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知中写的普通版本20元,不等于观众就一定能买到20元的电影票。目前电影行业奉行的是影院自主定价,所以才会出现相邻的两家影院,票价可能相差甚至三四倍的情况。
电影《长安的荔枝》发通知,宣布从8月8日开始,票房结算标准调整为普通版本20元,IMAX、中国巨幕等特效厅25元。
先来解释下调整结算价是个什么概念。
通知中写的普通版本20元,不等于观众就一定能买到20元的电影票。目前电影行业奉行的是影院自主定价,所以才会出现相邻的两家影院,票价可能相差甚至三四倍的情况。
结算价可以理解为影院从片方那里拿到的批发价、成本价。以《长安的荔枝》为例,调整了结算价后,如果影院票价低于20元,就需要补足差额按照最低20元上报到票务系统。
此外,调低结算价是降价,片方和影院之间的分账比例没有变化。
结论:
调低结算价,影院依然有充分自主权,可以按照之前的票价继续卖票,影院并没有受调低结算价影响;
影院为了促销、增加上座率有了调低票价的空间,即便将票价下调到20元或19.9元,依然会有利润,因为按照现行分账比例,19.9元影院也能分到超过10元钱。
也就是说,调低结算价对于观众买电影票价格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但肯定有积极作用,消费者更容易能买到价格便宜的电影票。
这是大鹏点头调低结算价的核心诉求,让观众能花更少的钱看到自己的电影,对于创作者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己的作品被人看到更开心、更有成就感了。
然而,这一难能可贵的操作,却被自媒体和营销号理解成“大鹏最后一搏”,以及“《长安的荔枝》回本压力太大,要亏本了,才降价促销。”
这样的逻辑大错特错!前文说过了,降低结算价是给观众让利,调整分账比例才是向影院妥协,相当于给影院让利争取更多排片。
恰恰相反,期待大鹏赔钱、等着看他笑话的恐怕要失望了,因为《长安的荔枝》已经回本。
且不说网上传的那些各种制片成本的猜测,因为《长安的荔枝》片方并没有公开宣布过成本。
咱就看其他可信度较高的信息。
前两天有网友在网上回应称,自己就是电影投资方,说《长安的荔枝》成本2亿。
那么截至发稿,《长安的荔枝》累计票房6.42亿,片方分账2.16亿,已经回本并盈利了。
退一步说,声称自己是投资方的网友,很可能是从二级市场买的份额,本身就有很高的溢价,这也是当下电影圈很常见的行为。简单举例,一部电影实际制作成本1亿,第一轮募资,主控方就已经将所有的制作费都拿到了,接着这些参与投资的出品方会将手上的份额“稀释”后再卖出去,本来投资1000万,可能会溢价到2000万再对外销售,这时电影对外宣称的制作成本就已经变成2亿了。
这些和核心出品方没关系,纯粹是下面公司的行为,这才会屡次出现有电影公司出声明,提醒投资者谨防投资诈骗的原因,就连这段时间备受关注的《731》也出过类似的声明。
所以,以大鹏的票房号召力和他在业内的认可度,《长安的荔枝》还没开机,保守估计他就已经回本并赚钱了,毕竟电影的制作成本肯定要包括导演费等各项费用。
以及,目前还不能确定《长安的荔枝》是否有发行方保底,如果有,那么保底价至少会覆盖电影的制作成本甚至一定比例的盈利空间,发行方保底除了为了能争取到发行合作外,也会赌票房大卖,因为一旦保底,就会商定在一定票房内更高的分账比例。
说回这次调低结算价,即便大鹏想让利给观众,肯定也要发行方点头,毕竟电影的发行工作是由发行方完成,成本也是发行公司承担,理论上大鹏不能插手。如今调低结算价落地,充分证明了无论是导演大鹏,还是发行公司,至少已经回本,接下来卖的每一张票都是赚的,才会有心情调低结算价啊!
写到这里,再回头看大鹏每一部电影相同的两个固定操作,就会明白为什么他能屡战屡胜,真的是活该人家成功。
第一个操作,就是前文说的调低电影结算价。
给观众让了多少利、促进了多少票房收入先不说,回本就让利,彰显了大鹏的格局和电影情怀。
这已经不是他的片第一次调低结算价了。去年的《“骗骗”喜欢你》也是早早就调低了结算价,这部电影最终票房4.45亿,因为是中小成本文艺片,回本和盈利压力都不大。如今《长安的荔枝》都没等到密钥延期就调低。
片方和影院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现在看电影的人变少了,如何把观众吸引回电影院、如何让影院日子过得更舒服?调低结算价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观众可以用更少的钱买票,而影院则可以有更自由的空间做异业合作、在影院内做更多促销。
这个暑期档,大鹏率先调低结算价,其实也是在敲打其他电影和其他片方,给他们打个样。
写到这忍不住提一下刚上线没两天的《哪吒2》,在影院上映了差不多半年,票房卖了150多亿,直到最后也没有调低结算价让利给观众,反倒是出品方光线传媒老板王长田在论坛上抱怨“片方分的钱太少。”
我就想问王总,看到《长安的荔枝》上映20天就调低结算价,你不脸红、不流汗吗?
还有正在热映的《南京照相馆》,业界盛传制作成本1.5亿,应该也差不多了,其实没啥大场面,都是在影视城里搭景拍摄,目前片方分账超过6亿,至少赚了4亿多。
《南京照相馆》比《长安的荔枝》晚上映一周,很想问问片方,打算什么时候调低结算价?一周后能调吗?
老百姓靠爱国情怀撑起了《南京照相馆》17亿的票房,片方已经大幅盈利,是否可以考虑让利给观众呢?就不说免费观看这种话,调低价格总可以吧?
第二个操作,是大鹏始终坚持的玩命跑路演。
路演对导演来说绝对是苦差事,不同城市奔波,总要赶早班机或红眼航班,到了一个城市通常都会跑很多个影厅和观众见面、互动。
现在的路演基本都是相同的规定动作,就连映后互动都会提前安排好、预埋问题,找网红上台等等。
但大鹏从《煎饼侠》至今刚好10年,他的每一部电影都会不厌其烦的路演,如今《长安的荔枝》已经进行到了第四轮路演。
十年来大鹏持续升咖,基本上跻身国内一线导演。冷暖自知,路演的辛苦他很清楚,只不过他十年来一直不改初心,从来都是虚心接受观众的批评与建议,他想要和观众面对面,听到真实的声音,好在之后的作品里去修正错误、提升作品质量。
我几乎参与了十年来大鹏每一部作品的路演或媒体群访,大鹏的习惯是,在媒体发问之前,他会下意识的先问在场所有人,是不是看过电影?觉得好不好看?有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这也决定了从《煎饼侠》的粗糙和生涩,到如今《长安的荔枝》终于触及了大制作工业电影,他一直在进步,一直做到尊重观众,才会一直都得到观众的回馈,能够回本并盈利。
最后,还是期待并呼吁包括《南京照相馆》在内的电影,能够考虑调低结算价,这个暑期档除了《你行!你上!》可能面临亏损外,其他电影都盈利了,调低结算价不会对自己的收益有太大影响,但却能为这个行业尽绵薄之力。
来源:光影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