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荷尔蒙”和“情史”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0-12-05 04:19 1

摘要:1980年,17岁的姜文很郁闷,因为发小英达考上了北京大学,自己却落榜了,他像只落汤鸡站在内务府胡同口,猛抽了半盒烟。

01

1980年,17岁的姜文很郁闷,因为发小英达考上了北京大学,自己却落榜了,他像只落汤鸡站在内务府胡同口,猛抽了半盒烟。

姜文觉得不甘心,努着嘴说:英达,我也想上大学。英达瞅着姜文央求的神情,有些难辞其咎,便说了一圈安慰他的车轱辘话,但没啥用,最后只好撂下一句:要不...你去试试中戏吧。

1981年,姜文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成为了81级表演系中的一员。

踏入中戏,望着校园里的如云的美女,姜文体内的荷尔蒙第一次迸发了,越长越着急,20岁有张40岁的脸,同学们都叫他:“大马猴”。

姜文长相差劲,却有个“混不吝”的脾气。

在班里有两个要好的同学,一个叫刘小宁,另一个叫刘斌,三人关系好到吃一个肘子,刘小宁吃皮,刘斌吞肉,姜文啃骨头。

并称为“中戏三贱客”,经常把班里折腾地鸡飞狗跳,有一回,在宿舍里闹腾,吵到外面居民楼的邻居,被人家跑到街道办告状。

姜文知道后,穿上中山装,夹上公文包,假扮街道办干部跑到邻居家把人给训了一顿。临走前还倍儿严肃地对邻居说:你相不相信组织?相信就别告了,组织会落实。

三人一窜出胡同就哈哈大笑。

1984年,姜文从中戏毕业后,长相、成绩都不占优,但因嗓音低沉有力,说台词是一把好手,被分配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做起了话剧演员。

这一年,29岁的刘晓庆,刚刚主持完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成为无数观众的梦中情人,而她和姜文之间,只隔着一部戏,和一个陈国军。

02

在剧院的姜文,日子过的风生水起,靠着自己海吹胡侃的技能,登台和吕丽萍、岳红主演的苏叔阳的话剧《家庭大事》。

随后又演了一出国外话剧《高加索灰阑记》,二十出头的姜文连演两部话剧,眼看是个台柱子的势头,可他不安分,他觉得有点屈才,想吃上演员的饭碗。

正逢《末代皇帝》筹拍,姜文跑到剧组试镜,成了,白纸黑字的合同也签了,可到临开机,剧组把他换掉了,换成了“大众情人”尊龙。

姜文懵了,这煮熟的鸭子,怎么还能飞了那?

一溜烟跑到剧组去讨理,剧组给出的理由是,虽然姜文长得像溥仪,但他的长相不讨喜。姜文说:可本来历史上的溥仪也不帅啊。人家说:不重要。

长相拖了后腿的姜文,又郁闷了,也许是老天爷见姜文太惨,又悄悄给他打下一道光。

1985年,正值萎靡的姜文被导演陈家林看中,在影片《末代皇后》中出演溥仪,最后凭借此角,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姜文笑了:看来我真是当皇帝的料啊!

不久,姜文在演完话剧《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之后离开了青艺,因为他的“霸道”得罪了很多人。院长林克欢也支持他离开,因为他的脾气实在太倔了,缺个人治治他。

1987年,谢晋筹拍电视剧《芙蓉镇》,亲自打电话邀请了红的发紫的刘晓庆担任女主胡玉音,但男主秦书田的人选一直悬而未决。

直到谢晋看了姜文的定妆造型后,敲定由姜文出演秦书田。

剧中23岁的姜文和31岁的刘晓庆,饰演一对在混乱时期相互陪伴的苦命鸳鸯,不料,擦出火花。二人把剧中男女间的情感欲火一路泄到戏外。

有一回,剧组拍完雨中批斗的一场戏,谢晋导演将戏里的一坛米酒送给了姜文,姜文激动地抱着那坛子酒,一路小跑到刘晓庆的住处,聊了一整晚剧本...

