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战台儿庄》是中国大陆首部正面展现国民党军队抗日战场的电影,其创作始于特殊的历史年代。1965年,周恩来总理在欢迎李宗仁归国的宴会上提议拍摄台儿庄战役,但因环境限制未能实现。
《血战台儿庄》是中国大陆首部正面展现国民党军队抗日战场的电影,其创作始于特殊的历史年代。1965年,周恩来总理在欢迎李宗仁归国的宴会上提议拍摄台儿庄战役,但因环境限制未能实现。
直到1985年抗战胜利40周年之际,广西电影制片厂重启项目,由导演杨光远和翟俊杰联合执导,剧本经17次修改,最终以李宗仁为主线,真实还原台儿庄战役的全貌。剧组还采访了郑洞国、李仙洲等国民党将领,力求历史准确性。
导演及主要演员:
导演:杨光远与翟俊杰(兼饰演王铭章)。两人坚持“真实再现”原则,外景选在山东枣庄实拍,甚至复建了中正门遗址。
主演:
邵宏来饰李宗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其表演形神兼备,连李宗仁之子也为之动容。
初国良饰张自忠(59军军长),展现其忍辱负重的民族大义。
江化霖饰池峰城(31师师长),演绎破釜沉舟炸浮桥的悲壮。
翟俊杰饰王铭章(122师师长),他的表演得到王铭章遗孀的认可。
赵恒多饰蒋介石,首次在大陆电影中以相对正面形象出现。
剧情详解:
1938 年春,战火纷飞,侵华日军派遣军司令官之位更替,畑俊六陆军大将接替松井石根执掌统帅大权。畑俊六野心勃勃,妄图一举打通津浦线,计划与华北方面军南北夹击,将徐州合围。
与此同时,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不顾危险,急速奔赴徐州。他亲临前线,精心布局作战方略,毅然决定与敌人展开一场生死决战。
李宗仁力排众议,大胆启用被民众误斥为“汉奸”的张自忠;同时,将川军王铭章师纳入麾下。
津浦路北线的韩复榘集团军为一己之私,妄图保存实力,竟擅自放弃战略重镇济南,使得津浦线门户大开。
日军主力矶谷师团趁机南下,连克泰安、济宁、大汶口。
蒋介石得知此消息,怒不可遏,设计将韩复榘骗至开封扣押,随后押解至武昌执行枪决。
另一边,日军坂坦师团为配合津浦线上矶谷师团的正面进攻,在占领青岛后,沿着胶济线逼近鲁南军事要地临沂。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激战,就此拉开了台儿庄会战的序幕。
临沂战场上,庞炳勋集团英勇抵抗,但伤亡惨重。关键时刻,李宗仁急令张自忠部队火速增援。张自忠率部及时赶到,与庞炳勋部队前后夹击,成功保住了阵地。
3 月 15 日,日军矶谷师团不等东南两路日军协同作战,直扑滕县,与王铭章率领的川军一二二师展开了殊死搏斗。由于汤恩伯未能及时伸出援手,滕县最终失守,王铭章将军壮烈殉国。
日军攻克滕县后,气焰更加嚣张,全力向徐州进犯。李宗仁毫不畏惧,果断决定扼守战略要塞台儿庄,在此与日军展开大规模决战。他迅速向孙连仲、张自忠、汤恩伯等几个集团军下达命令,部署周密,严阵以待。
战斗打响,日寇凭借空军、坦克部队疯狂进攻,孙连仲部顽强抵抗,却伤亡巨大。三十一师池峰城部张静波营长竟在负伤后临阵脱逃。池峰城悲愤交加,决心破釜沉舟,与日军决一死战。他毅然炸掉唯一退路——运河浮桥,并忍痛处决了张静波。
尽管中国军队顽强奋战,但屡遭挫折的日军改变战术,很快占领了台儿庄四分之三的区域。此时,抄后路的汤恩伯却按兵不动,李宗仁心急如焚,以军法严令其立刻出兵。汤恩伯无奈之下,只得率部队从侧后向日军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台儿庄一线的中国守军全线反击,日军矶谷师团瞬间陷入重重包围。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最终将日军全歼于台儿庄外。
随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激动地向国民军事委员会发出捷报,台儿庄大战以中国军队的辉煌胜利告终。
《血战台儿庄》是中国战争片的里程碑之作,它首次客观呈现国民党正面抗战,打破此前意识形态束缚,获第10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等荣誉,至今仍被视为国产战争片的典范。
来源:莲乡情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