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本届戛纳最豪华阵容,拍全世界野心最大的顶级富豪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4 18:36 3

摘要:继《小行星城》两年之后,韦斯·安德森再次带领观众回到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这是他第四次入围戛纳主竞赛。《腓尼基计划》讲述了欧洲富豪“扎扎”·科尔达(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饰)与其修女身份的女儿莉斯尔(米娅·斯雷普尔顿 饰)的故事。在又一次躲避暗杀的过程中,扎

苹果播客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Spotify订阅深焦DeepFocus Radio

上期戛纳报道:戛纳Day 10 |《狂野时代》金棕榈大热门?聊聊本届戛纳的三部华语片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2025.5.13-24

继《小行星城》两年之后,韦斯·安德森再次带领观众回到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这是他第四次入围戛纳主竞赛。《腓尼基计划》讲述了欧洲富豪“扎扎”·科尔达(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饰)与其修女身份的女儿莉斯尔(米娅·斯雷普尔顿 饰)的故事。在又一次躲避暗杀的过程中,扎扎与阔别六年的女儿重逢,计划培养她成为自己的继承人。父女二人踏上了一系列荒诞离奇的冒险之旅,以实现扎扎的宏伟计划:大规模开发这片潜力巨大的地区。

通过这段父女关系,韦斯·安德森再次探讨家庭纽带这一经典主题——此前已在《天才一族》、《水中生活》和《穿越大吉岭》中有所呈现。正如导演的惯常风格,影片还汇聚了丰富多彩的配角群像。此次,韦斯·安德森的御用演员阵容悉数回归,包括斯嘉丽·约翰逊、汤姆·汉克斯、马修·阿马立克、杰弗里·怀特、布莱恩·克兰斯顿以及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而迈克尔·塞拉则首次踏入韦斯·安德森色彩斑斓的电影世界。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安德森与罗曼·科波拉第五次携手合作编写剧本。

主竞赛单元

《腓尼基计划》

The Phoenician Scheme

导演: 韦斯·安德森

编剧: 韦斯·安德森 / 罗曼·科波拉

主演: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 米娅·塞普雷顿 / 迈克尔·塞拉 / 汤姆·汉克斯 / 布莱恩·克兰斯顿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动作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德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5-05-18(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25-05-30(美国)

片长: 105分钟

外 媒 评 价

Deadline

这部影片完全由德尔·托罗主导。他饰演一位奥纳西斯式的亿万富翁,再次展现出他对安德森对话节奏的精准把控,并以无可挑剔的表演完美诠释了这一角色。

《综艺》

相比怪才导演安德森近期概念奇诡的《小行星城》,《腓尼基计划》在形式上或许更加规整,但其深刻性却丝毫未减。安德森再次将存在主义命题编织进一副看似讽刺的喜剧皮囊之中。

《好莱坞报道》

《腓尼基计划》将导演一贯的存在主义关切(如亿万富翁阶级不受约束的权力、贪婪无度的资本与环保主义)与深切的人文主义叙事相结合——这种叙事在他近期的作品中曾一度缺席。

《电影手册》评分

《腓尼基计划》

Presskit翻译

1950年,谜一般的工业大亨阿纳托尔·“扎扎”·科尔达(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饰),这位欧洲顶级富豪,在第六次遭遇空难后再次死里逃生。扎扎的商业帝国触角遍布全球,错综复杂的商业版图与冷酷无情的经营手段使他成为商界对手的眼中钉,也成为各国政府的公敌,屡遭刺杀威胁。此刻,他正推进一项历时数十年、堪称职业生涯决胜之作的庞大计划——“科尔达海陆腓尼基基建计划”,旨在开发一个长期沉寂但资源丰富的神秘地区。随着个人资产风险飙升至难以估量,生命的威胁不断逼近,扎扎决定在此关键时刻选定并培养继承人——与他疏离了二十年的修女女儿莉斯尔(米娅·斯雷普尔顿 饰)。

扎扎带着他的私人导师比约恩(迈克尔·塞拉 饰)与女儿一起,在腓尼基地区展开旋风式巡访。父女二人周旋于形形色色的合作伙伴之间,试图填已经补迅速扩大成"鸿沟"的财务赤字,扎扎将其量化为:“现有全部身家,外加一点额外筹码。”冒险途中,莉斯尔也在暗中调查十年前生母(扎扎首任妻子)离奇被害的悬案。