“牛脾气”的姜文在有夫之妇刘晓庆面前,像泄了气的气球,被治住了。

然而这段“地下姐弟恋”没藏匿多长时间,姜文就遭遇了一次羞辱性的毒打。

03

姜文和刘晓庆私底下,好了1年,这期间,姜文更是化荷尔蒙为汗水,勤勤恳恳耕耘,脸上的气色,红润了不少,也年轻了不少。

不料,有好事者通风报信,告诉了刘晓庆的丈夫陈国军,头上长草的陈国军气的骂街,于1988年,4月21日,陈国军用一把小折刀,架在姜文脖子上说:把你和刘晓庆的事写出来。

看着刀子,姜文认怂了,伏在桌上写着:1987年我与刘晓庆开始建立恋爱关系(包括两性关系)。

陈国军拿过来扫了几眼,姜文又想把它要回去,说:我想加上一句,因为我爱她。

后来刘晓庆给陈国军打电话求情:国军,如果你还想要我,就不要打他。 陈国军还是狠狠踢了姜文两脚...

陈国军一搅,姜文和刘晓庆的情感骨架散了一半...

1989年,刘晓庆以“家暴诉由”和陈国军低调离婚,和姜文名正言顺住到了一起,随后两人又主演了田壮壮导演的《大太监李莲英》,演的是情真意切,据说看的田壮壮眼泪是啪嗒啪嗒往下掉。

1991年,28岁的姜文又耐不住性子了,想当导演。

花了几个月,没找到一部好剧本。一天,王朔把自己的小说《动物凶猛》丢给姜文,姜文翻到第一页就入了迷,彻夜未眠看完后,怔了怔,才从口中蹦出了几个字:写得真他妈的好!

于是,姜文又耗费了几个月,将小说编成剧本,刘晓庆为电影定名为《阳光灿烂的日子》。

电影开拍了两个月,账上没钱了,姜文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打转。情人刘晓庆于心不忍,鼓励姜文:你就好好拍电影,其他的事情都交给我来做!就把烂篓子接下了。

刘晓庆为了筹措资金,搁浅演戏,四处走穴,把北京的房子给变卖了,砸锅卖铁给姜文凑了300万。

1993年,《阳光灿烂的日子》横空出世,狂揽国内外大奖,姜文成功挤进一线导演阵营。但谁能想到,姜文和刘晓庆的鸳鸯路却走到了尽头。

分手原因,暂不可考。一种说法是,刘晓庆想下海经商,而姜文一心只想做导演,理念差异,导致两人渐行渐远。

另一种说法是,姜文在拍摄电影时,邂逅了丰腴饱满的美人宁静。

04

那时,姜文在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时,迟迟定不下女主角,一次,姜文在饭馆吃饭,正巧碰到身材火辣的宁静,内心变得一点不宁静,就大腿一拍,就把女主角的位置腾给了宁静。

