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铸史,铭记抗战岁月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2 17:34 4

摘要: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南京艺术学院秦翼教授和张丹副教授联袂打造的学术力作《光影山河:电影与抗战》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与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这部著作以电影为棱镜,映照出1931至1945年间中华民族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南京艺术学院秦翼教授和张丹副教授联袂打造的学术力作《光影山河:电影与抗战》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与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这部著作以电影为棱镜,映照出1931至1945年间中华民族浴血抗争的壮阔图景,填补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空白,为抗战胜利80周年献上了一份极具分量的文化厚礼。

光影铸史:电影与抗战的深刻联结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悲壮的篇章,而电影作为记录时代的媒介,在民族存亡之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光影山河:电影与抗战》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全面呈现了抗战时期中国电影产业的曲折发展脉络。从抗战初期电影人怀着救亡图存的热忱投身创作,到大后方电影工作者不遗余力地宣传动员;从根据地电影事业在艰苦环境中艰难萌芽,到“孤岛”时期上海与香港电影人的坚守,再到沦陷区电影人在压迫下挣扎求存,书中细致入微地展现了电影与抗战之间的密切联系。

《壮志凌云》剧照

电影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与民族精神的传递者。书中系统梳理了抗战时期的电影生产历程,揭示电影工作者如何在山河破碎之时,将胶片化为武器,用镜头记录战争的真实面貌,用影像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无论是《壮志凌云》中“团结御敌”的激昂呐喊,还是《木兰从军》中借古喻今的隐性抗争,这些作品都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载体。

经典重现:胶片中的民族记忆

《光影山河》不仅是一部电影史著作,也是一部充满温度的大众读物。书中精选140余张剧照、海报等历史影像资料,以双色印刷还原老电影质感,带领读者重回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风云儿女》剧照

《狼山喋血记》剧照

书中详细分析了多部经典抗战电影,解密其创作背景与时代意义。例如,《风云儿女》展现了抗战背景下青年知识分子的彷徨与觉醒,其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民族精神的象征;《狼山喋血记》利用“打狼”的隐喻,呼吁全民团结抗日;《壮志凌云》则以北国农民的抗争故事,喻示“要生存唯有战”的真理;《八百壮士》真实再现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率部死守四行仓库的壮举,彰显“中国不会亡”的民族气节;《小玩意》揭示了帝国主义对民族经济的冲击,细腻刻画普通人在国难当头时的觉醒与奋起抗争;《三个摩登女性》从女性视角出发,展现了抗战时期的社会现实;《塞上风云》紧扣民族团结抗日的主题,传递出共御外敌的坚定信念。这些影片既是电影艺术的瑰宝,更是民族集体记忆中的珍贵片段。

《小玩意》剧照

《三个摩登女性》剧照

填补“黑洞”:全面呈现抗战电影史

在过往的抗战时期电影史研究中,始终存在一个“黑洞”,即沦陷区电影常常被主流叙事所忽略,导致中国电影史的版图并不完整。《光影山河:电影与抗战》首次将抗战初期的民族电影、大后方抗战宣传片、根据地人民电影、上海与香港“孤岛”时期电影生产,以及沦陷区的电影文化侵略等全部纳入研究视野,构建起一幅全面立体的中国电影历史图谱。

《光影山河:电影与抗战》,秦翼、张丹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

书中特别关注了沦陷区电影的复杂面貌。例如,上海沦陷后电影产业的生存危机、伪满时期日本的文化殖民企图,以及电影人在强权压迫下的艰难周旋和隐晦抗争。通过解密战时审查档案、影人日记等珍贵史料,作者揭示了胶片背后的文化暗战与意识形态博弈,为读者理解那段特殊历史时期提供了全新视角。

《光影山河:电影与抗战》的问世,不仅是对中国电影史的一次回顾,更是对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书中对抗战后中国电影转变的思考,揭示了战争对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可以说,一部电影史,就是一部浓缩的抗战史,其中蕴含着民族的创痛、记忆、思考和觉醒。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本书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思考艺术与时代关系的珍贵范本。

来源:文汇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