内心虚,可我们中间这群跳出来喊打喊杀的又是谁?这部电影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过去多年,我们的历史电影养成一种"习惯":讲侵略的电影里,总要安排一个"有人性"的日本人——他良心发现、保护平民、痛苦自杀。
讲抗美援朝的电影里,美国大兵看到冰雕连必须感动敬礼。仿佛我们的英勇需要侵略者认可,我们的苦难需要加害者眼泪稀释,本质是自我矮化。
电影《南京照相馆》
而《南京照相馆》彻底撕去这块遮羞布:没有突然良心发现的日本兵,只有真实残暴、炫耀战功的侵略者,和一群在绝望中用生命守护真相的普通中国人。
这种彻底的真实,让习惯伪善叙事的人心态崩了,他们将真实污蔑为"宣扬仇恨"。我们动的,正是他们自我麻痹的伪善蛋糕。
有些人急着让我们"反思":"记住历史只会重复伤痛""为何要把仇恨交给下一代""要反思战争本身,而非单方面指责"。
听起来理性、客观、中立?但这话术是否熟悉?日本右翼篡改教科书,称不应使用"侵略"一词,"南京事件"不能称为屠杀。
日本教材
国内这些"反思"论调,与日本右翼的洗白稿如出一辙——他们打着和平旗号,干的却是为侵略者开脱的勾当。
《南京照相馆》用最直接的影像告诉所有人:什么是侵略,什么是屠杀。这种不容辩驳的真相,让所有洗白话术都苍白可笑。
我们动的,是这群"精神日本人"的洗白蛋糕。
日本政府斥资700亿日元,专门用于对外公关,在中国互联网带节奏、搅浑水:去年哈尔滨爆火时,有人建议参观七三一旧址陈列馆,立刻有人以3元、5元价格要求删帖。
日本排放核污水时,海外博主收到洗白稿邀请。如今《南京照相馆》让他们感到真正威胁,《七三一》更因百万级举报被迫延期——这背后是成体系的舆论攻击、精准的认知作战。
他们怕什么?怕真相,怕观众共鸣击碎谎言,怕一个民族对历史的集体铭记,让其篡改记忆的阴谋破产。
我们动的,正是他们在我们内部发动的这场认知战争的蛋糕。
电影《南京照相馆》
所以别再问为何要拍这样的电影,别再说我们"宣扬仇恨"。只要靖国神社的香火依然旺盛,只要日本教科书仍在歪曲历史,只要"南京事件"仍出现在其官方话语,只要同胞还在为"是否原谅"内耗——我们就必须一遍遍讲述这段历史,用电影、书籍、一切方式,讲到全世界了解,讲到篡改者胆寒,讲到洗白者闭嘴。
这不是为了记住仇恨,是为了守护真相。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而守护真相,正是为了守护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
这是我们这代人必须打赢的战争,也是无法卸下的使命。
来源:社会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