在扎扎这一角色上,韦斯·安德森和罗曼·科波拉(尤其要归功于本尼西奥·德尔·托罗的演绎)共同创造了一个瞬间成为经典的反英雄形象。这个深不可测、充满魅力且世故老练的角色,在安德森独特的电影世界中迸发出无与伦比的光芒。德尔·托罗几乎在每一场戏中都展现了统治级的银幕魅力,赋予了扎扎·科尔达一个永载影史的经典形象。这部影片是一场令人振奋的荒诞喜剧,既是纯粹的视听盛宴,更在父女相认的羁绊中迸发惊人情感力量。

《腓尼基计划》剧照

开篇

扎扎·科尔达,这位冷酷且魅力非凡的欧洲商业巨头,展现出与美国同行截然不同的形象,在战后欧洲剧变的背景下,显得近乎神话般宏大。1950年,扎扎以多重身份登场:他是欧洲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全球最炙手可热的交易操盘手;无情的资本家、工业巨头和实质外交官;持多国护照的游牧者,无固定住址,也不受任何边界和规则的束缚。他同时也是一位品味卓绝的鉴赏家与永不餍足的探险家,随时携带古籍和私人导师(必要时还带着一箱手榴弹)纵横四海,将古董珍奇与自然瑰宝尽收囊中。

扎扎的冷静优雅、狡黠手腕与非凡气度,令人联想起二十世纪美国修筑铁路、垄断市场的“强盗大亨”,以及在沙漠中铺设油管的海外巨鳄——他们为当今的亿万富翁冒险家们创造了原始模板。“这类商人总是能灵活转型,”韦斯·安德森说道,“且对真相几乎毫无敬畏。”正如影史中众多工业巨子的银幕化身,从奥逊·威尔斯塑造的报业帝王查尔斯·福斯特·凯恩,到其更诡谲难测的《阿卡汀先生》。这些角色是黑帮教父、幕后操盘手、千面人与铁腕暴君的混合体。他们凭借自己的意愿和可疑的合法性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有时是可怕的人,但有时也可以被救赎,甚至常常是英雄般的。而扎扎到底是哪一类,还需拭目以待。

“故事一开始,我试图虚构一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欧洲商业大亨,类似奥纳西斯(希腊船王) 或尼阿乔斯(希腊富豪)这样的角色,”安德森表示,“我曾读过关于阿尔帕德·普莱什(匈牙利金融家)、卡卢斯特·古尔班基安(英国商人)和吉亚尼·阿涅利(意大利富商)的资料。”

《腓尼基计划》剧照

故事一开始是一个孤独英雄的故事,但很快就呈现出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见到了莉斯尔,很明显,这将是两个人的故事,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道路,却完全交织在一起。安德森说:“扎扎策略性地将女儿拉回人生棋局,因为他的商业野心需要这颗棋子。但随着威胁的不断升级,以及不断变化的局势和新敌人出现,他的计划开始瓦解,逐渐取而代之的是成为父亲的愿望。”

德尔·托罗对这一点的评述更加直白:“父女羁绊是影片的灵魂。”他回忆起与莉斯尔之间的一场关键对手戏,安德森要求他直视镜头,尽管米娅坐在他旁边。“这让我几乎像在和观众说话,”他惊叹道,“让每个观众都能感受到扎扎对莉斯尔的情感。”

韦斯·安德森与扎扎·科尔达这一角色的个人联系为创作增添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他坦言:“这个主题或许与我有个女儿有关,父女关系的呈现也反映了我妻子朱曼的父亲——黎巴嫩商人福阿德·马卢夫的经历,当然也包括我与他的经历。在某种意义上,他是电影的第一个灵感来源,扎扎身上的某些特质完全源于福阿德。”

片中扎扎所处的色彩斑斓的世界中的许多关键人物,也部分来自福阿德·马卢夫的社交圈,这部电影也是献给他们的。安德森说:“这些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受福阿德圈子的启发,我们设想某些同事专门负责这项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中的某些任务:航运大亨、铁路巨头、神秘王国的代理人等。他有自己的公司和团队,还有一群合作伙伴。我问他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说:‘都是狮子。’”

