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杀了,还这么猛?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7 16:06 2

摘要:我在一个疲惫的下午带着浅浅的困意打开,结果看的好几处热泪盈眶——倒不是被什么煽情的情节打动,而是被彼刻那种浓烈的、复杂的、具象的情绪感染。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振奋的韩国电影了。

那些影帝影后们,最近的作品水准都一般(尤其是你河正宇!)。

但没想到这一部超出预期。

我在一个疲惫的下午带着浅浅的困意打开,结果看的好几处热泪盈眶——倒不是被什么煽情的情节打动,而是被彼刻那种浓烈的、复杂的、具象的情绪感染。

真是好看啊。

终极对弈

这部电影命运多舛。

原本是在刘亚仁出事之前,被奈飞签下的,打算重磅推。

那时候刘亚仁拿到了影帝,成为名导哄抢的男一号,跟奈飞签了大约。

但出事之后,奈飞直接跟他解约,这部电影自然就被无限期压制了。

在全球大多数地区,演员出了这种事情,电影从商业上来说都完蛋了。但这部电影在拍完两年后,在刘亚仁尚在缓刑期内,居然在韩国公映了。

且保留了全部刘亚仁的镜头。

今天不讨论这件事本身的对或错,单就刘亚仁和李秉宪这次的表演,都精准入微、火候恰当,是他巅峰期的状态。

电影根据韩国围棋界两位天才的真实事件改编。

李秉宪饰演棋手曹薰铉,开场第一场戏就是他和聂卫平对决。

聂卫平的扮相像到惊人。

还有一个非常到位的细节,聂卫平的随身物件中有一包华子。

这个故事的第一层叙事,是天才豢养天才。

曹薰铉打败聂卫平后,成为当时韩国的最强棋手,完全找不到对手。

曹薰铉下棋时,各种习惯、小动作很多,棋品其实一般,但他生活中是个赤诚友好之人。

他遇到一个性格急躁、天赋异禀的孩子,下棋很猛。他试了三次,就主动当他师父,并且把孩子接到家里住。

世界冠军把一个乡下孩子接到家里包吃包住亲自教棋。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李昌镐,霸占棋坛20年,外号“石佛”。

曹薰铉倾尽所有教他,妻子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养育,孩子性格内敛,但很懂事,对师父言听计从,对师娘尊崇有加。

他的棋风呢,极慢、沉闷、精准,情绪稳定。和师父很不一样。

曹薰铉用自己成功的方法训练他,因为他的师傅就是这样把他教出来的。

这个过程里的人物塑造和氛围搭建层层递进,逐步推拉,刘亚仁的出色演技为后面两次突击的矛盾冲突准备好了足够的弹药。

第二部分,迎来意料之中的师徒对决。

尽管剧情大家都知道,但这一段还是拍的太精彩了。

李秉宪把那种“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自己的徒弟彻底击败”的复杂心理演绎了出来。

被徒弟打败,比被其他对手打败,更加耻辱吗?

豆瓣评论里有一句非常准确的评价:

当一个无往不利的天才遇到比自己更厉害天才时,他突然绝望的意识到,自己的天才,只不过是为了烘托对方而已。

再叠加上这个人是自亲手教出来的徒弟,心理张力拉满。

真正让整部电影升华的是第三部分。

一方面,继续推拉曹薰铉品尝失败及祝福徒弟的复杂心理。

一方面,也返回去刻画李昌镐“毫不留情的击败师父”的内心纠葛。

这是两个人共同面临的无解的残酷命题。

刘亚仁从师父家里搬出去在车上默默哭泣的镜头很动人。

赢了就要告别这件事太值得哭泣了。

当这两条情绪点汇到一起之后,人物关系又发生了绝妙的反转。

曹薰铉变成了徒弟,从资格赛开始打,一步一步去挑战王者李昌镐。

他开始放下曾经的自己,向新王学习。

不仅学术,更学道。

而李昌镐报答师父的方式就是,用自己截然不同的风格,给师父呈现另一种棋艺,另一种风格,乃至另一种人生。

一个非常动人的细节是:曹薰铉非常喜欢用盘外招,比如对手讨厌烟,他就不停的抽烟干扰对方。

但他发现这些招在情绪稳如狗的李昌镐身上不管用的时候,他就改吃口香糖了。

《终极对弈》没有《吴清源》的禅意和优雅,但作为一部商业电影,他把这个拍了千万次的竞技题材拍出了精彩和新意,不仅升华到了输赢的意义上,不仅换个视角讲述了“弑父”的故事,更是扣到了“告别”和“放下”这两个新鲜的内涵里。

人生总要告别,不管是赢是输,对吗?

来源:夏夏娱乐星播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