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抽象的国产电影诞生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0 18:53 6

摘要:这应该是今年迄今为止最抽象的国产电影。此前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上放映时,《东四十条》口碑不错,一票难求。只是影展口碑和大众兴趣往往是两个维度,这从电影上映后首日票房仅有6.7万元就能略窥一二。

看完《东四十条》之后,我一直想找一个词来概括这部电影。无聊、沉闷、琐碎……这些词都沾边,但又都不确切。

想来想去,还是抽象最合适。

这应该是今年迄今为止最抽象的国产电影。此前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上放映时,《东四十条》口碑不错,一票难求。只是影展口碑和大众兴趣往往是两个维度,这从电影上映后首日票房仅有6.7万元就能略窥一二。

没有完整的故事,两位主角的对话随机且荒诞,很多角色突兀出现后没了下文……这些特质,注定了《东四十条》极难破圈。那么,这么一部小众的文艺片,到底有何看的必要?

01

如果你看过日本电影《濑户内海》,那么对于《东四十条》的风格就不会陌生。就像濑户和内海都是人名一样,东四和十条也是人名。这两个住在北京鼓楼附近胡同的北漂,相识于春天的某次排队,在胡同里看见一张重金悬赏的寻鸽启事,两人一拍即合,一场寻鸽之旅就此开始。

寻鸽只是一个借口。两个人一起在外面四处晃悠才是真相。胡同、公园、河边……东四和十条随机出没于以上地界,哪怕是坐在公厕对面的长椅上,也能闲聊半天。

什么都找,但就是不找鸽子。对于这种没有工作、四处溜达的闲人,更通俗的称呼是“街溜子”。

没有整体的剧情,全片由多个片段式的对话组合而成,对于想看故事的观众来说,这有些煎熬。

对话的内容可能是假定现在是世界末日,两人拥有一艘船,为哪些人该上船而争论。

也有可能是一本正经地讨论给公厕做测评,从气味、隔音等不同维度去打分,严肃且滑稽。

还有可能是围绕着东四接到的电话。

讨论频率最高的电话是外卖员打来的。两人深入讨论了多次之后,东四告诉十条,其实这些外卖都是陌生人用他手机号点的,至于为什么,影片没有交代,十条也没有追问。

如此种种,出人意料的同时又让人满脑问号,有种冷幽默的感觉,同时带着一丝趣味。

看不进去的观众大概会提前离场,因为它“没意思”,看起来很无聊。同频的观众,却会产生遇到知音的感觉,原因还是它“没意思”,看起来很轻松。这注定是一部小众且带有亚文化属性的电影。

02

“鼓楼人的青春只是比外面的人延长了几年,迟早也是会结束的”,这是电影里很触动观众的一句台词。

鼓楼在北京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有北京土著,有外来的北漂,也有络绎不绝的游客,三类人互不打扰,有着各自的结界。

在电影里,东四和十条在鼓楼附近的胡同里四处游荡,碰见了独立导演、独立音乐人等各种有意思的人。那些看似闲笔的镜头语言,其实背后都是深情款款,倾注着主创们对这里的热爱,难怪有观众看完之后感慨,“这是一封写给鼓楼的情书。

在这封情书里,观众跟着这两个“街溜子”,见识了北京的另一面。四季轮回,北京哪个季节都有可爱之处,只是需要有这份闲心去发掘。

谁说北漂就一定要争分夺秒,把日子过得如同上了发条。让自己闲下来,去公园野餐,去河边钓鱼,去捡落叶,去堆雪人。在紧张的城市生活里,其实人有一百种方法让自己变松弛。

在公园野餐时,东四跟十条在树上发现了一个被卡住的风筝,两人试图解救它,但结果是徒劳的。被卡住的风筝,像极了被卡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拥有理想却屡屡失意,陷入迷茫。仿佛电影里提到的那款名为“俄罗斯圆块”的游戏,永远消不掉,充斥着虚无与彷徨的感觉。

看《东四十条》,看的就是这种感觉,这种生活荒诞、忙里偷闲的感觉。原来生活远不止旷野跟轨道,还有无所事事的瞎晃荡。让自己从按部就班中解脱,就会发觉上香其实比上班和上进快乐太多。

如果你对这部抽象的文艺电影感兴趣,那就要抓紧看了,因为实在排片不多。到了电影院你就会发现,热衷搞抽象的观众,其实挺少的。

就像我看的那场,观众只有自己。

【文/忠犬七公】

来源:影视独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