《腓尼基计划》海报

安德森的作品中常有对某一目标过分偏执的角色,他们的使命(以及寻求救赎的任务)往往在标题中揭示,如《天才一族》(The Royal Tenenbaums)的Royal与孩子们、《水中生活》(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中的捕鲨人Steve Zissou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Fantastic Mr. Fox)中复仇心切的Mr. Fox。但这些角色的欲望总和远无法与扎扎的雄心相比。他是安德森的一个全新的、瞬间成为经典的创造。

选角与拍摄现场

韦斯·安德森在构思扎扎这一角色时,唯一能想象的人选就是本尼西奥·德尔·托罗。“我之所以对写这样一个角色的故事感兴趣,是因为脑海中浮现出本尼西奥演绎这个角色的画面。这部电影的想法就是为本尼西奥·德尔·托罗量身定制一个角色,”韦斯·安德森说。“我第一次在2021年戛纳电影节《法兰西特派》宣传期间上与本尼西奥提到此事。我告诉他,如果他有兴趣,有一个角色适合他。我和本尼西奥很早就开始了这项工作。剧本有了十五页时,他就已经看过了。在整个过程中,本尼西奥从未有一刻不参与其中。”

“这样的角色,在过去可能会由安东尼·奎恩、利诺·文图拉拉或让·迦本饰演,”安德森说道。“如果本尼西奥不愿意演,我不知道谁能接替这个角色。你得回到电影史去寻找才行。”

正如本尼西奥自己回忆的那样:“这一切始于一个电话。韦斯说,‘我正在做一个项目,打算让你出演主角,但会有很多台词。’我说,‘呃,好吧。’‘你觉得怎么样?’我说,‘只要我们多加练习,应该就没问题,对吧?’”

本尼西奥几乎占据了整部影片的银幕,德尔·托罗完全掌控了这个角色。迈克尔·塞拉表示:“这部电影有一个大写的主角,你会喜欢一直坐在副驾驶位置上陪伴他,”他说,“当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领导者时,整个演员阵容的表现才会真正出色。”德尔·托罗将这一切归功于“优雅”的剧本(“读起来非常有趣”),几周的排练和讨论、安德森精准的导演指导,以及“很多努力工作”才有了银幕上的扎扎:“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角色。”

《腓尼基计划》剧照

饰演比约恩的迈克尔·塞拉,作为安德森团队的新成员,带给了这个角色自己的独特特色。安德森说道:“他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要的人,他对剧本非常了解,这个角色非他莫属。他自己创造了比约恩的举止、口音和形象。”

塞拉也提到:“这个角色在剧本中已经非常完整。当我们第一次接触这个角色时,我觉得韦斯有点惊讶我提出要改变口音。当然,剧本里写的是挪威口音,所以有了这一点。但我不认为韦斯当时真的考虑过口音的问题,直到我出现后我们才找到了它,并决定坚持下去。”

《腓尼基计划》剧照

饰演莉斯尔的米娅·斯雷普尔顿,年仅23岁,这几乎是她的首次主演,且故事是从她的视角展开的。安德森说:“一旦我们找到了米娅,我们就找到了莉斯尔。”

选角导演道格拉斯·艾贝尔表示:“我们为莉斯尔一角看了成百上千的人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经过多轮回调,韦斯立即被米娅身上既有的坚韧又充满活力的气质吸引。”

米娅回忆道:“我收到的角色简介非常简短,字面意思就是:‘你已经六年没见过你父亲,你是一名见习修女。’”米娅的脸庞或许让人觉得眼熟,似乎和她母亲凯特·温斯莱特相似,但她也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自信与才华。回忆起温斯莱特三十年前在《罪孽天使》中的首度亮相,米娅在她职业生涯的初期,已经以其完全独特且生动的个人特质脱颖而出。

米娅提到:“为了试镜录像,我表演了《犬之岛》中的一场戏。然后我和本尼西奥及韦斯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试镜,第二天我就接到了录取通知。”当米娅得知自己获得了这个角色时,她说:“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时我正在火车上,我坐在地板上哭了一会儿。”

这部影片最终成为了三位主角的故事。在开拍前,三位主演与安德森在贝尔曼电影城进行了两周的排练。“这是太棒的体验,”塞拉说,“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本尼西奥和米娅。我喜欢这样的排练,可以穿着自己的衣服喝咖啡,聊天、浪费时间、跑几遍场景,这太棒了。你可以在过程中变得更亲密。”

