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71岁的成龙以白发长袍的宗师造型亮相,与1984年初代《龙威小子》的拉尔夫·马基奥并肩而立时,《功夫梦:融合之道》的首批角色海报便注定成为热门话题。
当71岁的成龙以白发长袍的宗师造型亮相,与1984年初代《龙威小子》的拉尔夫·马基奥并肩而立时,《功夫梦:融合之道》的首批角色海报便注定成为热门话题。
海报中,成龙怀抱抱拳礼的东方哲思与马基奥的空手道刚劲形成鲜明对比,而站在二者之间的功夫少年,则成为串联武学精神的纽带。
在我看来,这部《功夫梦:融合之道》,很像是一场跨越四十年的银幕重逢,一次东西方武术精神的深度对话。
拳脚与汗水在这其中,编织了一部关于传承、融合与自我觉醒的史诗。
热血青春的启蒙
跨越了41年,依然有很多人记得当年《龙威小子》的余威:
少年迷茫,难以融入新的环境,偶遇武学,磨炼意志品质,最终掌握住自己的生活。
好莱坞电影对异域文化的浪漫想象,成就了那一代观众的热血青春的启蒙。
彼时,还是孩子的拉尔夫·马基奥,以一记“鹤踢”横扫全美的大银幕,成为了无数青少年竞相模仿的榜样。
而里面扮演武学宗师的森田则之,则以“武以止戈”的东方智慧,将空手道升华为人生哲学。
电影中几段教学的戏,拍的都很有韵味,令人印象深刻,森田则之也因此获得了1985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的提名。
说起来,他的经历也挺传奇的。
他本是移民劳工的儿子,小时候得过脊柱结核,后来当过电脑技术员、夜店喜剧演员,再到后来的性格演员。
他曾经说,如果《龙威小子》一直拍下去,他也不吝继续演好这个角色。
只是,2005年这位老戏骨就去世了,续集计划永远缺失了灵魂人物,徒留影迷对“师徒传承”的无限遗憾。
成龙带来再进化
好在成龙弥补了这一遗憾。
2010年,这个故事的舞台搬到了中国,取名《功夫梦》。
当威尔·史密斯之子贾登·史密斯饰演的德雷在长城脚下扎马步、用功夫对抗霸凌时,这个故事再一次创造了相当不错的全球成绩。
当然,多亏了成龙。
拿今天的眼光去看,1984年版本的武打毕竟生硬,一招一式,表演痕迹很重。
而成龙是肢体的“大艺术家”,他饰演的隐世功夫大师韩师傅,延续其标志性的“寓教于武”表演风格。
通过晾衣架教学、日常物件化用等设计,既展现了中国武术“以柔克刚”的哲学内核,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降低了功夫文化的理解门槛。
这种“平民化宗师”形象,与好莱坞传统硬汉导师形成差异化记忆点,这是这一角色的“再进化”。
只是,银幕上这份“师徒情深”无法持续承载影迷们的想象,尤其是,近几年贾登·史密斯各种负面缠身。
当年那个功夫小子的影子,似乎早已不复存在了。
破镜重圆的武学联姻
因此,此次成龙与拉尔夫·马基奥的合作,堪称影史最具戏剧性的“错位重逢”。
两人虽同属《龙威小子》IP谱系,却从未在银幕相遇。
所以此番相会,恰似武侠小说中相约华山论剑却失之交臂的高手,直至年老才得以完成的对决。
一场沧海难为水之后的破镜重圆,迟来,却恰逢其时。
40年光阴流转,《龙威小子》的生命力何在?
我觉得,是这个系列始终以最朴素的叙事公式直击人心。
当丹尼尔在破旧道场挥洒青春,李峰在钢铁丛林寻找侠义,那些汗水浸透的T恤与结痂的指关节,比任何量子战甲都更具说服力。
在这个超级英雄漫天混战的时代,观众反而在师徒相授的掌心温度里,找回了电影最原始的感动:
那不是虚拟宇宙的幻象,而是拳拳到肉的真实成长。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网红“甲亢哥”来中国直播,少林拜师,结果上亿网友追着催更。
可能,真正的经典从不需要颠覆性创新,只需在传承中注入当下的呼吸。毕竟,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需要被拯救的“功夫小子”。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王子扬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