姜文本以为招徕了一位“尤物”,待宁静风风火火闯进剧组时,方才知是个“祸害”。荧幕前宁静扮演的米兰,让姜文体内的荷尔蒙翻腾滚滚,迸发不断。

荧幕后,宁静的脾气比姜文还火爆,发威时经常顺带着姜文一块骂。作为地道纯爷们的姜文,自然不甘示弱,两人经常吵的天昏地暗。

一来二去,姜文就没能招架住宁静由内而外的致命诱惑,干柴烈火,迅速点燃了体内的荷尔蒙,火势蔓延太快,直接逼退了患难情人刘晓庆。

这一番“天雷勾地火”后,激情耗尽,大家都是爽快人,谁也不耽搁谁,便各自探寻下一场恋情去了。

圈内曾有句戏言:一个演员只拍一部戏,事业就完蛋了;一个导演只找一个女人,事业也完蛋了。

很明显,正处巅峰的姜文不想“完蛋”,所以,为了维持事业,一个才貌俱全的洋妞,走进了他的生命里。

1997年,36岁的姜文在北京一场名流聚会上和法国美女桑德琳,不期而遇。

姜文当时也很无聊,刚好来一洋妞儿,顺嘴就和桑德琳逗了逗,两人以艺术为由进行了“深入探讨”,越聊越投机,结果就聊出问题了。

姜文那熄火许久的“荷尔蒙”又擦着了。

两人熟识后,迅速陷入热恋,桑德琳是巴黎大学人类学博士,还兼修研究中国道教。东方韵味与异域风情兼具的柔情儿,谁能不爱,得到爱情滋润的姜文红光满面和桑德琳闪婚。

桑德琳在婚礼上用中文倾诉了自己的一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事业婚姻双丰收的姜文,俨然是人生赢家,携同外籍妻子在无数镁光灯下,熠熠生辉。

然而时间不长,姜文就遇到了一生中最悲惨的双重滑铁卢。

05

婚后的姜文,在美艳妻子的滋润下,又有了创作欲望,左右踌躇后,决定拍一部“惊世骇俗”的抗战电影。

为了采集相关材料,姜文先后4次去了日本的靖国神社,经过几年的筹措、拍摄、制作,这部抗战电影变成了《鬼子来了》。

2000年5月,《鬼子来了》在未通过审查的情况下,姜文左手牵着妻子桑德琳,右手领着女儿姜一郎。参加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并凭借该片荣获了评审团大奖。

本以为是阖家美满,春风得意,结果姜文栽了。

由于不可说的“违规参赛”,电影成了禁片,姜文受到了电影局“五年内不能担任导演”的处罚。这五年,姜文电影不能拍了,婚姻也散场了。

姜文和桑德琳因为在生活理念、孩子教育、个性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再加上姜文失去了导演界的青蔓藤,生活难免受到一些影响。

不久后,桑德琳带着女儿远走法国,两人之间只剩一张婚书,名存实亡。

打小志比天高的姜文,被来了一出双重的降维打击,有些难以承受,5年禁闭期除了埋头做演员, 维持生活,日子过得愁云惨淡的姜文渐渐染上了酒瘾。

这酒精一上头,就勾的下头的荷尔蒙蠢蠢欲动。结果胡乱一发泄,误伤了温州姑娘周韵。

06

2003年,姜文在拍摄电影《天地英雄》时,和姜文有过情戏的赵薇,把25岁的周韵介绍认识了姜文。

戏拍完了,周韵主动出击,前往姜文的工作室,想找姜文一起看晚霞看落日,听姜文讲那过去的事情……没想到姜文因为思念女儿喝多了。一看到周韵,一把抱住她,一边哭一边说:一郎,爸爸好想你,真的好想你。

周韵懵了,没想到姜文如此硬汉,内心竟然也这般柔情,然后紧紧抱住了姜文…后来,周韵就怀孕了。

不过周韵也不是弱女子,柔中带刚,颇为潇洒,正对姜文的胃口,有回,周韵出国给姜文买了件贼贵的皮衣,姜文觉得特丑。周韵二话不说,转脸把衣服送给了楼下保安,此后姜文再也不敢揶揄她的眼光。

后来有记者问周韵:你怎么拴住姜文的心?不料,周韵却答:干嘛要拴住,他还得拴住我的心呢。

如今,57岁的姜文早已走出那5年噩梦,事业上凭借着《让子弹飞》《邪不压正》等电影,再次平步青云,重回巅峰。

感情上历经波浪,收获娇妻,每天回到家抱着孩子乐呵呵地侃大话,不亦快哉!

其实我挺佩服姜文的,当年刘晓庆因经商风波,被判入狱,历任男友无一伸出援手,姜文却不顾流言蜚语,四处奔走,动用所有人脉请来了京城四大律师为刘晓庆赢来了取保候审的资格。

这一波操作,算得上个京圈汉子!

纵横娱乐圈30载,姜文在事业上成功过,也跌倒过;在情史上,痴情过,也风流过;戏里戏外都散发着肉眼可见的荷尔蒙,转回现实却能为了家庭,硬生生压下去,不容易。

来源:读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