米娅说:“午餐时,我们有一个‘午餐俱乐部’——真的是这么叫的——我们去外面吃三明治,坐在野餐桌旁,然后直接回去工作。没有拖车……这真是太棒了。”在三个月的拍摄过程中,她说,“每天都有让我觉得不真实、像在做梦的时刻。”

《腓尼基计划》剧照

每天晚上,演员和剧组的聚餐,成为了韦斯·安德森电影拍摄的常规部分,增进了大家的友谊。米娅说:“每个人——剧组成员、演员,大家——都非常棒。我觉得这确实帮助大家进入了一个非常好、开放、安全、协作和富有创造力的环境,这对一些更困难的场景尤其重要。”

(德尔·托罗回忆道:“有一次,我不得不告诉韦斯,‘韦斯,这对我来说太难了——我几乎在每一场戏中都有戏,我可能无法每晚都参加聚餐了。我得回房间,和台词,为第二天做准备。’他对此表示理解。”)

德尔·托罗很快对米娅的表现印象深刻。“这是米娅第一次与这么多演员一起合作,她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一样准备充分,”他说。

米娅承认:“我其实很紧张,那是我第一天,我感觉有点想吐。本尼西奥走过来,把手放在我的肩膀上,说:‘没关系。我们会一起完成,这会很有趣的。’我们确实做到了,这非常有趣。这太棒了。”

《腓尼基计划》剧照

其他演员阵容

随着扎扎的计划逐步展开,“资金缺口”由于众多潜在对手的干扰而不断加大,三位主角踏上了穿越腓尼基的征程,拜访并争取每一个合作伙伴的帮助。

他们第一个接触的是由里兹·阿迈德饰演的法鲁克王子,这是阿迈德首次参演安德森的影片。安德森表示,法鲁克和他们所谈判的王国“部分灵感来源于亚美尼亚商人、收藏家及慈善家卡卢斯特·古尔班基安,以及他在中东石油行业的组织努力,那里的政治特性及不同地区和封地之间的复杂关系。”

接下来,团队前往一个地下隧道,和由汤姆·汉克斯与布莱恩·克兰斯顿饰演的莱兰和里根会面。安德森解释道,“尽管铁路大亨的角色设定在较晚的时期,我们仍希望从‘强盗大亨’时代汲取灵感,塑造一个类似JP·摩根的铁路大亨形象,只不过这次是加利福尼亚人。于是,我们选择了汤姆·汉克斯和布莱恩·克兰斯顿。”

“罗曼和我曾与他们多次合作,我深知他们拥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特质,以及一种在别处难以寻觅的纯粹美式气质,”安德森继续说,“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我所向往的美国精神,充满了乐观主义情怀。所以我们构思了这个非常符合美国西海岸,尤其是旧金山萨克拉门托风格的设定,这或许能从琼·迪迪恩的作品中看到一二。同时,我也在想罗纳德·里根。这并不属于电影行业,更接近帕萨迪纳的风格。”

《腓尼基计划》幕后照

随着故事推进,安德森电影中的熟面孔再次登场,饰演那些对扎扎的计划成败至关重要的商业合作伙伴角色。安德森为杰弗里·怀特量身定做了一个角色,灵感来源于他最近在《法兰西特派》和《小行星城》中的表现。“说到底,我们只是想要杰弗里·怀特来出演,于是我们设想了一个从事航运业的东海岸美国人。这个角色融合了纽约市中心的快嘴风格和垮掉的一代特质。”

谈及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表亲希尔达,安德森简单说道:“我们就是想让斯嘉丽出演这部电影。”在她未完工的乌托邦/集体农庄拍摄地,影片意在展示一种从古埃及到现代君主制延续的传统盟约形式。“她来自扎扎家族的某个分支。此外,这也是另一种商业谈判方式——通过联姻达成合作,这在商业世界中并不罕见。”值得一提的是,希尔达和扎扎是表兄妹关系。

今年戛纳红毯上的斯嘉丽·约翰逊

马修·阿马立克饰演的“马赛·鲍勃”灵感来源于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或雅克·贝克的经典电影,如《赌徒鲍伯》和《钱财勿动》。“我们对这类角色十分熟悉,尽管他们经常出现在美国电影中,但同样是巴黎特定社会环境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像美国夜总会黑帮电影的场景——黑帮头目按下按钮让访客进入办公室,抽屉里藏着枪。尽管通常他们不会面临恐怖袭击——这是我们走的另一条路线。”

