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在台热映,闽南乡音唤醒盛唐记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22:36 3

摘要:近日,大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台湾公映,除普通话版外,还专门推出闽南语版,在台湾岛内引起热烈反响。该片不仅成为当下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一抹亮色,更为台湾民众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华文化宝库的新窗口。

近日,大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台湾公映,除普通话版外,还专门推出闽南语版,在台湾岛内引起热烈反响。该片不仅成为当下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一抹亮色,更为台湾民众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华文化宝库的新窗口。

身着唐制汉服、画着精致唐代妆容的台湾女孩林家萱,专门从北京飞回台北参加《长安三万里》闽南语版首映记者会。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长安三万里》以高适、李白等唐朝诗人的传奇故事为主线,将48首经典唐诗巧妙融入叙事之中,展现了大唐盛世的辉煌与文人墨客的豪情壮志。从繁华的长安街头到金戈铁马的战场,从诗人的豪情万丈到人生的跌宕起伏,影片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当影片在台湾的大银幕上展开,熟悉的诗句、动人的故事,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台湾民众感受到“无比亲切”。

闽南语版的推出,无疑是影片在台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台湾地区许多民众日常使用闽南语,这种亲切的乡音,让影片中的诗句有了更贴近生活的表达。为确保闽南语发音的准确性及文化内涵,制作方特别聘请台湾闽南语专家陈世明博士担任顾问,逐字逐句录制参考音档,再指导配音演员进行精细演绎。台湾演员李罗为李白配音,在首映记者会上,他用闽南语朗诵《将进酒》,激昂的语调、醇厚的情感,让现场观众沉浸其中。本片闽南语方言的运用,不仅是语言上的贴近,更是文化上的溯源。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方言之一,闽南语承载着两岸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它让影片中的唐诗以一种更亲切、更具地域特色的方式呈现,为台湾民众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华文化宝库的新窗口。

《长安三万里》在台湾的受欢迎,反映出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深厚底蕴。尽管两岸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轨迹,但中华文化始终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唐诗宋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无论在大陆还是台湾,都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台湾资深媒体人唐湘龙曾表示,看《长安三万里》能找到很强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正是源于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长安三万里》的成功也为两岸文化交流产业带来了启示。台湾对引进大陆电影实行“抽签配额”制,在激烈的竞争中,《长安三万里》脱颖而出,凭借其过硬的品质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赢得了台湾观众的青睐。

而从更深远的意义来看,《长安三万里》在台湾的热映,为两岸文化交流树立了典范。它启示我们,文化交流是促进两岸相互了解、增进同胞感情的重要桥梁。当下的台湾,由于一些政治因素的干扰,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部分年轻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甚至受到“文化台独”思想的影响。《长安三万里》的热映,让我们看到了通过文化作品进行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性。这部影片以生动有趣的动画形式和精彩的故事,让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中华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我们期待有更多像《长安三万里》这样的优秀作品,通过不同的语言版本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在台湾乃至全球范围内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希望两岸文化产业能够加强合作,共同挖掘中华文化的丰富宝藏,创作出更多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让两岸同胞的心灵在文化的滋养下更加紧密地相连。

记者:高杨

文字编辑:王慧文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

来源:人民政协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