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话《灰姑娘》的继姐形象在几个世纪的文化传播中早已被简化为扁平的反派符号,继姐们成为丑陋、嫉妒、恶毒的代名词,然而任何单向度的叙事都隐藏着被压抑的真相。2025年一部黑暗、重口味、让人心理不适的《丑陋的继姐》则从继姐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古老故事,于是一个关于社会
童话《灰姑娘》的继姐形象在几个世纪的文化传播中早已被简化为扁平的反派符号,继姐们成为丑陋、嫉妒、恶毒的代名词,然而任何单向度的叙事都隐藏着被压抑的真相。2025年一部黑暗、重口味、让人心理不适的《丑陋的继姐》则从继姐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古老故事,于是一个关于社会凝视、身体政治与身份焦虑的现代寓言便浮出水面。
电影的开场即是一场血腥的讽刺剧。故事的开始继姐和妹妹跟随着再嫁的母亲来到新的家庭里,继父只有一个女儿,即将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电影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故事模板发展,继父也并非传统童话里那个温柔却早逝的慈父形象,而是一个傲慢、残忍的贵族。在婚礼晚宴上,他为了取乐,将蛋糕狠狠砸在继姐的脸上,并因此大笑不止,最终乐极生悲以一种荒诞的方式当场暴毙,自此原本的贵族小姐成为了这个家里的“灰姑娘”。在原版童话中,灰姑娘是"纯洁无辜的受害者",但在这里,她的"正统性"建立在父亲的滑稽死亡之上,她并非因为善良而成为主角,而是因为命运给了她一个更有利的起点。影片从这里开始就奠定了一种荒诞的风格,观众本该对死亡感到震惊,但导演刻意用诙谐的方式呈现,让人在错愕之余忍不住冷笑一下。
《丑陋的继姐》最残忍的地方,不是它继续把继姐塑造成一个"恶女",而是它让每个角色都暴露了自己的阴暗面,没有纯粹的善与恶,只有被利益、欲望和社会规则扭曲的人性。在原版童话里,灰姑娘的父亲要么早逝,要么软弱无能,但在这部电影里,他活着着的行为比死亡更可怕。迎娶继母入门只是为了她那丰厚的嫁妆,利益驱使而已;他对继姐的羞辱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男权支配下的权力游戏,贵族享受着普通人在权威下痛苦却不得不强颜欢笑的样子;他死在自己最爱的"玩笑"上,而他的"高贵血统"没能保护他,反而加速了他的毁灭,传统叙事的结构与传统男性的地位在由女性导演的作品中轰然倒塌。
电影里的灰姑娘不是迪士尼式的天真少女,而是一个深谙生存法则的聪明人。她并非不知道继姐被羞辱,但她选择沉默,因为那是"父亲的小玩笑",她参加王子的舞会,不是因为相信真爱,而是因为这是她摆脱家庭、跻身上流的唯一机会,只有拿下王子她才能在家里拿下话语权,当王子对她示好时,灰姑娘并非被爱情打动,而是冷静计算着这场婚姻能给她带来多少利益,她的"善良"是有条件的——只对有利于她的人展现,而对继姐,她从未真正伸出援手。
王子在传统童话里是拯救者,但在这里,他只是另一个权力游戏里的玩家。他举办舞会不是为了找真爱,而是为了挑选最符合王室利益的妻子;他对灰姑娘的"一见钟情"本质上是对她美貌与社会形象的认可,而非对她本人的了解,影片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王子一直在追求的“完美的处女”王妃,但所娶的灰姑娘却早已经将贞洁献给了自己的爱情,王子的"魅力"只是王权包装下的假象。
电影用最血腥、最荒诞的方式,解构了童话中"水晶鞋试穿"的经典桥段,并将其升级为一幕令人毛骨悚然的现代寓言。当继姐砍断自己的脚后,母亲看到女儿痛晕过去,第一句话不是心疼,而是冷静指出"砍错了脚",然后毫不犹豫地举起斧头砍下另一只,这一幕将黑色幽默推向了极致。水晶鞋在电影中不再是浪漫的象征,而是一种暴力的筛选工具,继姐的悲剧在于,她真的相信只要穿上那只鞋,自己就能嫁给王子,就像现实中许多人相信"只要够瘦、够美、够顺从,就能获得幸福"。但规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就好像灰姑娘的脚天生合适,而继姐即使砍断双脚,也穿不上那只鞋,因为结局早已经注定。
《丑陋的继姐》的结局没有童话般的救赎,也没有传统反派应有的惩罚。当灰姑娘如愿穿上水晶鞋、与王子一吻定情时不过是从父权的城堡换到了王权的城堡,她摆脱了父亲的压迫,却戴上了王室的枷锁。继姐与妹妹骑着马奔向远方,寻找自己的人生,真正的自由,不在于穿上那双被诅咒的鞋,而在于有勇气赤足走自己的路,哪怕是无足。
来源:列克星敦撩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