“理查德·艾欧阿德(饰演恐怖分子头目塞尔吉奥)现在已经是我的老朋友了。它也有点像布努埃尔的风格,电影中有一群类似《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中的恐怖分子,”安德森说。“布努埃尔的个性中有一种无政府主义精神,我确信这些游击队员的灵感正是源自于此;一个你遇到的最有学识的人,居然是这个游击队的领袖。”

最后,揭开神秘面纱的便是你一直听说却直到此刻才得见真容的角色——扎扎的叔叔努巴尔。这一角色的名字和形象致敬了卡卢斯特·古尔班基安的儿子努巴尔·古尔班基安,这位满脸胡须、以好斗著称的继承人,和父亲卡卢斯特为了争夺家族财富控制权斗争至最后一刻。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将这一角色生动地呈现出来,充满威胁感。

“我们非常幸运,本尼迪克特能够来出演这个角色,”安德森说。“这是一个在故事中被众人提及,却直到后期才登场的角色。”像他真实世界中的名字一样,努巴尔体现了当商业和家族事务交织——或更准确地说,当它们没有妥善交织时——可能滋生的怨恨和黑暗面。安德森继续补充道:“这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些男人完全忽视了他们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也对他们抱有超越同龄人的期望。”

尽管与努巴尔达成任何形式的和解是不可能的,但他的死亡确实为扎扎和莉斯尔未完成的篇章画上了句号。有些人是无法救赎的,但正如德尔·托罗诗意地表示,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我想保持乐观,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善良的一面。确实也有些人没有善良——这种情况会发生。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认为,不论什么时候,仍然有希望。无论多晚,无论多老,弥补过去的机会始终存在。也许结果不会如你所愿,但你终将得到它。”

苏菲·亨特和本尼迪克特亮相戛纳

道德问题

安德森的前几部电影曾包含过超现实和幻想的元素,但没有像本片那样,出现特定的场景发生在另一个宇宙或维度中。在这部电影中,随着扎扎经历更多的生死考验,开始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更多的良知,并逐渐与莉斯尔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他遇见了天使般的存在,并在他们面前接受审判。“这些幻想映射着他脑海中的变化,因为扎扎最终渴望成为莉斯尔的父亲,这种渴望出乎意料地引导他,毫无预兆地,让他重新评估自己的人生,”安德森解释道,“他从一个史诗般的角色,转变为一个谦卑的父亲。”

在天堂般的场景中,莉斯尔对信仰的探索也联系了父女二人各自的旅程。毕竟,扎扎在她五岁时就将她送往了修道院。米娅谈到她的准备时说:“韦斯让我看一看《圣经》。当我去罗马做服装试穿时,我利用任何机会去观察那些与天主教相关的事物——不同的教堂、艺术作品。我尽量和尽可能多的人讨论这方面的内容。”

电影中的宗教元素,也与超现实主义对神圣的迷恋和颠覆相呼应。“部分灵感来源于布努埃尔,”安德森表示,“天主教文化贯穿了布努埃尔的每一部电影;它以某种方式成为了其中的一条线,有时甚至是大部分的线索。”

《腓尼基计划》剧照

艺术与工艺

“永远不要买好画,要买杰作。”

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场景在德国波茨坦的巴贝尔斯贝格制片厂拍摄的,这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型电影制片厂,自1912年开放以来,承载了无数经典作品。安德森曾在这里为《布达佩斯大饭店》拍摄过微缩场景,而这部电影则是他迄今为止摄影棚拍摄最多的实景电影。除了少数外景,几乎没有实地拍摄。安德森表示,“我对这些摄影棚非常熟悉。通常,电影会有一两个关键地点,然后试图让其他一切围绕这些地点展开。但在这部影片中,这将是一部几乎完全在摄影棚内拍摄的电影。”

本次安德森电影的另一个新面孔是摄影师布鲁诺·德尔邦内尔。安德森与德尔邦内尔此前曾在广告项目中合作过,但这是他们首次共同拍摄电影。德尔邦内尔的合作伙伴从蒂姆·波顿、朱莉·泰莫到科恩兄弟,再到国际导演如让-皮埃尔·热内、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和阿方索·卡隆等都有合作。

