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犯投资的‘反诈宣传片’?梁朝伟的雪茄也救不了这场猫鼠游戏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9 21:30 3

摘要:作为一部号称“首部海外追逃经侦大片”的电影,《猎狐行动》从立项到上映始终裹挟着观众的期待与好奇:跨国追逃、金融犯罪、影帝飙戏、真实案件……这些标签本应打造一场酣畅淋漓的智斗盛宴,但最终却沦为一部“猎奇”大于“猎狐”的平庸之作。

这是一场黑色幽默的完美闭环。

作为一部号称“首部海外追逃经侦大片”的电影,《猎狐行动》从立项到上映始终裹挟着观众的期待与好奇:跨国追逃、金融犯罪、影帝飙戏、真实案件……这些标签本应打造一场酣畅淋漓的智斗盛宴,但最终却沦为一部“猎奇”大于“猎狐”的平庸之作。

2021年,轰轰烈烈造势上映,影帝梁朝伟口碑铺垫,万众期待的电影,在悄无声息中“隐匿”了,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一则新闻。

2021年5月,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报道,北京证监局在答复投资人对品今基金、品今控股、品今资管等公司的举报时表示,该局发现上述三家公司涉嫌违法犯罪,已将相关线索证据进行了移送,并向政府有关部门通告了公司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情况。

据媒体报道,品今系的犯罪模式本质是“私募外壳+资金池运作+关联利益输送”,其行为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及挪用资金等罪名。

影片投资方“品今系”实为金融诈骗集团,其通过影视洗钱、非法吸收资金等行为被曝光,而该片恰恰是公安部支持的“反金融犯罪宣传片”。

这真是一个讽刺感拉满的设定:诈骗犯参与制作“猫抓老鼠”的电影,甚至原计划在“警察节”上映,最终因丑闻紧急撤档,堪称“年度荒诞新闻”。

网友辣评①:建议拍续集《猎狐行动:抓投资人》,票房绝对破纪录!

网友辣评②:“骗子拍反诈片,贪官拍反腐剧——建议下次毒贩拍禁毒大片!”

回归电影本身,真实案件改编的“吸睛点”为何救不了这部电影?只因观众期待点和实际落差造成的差评一片。

黑锅一:

观众期待点:

跨境追逃的“神秘感”:公安部“猎狐行动”的真实背景自带话题性,观众期待看到中国警察如何在海外破解金融迷局、跨越司法壁垒,甚至幻想一场“中国版《谍影重重》”的智斗戏码。

技术硬核的“爽感”:区块链追踪、大数据分析、洗钱网络可视化……这些专业术语被预告片包装成“高科技追凶”,观众渴望通过电影窥探经侦警察的破案黑科技。

实际落差:

动作戏喧宾夺主:影片为迎合商业性,将智力博弈降维成枪战追车。反派戴逸宸(梁朝伟饰)竟拥有私人武装,猎狐小队化身“全能战士”,连拆弹、近身格斗样样精通,完全背离经侦警察的职业特性。

技术细节沦为背景板:区块链追踪仅用“三维星系图”一闪而过,大数据分析被简化为敲键盘特写,观众期待的“烧脑破案”变成“暴力收网”。

观众吐槽:

“以为能看到高智商对决,结果还是突突突!”

黑锅二:

观众好奇点:

梁朝伟的“恶人转型”:从《无间道》的忧郁卧底到《金手指》的幕后黑手,观众期待他如何诠释一个优雅又残忍的金融巨鳄。

段奕宏的“硬汉警察”:从《烈日灼心》的冷面警探到《暴雪将至》的执拗追凶者,观众想看他如何演绎经侦警察的智慧与坚韧。

实际表现:

反派沦为“暴力符号”:戴逸宸的动机仅停留在“贪婪”,虐杀名马、威胁证人等行为只为凸显狠厉,缺乏如《黑暗骑士》小丑般的哲学深度。

正派沦为“工具人”:段奕宏饰演的叶钧台词重复“必须抓住他”,专业素养被动作戏消解,连劝酒套情报这种“古早港片桥段”都重现银幕,观众直呼“降智”。

观众调侃:

“梁朝伟抽雪茄的镜头值19.9元票钱,剩下的全是赠品!”

观众猎奇点:

现实比电影更戏剧:影片投资方之一竟是金融诈骗集团“品今系”,犯罪者与反犯罪者合作拍片,甚至原定在“警察节”上映,堪称魔幻现实主义。

行业乱象的讽刺:观众发现,电影中“经侦警察抓诈骗犯”的剧情,竟与幕后“诈骗犯投资拍片洗钱”的现实形成闭环,比电影本身更“烧脑”。

观众反应:

“建议拍续集《猎狐行动:抓投资人》,绝对票房破纪录!”(网络热梗)。

黑锅四:

观众爽点:

巴黎追车戏的“烧钱感”:高速撞车、漂移过弯,试图复制《的士速递》的法式狂飙,满足观众对“国际化大片”的视觉期待。

平行剪辑的“紧张感”:法庭对峙与街头追杀的交叉剪辑,试图营造“最后一分钟营救”的窒息节奏。

实际观感:

动作与剧情脱节:追车戏长达10分钟,却与主线案件关联微弱,观众吐槽“像是插播广告”。

情感铺垫不足:女警高小佳的牺牲本可催泪,但因角色塑造单薄,观众反而觉得“死得突兀”。

1. 智力博弈>暴力冲突:如《大空头》用黑色幽默拆解次贷危机,观众为“看懂金融陷阱”而自豪。

2. 人性深度>脸谱善恶:如《寒战》中警队高层的权谋斗争,正邪界限模糊,角色更具张力。

3. 真实感>猎奇感:如《湄公河行动》还原跨国执法细节,让观众代入警察的真实困境。

观众心声:

“我们不需要超级英雄,只想看真实的警察如何用专业和智慧解决问题。”

《猎狐行动》的失败,本质是一场“题材投机”的溃败。观众的好奇心被“真实案件”“影帝飙戏”等标签点燃,却被空洞的剧情、降智的角色和割裂的类型元素浇灭。若国产警匪片仍沉迷于“猎奇式创新”,而非深耕故事与人性,那么再多的跨境追逃、再炫的特效场面,也只会让观众感叹:“猎狐行动,千万别动!”

豆瓣4.7分、票房垫底的背后,是观众对“假大空主旋律”的集体厌倦。

二创梗图疯传:“梁朝伟抽雪茄值19.9元票钱,剩下的全是赠品!”

上映3天仅2000万,清明档四部片中垫底,远不及《孤注一掷》25亿的同类题材成绩

来源:一壶茶的闲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