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尼古拉》陪伴一代又一代的法国人走过了他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代。这部诞生于1959年的连载漫画在法国尽人皆知。就连萨科奇总统当选时,都被冠以“小尼古拉要去爱丽舍宫了”的戏语,其在法国人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终于在他诞生的半个世纪后被搬上银幕,引来法国人再一
1
漫画故事诞生于战后,五十年代的法国,社会体系已经恢复,正在准备政治稳定后经济腾飞的“黄金年代”。1959年3月29日出版的《西南部星期日报》上,由故事大王勒内·柯西内和插画大师让-雅克·桑贝共同创作一个短篇故事“复活节彩蛋”,诙谐的短文,配上生动亲切的插画,一经推出,便深受读者好评。
这是小尼古拉第一次与读者见面,在大家强烈要求下,柯西内再写续集,几个月后发表在另一家报刊上,由此一发不可收拾。这份新生的报纸,也就成了小尼古拉的胡闹乐园。此后的六年里,打着领带,套着红背心,身穿西装小短裤的尼古拉,伴随着读者身边,一同长大。
中国曾翻译引进,出版高达百万册。书中关于孩子们的描写太准确了,让大人们忍俊不禁的细节。这五本薄薄的《小尼古拉》,拿出来毫不起眼,却永远不会从图书馆和书店儿童区里消失。和小尼古拉童年的孩子们早已长大,身为人父母,再读起原著来,还有份老友重逢的亲切感。
2
因为形象太过深刻,如此熟悉的小尼古拉搬上荧幕,必须经得起千万读者的审核。电影版《小尼古拉》的导演人选,最终落到了洛朗·迪哈德身上,这位曾执导过《莫里哀情史》的卖座片导演身上。洛朗·迪哈德凭借处女作《谎言与背叛》扬名,具有天然的幽默感和观察力,是这部电影的不二人选。
这样一部全体法国人都谙熟的电影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无疑在于儿童演员的挑选。制片方和导演为此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海选。选角过程中让导演饶有兴趣的是孩子们的表现充分展现了不同的天性。
在拍摄现场,三天之后,孩子们便开始要求有自己的发型师或化妆师!他们很懂得如何从大人那里获取同情,其中的一些孩子来试镜时充分施展了诱惑和装腔作势的艺术。虽然导演从未和孩子拍过戏,但是结果却令导演和剧组觉得他们棒极了!他们就是真正的演员。
这些孩子就像是每一个小学班级里都会有的活宝们,从书中走上银幕,做着大人们看起来无足轻重,孩子们却一本正经的举动,影片仿佛在和记忆中的童年打招呼,勾起无限的感慨。
除了一班可爱调皮的小学生们,流畅的剧情还需要大人们来配合。首先是小尼古拉的父母,也是一对表面上争吵固执,其实恩爱体贴的标准法国夫妇。《欢迎来到北方》的主演卡德·梅哈德,搭配上著名笑星、主持人瓦蕾丽·勒梅西耶,这对组合,简直就是在电影院里上了一出精彩的二人话剧。
在两位老戏骨面前,小尼古拉的扮演者马克西姆·戈达尔显得有些稚嫩,但这也正好显出了原作为小尼古拉定位的质朴性格。老牌笑星米歇尔·加拉布,一头白发了,也来友情客串教育部长。
班主任则选了比原著中年轻不少的演技派女星,桑德琳·吉布兰。还有不少法国影坛的熟面孔在影片中悄然出现,譬如《放牛班的春天》里的爱心老师杰拉尔·朱诺,就突然冒出来,又教孩子们合唱,两手一摊“我也没办法了”,调侃了自己的代表作。
3
在这么热闹的剧情,超高的人气之下,所有的法国院线都为此片排好了最佳时段。十月的全法,五百多个院厅里笑声不断,有许多像加拉布那样的爷爷奶奶,带着小尼古拉大小的孙辈前来观影,首周票房急破百万,甩开好莱坞影片毫不意外。
电影版中的小尼古拉,一袭西装短裤配红背心,和书中的描述一模一样。开场别有韵味地以桑贝插画的方式打出字幕,特别标明了“献给柯西内”,纪念这位睿智的儿童文学作家。一个个熟悉的故事串起愉悦的90分钟,色调温暖,节奏紧凑,都是以孩子们的视觉来展现,毫无成年人的拘谨和沉闷。
《小尼古拉》是这样一部制作,桑巴绘画的力道、精致和简洁无疑是其视觉冲击力的源泉。电影不能照搬原作,原作却激励导演制作一部精良的、有设计感的、优雅的电影。同时,影片还要跟随戈西尼的文字的旋律,让这些诗一般的文字以没有断句的方式自然流淌出来。装饰、背景、服饰,所有的现场都要在严格的控制之下。漫画创作于50年代,电影也应当呈现出那个年代电影特有的氛围。
《小尼古拉》的故事背景,与《放牛班的春天》,《四百击》同处一个年代,但在手法上实在是轻松,丝毫不需要煽情和深刻。小尼古拉一班,虽然也调皮捣蛋,但不是什么问题班级,也没可能出一个天籁童音,只要回答出“穿过巴黎的河流”这么简单的问题即可打铃下课了。他们的小打小闹,仿造“高卢英雄”的把戏,只在乎自得其乐,观众们或是像《天使爱美丽》那样带着幻想旁观,或是也跟着一起回到儿时,把心灵降到了八岁那年。
N
备用地址:
好书推荐
2000多年来,它是中华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看其他书是踏上进步的阶梯,读《道德经》则是直接登上高山之巅,仰可观宇宙之变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大至天地,小至尘泥,到修身、养生、处世、治国,万象森罗,尽收眼底。
小伙伴们,如果有想看的娱乐人物,事件,电视剧,电影等,记得在下方留言,点赞最多的,我们将最优安排创作~来源: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