“有一个欧洲的摄影指导是非常有趣的,这给影片带来了特别的成分。”安德森表示。“布鲁诺为影片的灯光设计带来了一种深沉的气质,这与故事的情感氛围非常契合。”他说:“这不是指光线上的黑暗,而是个性上的黑暗。”

演员们对巴贝尔斯贝格的历史也很感兴趣。“我们谈到了《大都会》,那是在这里拍摄的。”德尔·托罗回忆道。“这是电影制作的发源地之一,”迈克尔·塞拉补充道,“从茂瑙和无声电影时代开始。”三月末,制片厂正式将其5号楼(提供服装和制作设计功能空间)更名为“韦斯·安德森大楼”。

“第一次走进这些场景空间时,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那种感觉,”米娅表示。“我不知道亚当(亚当·斯托克豪森。美术设计)和他的团队是如何做到的,我也不明白他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

影片的开头是扎扎坠机后泡在浴缸中享受奢华时光的场景。安德森引用了布赖恩·德·帕尔马的风格,拍摄了这段慢动作的开场字幕序列。就像在《铁面无私》中德尼罗饰演的阿尔·卡彭的剃须场景一样,镜头固定在天花板上,俯视整个房间。这里,扎扎在最舒适的状态下:泡澡、阅读、进食、吸烟,浴缸旁的冷饮瓶也格外引人注目。家庭佣人在私人空间中的舞蹈般动作让人联想到《魔女嘉莉》开场穿越更衣室的镜头。这是安德森在向大师致敬,同时也是对德·帕尔马电影中关于镜头位置的精妙运用的致敬,展示了安德森通过最少的镜头设置便能迅速传达出主人公的领域。

《腓尼基计划》剧照

德尔·托罗形容拍摄这一芭蕾般的场景“很奇怪”。他说:“韦斯把摄像机放在天花板上,然后我们都得非常迅速地完成一切。快速,因为他会用慢动作拍摄。‘给我瓶子,打开它,放回去’——动作要连贯,一气呵成,没有剪辑。我想说‘等一下,我忘了翻页!’但是那个火车已经开动了。韦斯·安德森的火车,一旦启动,就不会停。”

美术设计亚当·斯托克豪森表示:“扎扎的家是一次伟大的设计冒险。我们参考了几个关键的灵感来源,其中最重要的是来自卡卢斯特·古尔班基安在巴黎的家和威尼斯的一座宫殿。我们参观了几个实际场地,但大多数只是作为构建的基础。”

制片人杰里米·道森回忆道:“为了准备扎扎宏伟的入口大厅,我们参观了柏林周围的城堡和别墅。许多地方有错视的大理石墙壁和工艺精湛的柱子。所以我们决定复制那些大理石墙壁,并不是伪造版本,而是尽可能以手工绘制的方式,像当年一样制作出来。”

为了在扎扎家中展现真正的杰作(“我们只烧假画”),制作团队使用了实际的杰作。安德森表示:“我们曾做过很多电影,都会制作原创艺术品,但一开始我就想‘让我们尝试使用真正的艺术品。’这幅雷诺阿的画来自纳马德的收藏,马格利特的画来自皮茨奇的收藏,其他作品则来自汉堡艺术博物馆。这里有许多超现实主义作品、摄影、抽象表现主义,还有一件14世纪的木雕。”

《腓尼基计划》剧照

艺术策展人贾斯珀·夏普与安德森一起,参考了现实生活中的伟大艺术收藏家,他们像扎扎一样痴迷于收集艺术品、古董和自然标本:阿尔帕德·普莱什的植物藏品、卡卢斯特·古尔班基安的6000件跨越公元前和公元后的收藏,或威廉·兰道夫的私人动物园——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动物园,位于圣西门。

夏普表示:“获得这些作品的借展非常费力。我联系的几个人都笑着挂了电话。但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最终让我们成功了,这些作品在片场的效果非常显著。”

安德森补充道:“我认为这些真实的物品对演员们来说是有触动的,而在电影中你也能感受到它们的真实。在拍摄现场你能感受到不同,它们有一种特殊的气场。也意味着有专人戴手套保护这些物品,这也很有趣。”

