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4 月 10 日,国家电影局宣布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这项政策既是对美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的精准反制,更是中国电影产业从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型的关键举措,标志着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步入内生驱动的新发展阶段。
从贸易反制的调整,看中国电影市场的新坐标
枫影
2025 年 4 月 10 日,国家电影局宣布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这项政策既是对美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的精准反制,更是中国电影产业从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型的关键举措,标志着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步入内生驱动的新发展阶段。
美国对华商品加征 84% 关税的贸易挑衅,将战火引向文化领域。中国市场的反制举措具有清晰的市场逻辑:当美国将关税武器化,其文化产品竞争力必然受损。数据显示,2023 年好莱坞在华收入同比暴跌 42%,而同期欧盟、东盟影片引进量增长 58%。《奥本海默》因价值观争议而推迟引进,《惊奇队长2》在华票房创漫威电影新低,这正印证中国观众对美式文化输出已产生审美疲劳。
这场调整的本质是市场规律主导的结构性优化。国产电影工业化体系日趋成熟,2024 年《流浪地球 3》以 42 亿元票房刷新科幻片纪录,《热辣滚烫》开创体育题材影片新范式,推动国产片票房占比提升至 58%。中影集团 23 亿元投入虚拟制片技术,使特效制作周期缩短 40%;华为 HDR Vivid 标准覆盖全国 80% 特效影厅,成功打破好莱坞技术垄断。当进口片撤档腾出市场空间,更多《封神第二部》《长安三万里》式的本土佳作正加速填补。
中国电影市场的这次转身,既是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主动作为,更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当国产影片在技术、叙事和工业化层面实现全方位突破,市场调控政策与观众审美需求形成共振,一个更具文化自觉与产业韧性的电影生态正在形成。这场始于贸易反制的调整,终将推动中国电影在全球文化格局中书写新的坐标。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