曾属于格蕾塔·嘉宝的雷诺阿画作,曾挂在她俯瞰纽约东河的公寓中,“它在1990年被拍卖,现在在私人收藏中,”夏普说。“它静静地挂在莉斯尔的床头,为周围的疯狂世界提供了完美的背景。”

服装设计师米兰拉·坎农诺为角色塑造的服装风格,与她此前参与安德森电影的创作方法相得益彰,“与韦斯合作时,彼此有很好的研究交流,直接与电影设定的时期相关,但也从摄影、其他电影和绘画等其他灵感来源中汲取。”她补充道:“合作的结果是特定角色的形象,一旦韦斯批准后,就会与演员分享,确保演员在服装、化妆和发型上感到舒适,进而将其融入到角色之中。”

德尔·托罗回忆道:“我被问到,‘你是如何构建角色的?’我回答道,‘是韦斯的剧本,一点点我自己的元素,还有米兰拉的服装。’米兰拉和韦斯在每一细节上都非常契合,从帽子到鞋带,每一处细节都到位。”

《腓尼基计划》剧照

美术设计亚当·斯托克豪森的布景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拼图,始终处于组装和重组的某个阶段。那个巨大的未完成水坝布景,实际上是拍摄地的一个装置。但就像沙漠场景一样,它并不在真正的沙漠中。斯托克豪森解释道:“它实际上是波茨坦外的一个沙坑中的一座巨型雕塑。大坝是完全搭建起来的,背景则是我们的沙漠沙丘。”

德尔·托罗再次直接说:“亚当的制作设计简直疯狂。”

斯托克豪森表示:“我最喜欢的布景可能是埃及酒店的舞厅。”他补充道:“艾丽卡·多恩和卢西尔·高文与他们的图形团队一起设计了所有埃及复兴风格空间的象形文字,我们的书法团队负责将它们画上去。”

特效大多是通过实际操作完成的。“为了拍摄扎扎飞机窗户上的蜻蜓,我们使用了一个木偶,”道森解释道。“而飞机窗户外的背景,则用棉花球搭建成一个天空的投影。”

令人瞠目结舌的整个基础设施项目模型由西蒙·韦塞设计,他也曾设计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微缩模型。不同的是,这次模型足够坚固,可以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亲自操控。斯托克豪森赞叹道:“我甚至无法理解它,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微缩场景

模型还需要被摧毁,而这一部分也是通过实际特效制作完成的——由曾为《银翼杀手2049》和《沙丘》赢得奥斯卡奖的内夫泽特特效公司完成。“我们在停车场里练习,弄清楚该用多少个大型垃圾桶,当它们装满数千加仑水后,能够把模型炸飞,”道森说。“然后我们就在拍摄现场做了这一切。西蒙和他的模型制作团队花了整部电影的拍摄时间制作这件模型,而我们几乎在最后一天把它炸掉。”

安德森表示:“我们还考虑委托定制了一些原创艺术品。“扎扎会给莉斯尔什么?他会找卡地亚来做,所以我们联系了他们,他们为我们制作了作品。普拉达非常慷慨地为影片制作了背包——这也是一个关键道具。我觉得扎扎一定会有这个。镶嵌宝石的玉米芯烟斗来自登喜路。至于匕首,我们请我们的朋友 Harumi Klossowska de Rola 制作,她在自己的艺术中使用金属,她制作了一些很棒的东西。”

米娅说:“拍摄期间,无论在镜头内外,我都一直带着莉斯尔的念珠和烟斗。它们成了我双手的延伸。”

为了营造扎扎世界的音效,安德森的长期音乐监制兰德尔·波斯特探索了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以配合作曲家亚历山大·德斯普拉创作的宏伟而富有推动力的配乐。配乐中包括了爵士乐传奇人物格伦·米勒和吉恩·克鲁帕的作品,他们的鼓点为贯穿整个原声带的打击乐部分提供了灵感。但最具主导地位的音乐力量来自俄罗斯出生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他那富有戏剧性的芭蕾舞剧配乐(采用了作曲家亲自指挥其音乐的录音)成为了影片角色情感与地理旅程的支撑。

除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和《火鸟》中的作品外(以及德斯普拉在配乐中巧妙穿插的引用),安德森和波斯特特别选定了《阿波罗》中的高潮乐章(《升华》),这将在开场字幕序列中播放,用来将扎扎塑造为“史诗般”的人物。安德森表示:“我们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像山一样的男人,他本身就是史诗级的,他的生活也是史诗级的。”

《腓尼基计划》剧照

德尔·托罗说:“开场非常层次丰富,我喜欢这段音乐。我认为这与其他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有所不同:它更加忧郁,更加管弦乐。”

为了在马赛·鲍勃的喧闹夜总会中演奏的摇摆乐队(以及实际音乐,包括杰瑞·霍洛维茨的《泥虫》和迪兹·吉莱斯皮的《突尼斯之夜》),波斯特在柏林充满活力的爵士乐场景中找到了一支乐队。在莉斯尔和比约恩在火车车厢内的关键鼓独奏场景中,安德森喜欢克鲁帕的经典曲目《鼓乐》的早期录音(这首歌在霍华德·霍克斯的1941年经典影片《雁南飞》中,克鲁帕和芭芭拉·斯坦威克用火柴棒表演)。波斯特表示:“在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中,有一些非常精彩的鼓独奏。”

安德森表示:“这部电影并不是从具体的事物中诞生的,它在故事形成的过程中汲取了各方面的灵感。比如,本尼西奥和我一起观看了《公民凯恩》,那是所有大亨电影中的经典。《马蒂事件》是一部非常有趣的电影,音乐启发了我们,它在主题和故事上有很多联系。杜维威尔的《大卫·格德尔》改编自埃尔莱·内米罗夫斯基的书,这部电影也非常棒。它展示了一个老男人和他的合伙人们,他们已经远离了过去的生活,现在他们生活在比亚里茨,这种背景在电影中有所体现。”

《马蒂事件》剧照

扎扎对收集的渴望——就像他对知识的追求、对好交易的追求一样——不仅反映了他对美的喜爱,还反映了他在这场永无止境的游戏中追求的优势:另一种赢得机会。

然而,随着计划的展开,扎扎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他的财富、女儿、生命——他开始重新评估他所谓的“成功公式”。安德森表示:“这不仅是关于成功,还有意识到他知道一些东西,并通过培养谦逊,意识到不必去讨好别人。不是非得去赢,而是不去刻意迎合。”

制片人史蒂文·瑞尔斯则提供了对扎扎个人旅程的视角:“这是一次救赎之旅,即使它一开始并非如此。他为完成计划牺牲了物质的福祉,在此过程中,他与唯一值得信任的人恢复了关系。而在某种程度上,她也胜过了他。”

随着计划的完成,努巴尔被击败,项目启动,工人们得到了公平对待,腓尼基的未来得以保障,扎扎虽然在经济上可能变得卑微,但他与莉斯尔重聚,而比约恩也始终在身边。

德尔·托罗说:“我喜欢这个结局。”他从这其中学到的教训是:“无论你是站在胜利的队伍还是失败的一方,重要的是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以及你追求某件事的动力依然存在。最终,他做了正确的事,而他依旧是他自己。这一直都在。”

“我想他可能仍然会在那些纸牌游戏中作弊,你知道吗?”

- FIN-

深 焦 戛 纳 相 关 内 容

戛纳Day 10 | 《狂野时代》金棕榈大热门?聊聊本届戛纳的三部华语片

戛纳Day 9 | 戛纳红毯的行为艺术,直指凝视乌克兰人民的我们

戛纳Day 8 | 这部电影没进主竞赛,是戛纳的失败

戛纳Day 7 | 外媒差评如潮的金棕榈得主,真的不差

戛纳黑人领袖翻拍黑泽明,说唱歌手助阵再创新高

用本届戛纳最豪华阵容,拍全世界野心最大的顶级富豪

戛纳Day 6 | 戛纳过半,这两部我们推金棕榈!

戛纳Day 5 | 两位亚洲女导演!在戛纳很火!

戛纳Day 4 | 从阿里·艾斯特到麦浚龙,都扑得不行

戛纳Day 3 | 戛纳爆款来了!一部疯了的公路片!

如今能代表好莱坞的,仅他一人

戛纳 Day 2 | 一封用血写的匿名信,揭开极权政权的黑暗面

戛纳 Day 1 | 致敬、缅怀与呼吁,以及无聊的开幕片

2025年戛纳完整入围片单,毕赣《狂野时代》压哨入围主竞赛

来源:深焦DeepFocu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